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知识化、学术化比较严重,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存在灌输多,活动少,学生也听得多,动得少,这种被动、静止、封闭式的教育,在当今的新课程理念下,显得更加苍白无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有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那就是: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关键词】 中学思想品德课;僵化教条的教学模式;活动走进思品课堂;让鼓励、赞扬走进课堂;教学资源
中学思想品德课在人们眼里往往是这样的: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一位戴着老花镜的男教师或女教师走进教室,接着就开始了他的上课四部曲:一是讲,老师唾沫直飞,学生越来越困,有的甚至睡着了。二是划,在经过一番大讲特讲之后,老师就开始让学生把重要内容在课本上划出来。三是背,划出之后,就开始背书。四是查,进行检查。这种僵化教条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所厌恶。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吧。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工作我谈一下几点体会:
一是:让活动走进思品课堂。
记得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道德哲学的目的不是知识而是实践。对德行只知道是不够的,还要力求应用或者以某种办法是我们变得善良。”受传统道德课程的影响,现行德育课程知识化、学术化倾向比较严重,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仅人意的地方,单向灌输多,双向理解少,集体受教育多,个体选择少等。其结果必然是”听得感动,讲的激动,坐起来原地不动”。也就是到的知识与道德行为脱节。这种被动、静止、封闭式的教育,缺乏学生的活动和体验,在实践中必然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我提议让活动走进思品课堂。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道德规则的理解,为道德的真正获得提供基础;二是在合作合作和交往中,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真正的责任意识和相互的尊重感,离开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和交往,要达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或许只是异想天开。
切忌:应避免为活动而活动。活动在德育课程实施中的意义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教师退出核心位置,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向理论化说教告别,为学生实践营造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在课堂中创设活动环境,倡导活动体验,让学生在行动中成长起来,以体验引导结果。例如在讲《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设计一幅能反映情绪变化主题的漫画,并给漫画取个恰当的题目,再根据漫画编一个故事,故事要能说清主人公情绪变化的原因,并为他出出主意,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在享受中悟理,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思想品德课的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无论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讲,还是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选择都应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倘若一味追求活动的多样性,忽略优化组合,是教学过程变成万花筒,往往是教学环节变成走过场,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注意力分散,甚至不知所措,还是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只有综合而灵活的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让鼓励、赞扬走进课堂
鼓励是能直接、迅速影响学习成绩与兴趣等心理意向的高效率的教学途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是“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评价”。这是鼓励作用产生的良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从不轻易给学生打低分,而是尽量打鼓励分、进步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了继续发展的机会。同时我希望小小的成功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作为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它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主要的教育教学的空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方式,学生在校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所以一定要加大课堂教学的力度,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在这样的形式下,让学生有兴趣就显得势在必行了。因此我提议让极力赞扬走进课堂。今日的中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意识和欲望增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教师的肯定,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心理满足感。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既要注意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研究学生以及学生对政治学知识掌握的规律,有的放矢的设计教学过程,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发挥规律性,触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相互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
三是:大力挖掘资源
要对课堂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我们就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教学资源,不论校内的,校外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开发利用的对象。
(一)教师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大力开发教师自身资源是课堂教学资源重要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的参与讨论,要适当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见解。直面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与思维,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有自己的疑惑和感受,无视学生的精神需求,只是一味的进行空洞的说教,甚至回避问题,就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恰
当的发表自我见解的机会与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
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成长。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样化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个人进步。
(二)学生资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建立全体与主体意识,面向一切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诱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谈自己的看法,源源不断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之间积极有效的、高质量的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有利于多样化,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合作交往。有利于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素质教育实施阶段,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这样初中政治课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让我们一致认为枯燥、乏味、甚至昏昏欲睡的政治课说再见,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的政治课鲜活起来吧!
【关键词】 中学思想品德课;僵化教条的教学模式;活动走进思品课堂;让鼓励、赞扬走进课堂;教学资源
中学思想品德课在人们眼里往往是这样的: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一位戴着老花镜的男教师或女教师走进教室,接着就开始了他的上课四部曲:一是讲,老师唾沫直飞,学生越来越困,有的甚至睡着了。二是划,在经过一番大讲特讲之后,老师就开始让学生把重要内容在课本上划出来。三是背,划出之后,就开始背书。四是查,进行检查。这种僵化教条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所厌恶。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吧。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工作我谈一下几点体会:
一是:让活动走进思品课堂。
记得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道德哲学的目的不是知识而是实践。对德行只知道是不够的,还要力求应用或者以某种办法是我们变得善良。”受传统道德课程的影响,现行德育课程知识化、学术化倾向比较严重,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仅人意的地方,单向灌输多,双向理解少,集体受教育多,个体选择少等。其结果必然是”听得感动,讲的激动,坐起来原地不动”。也就是到的知识与道德行为脱节。这种被动、静止、封闭式的教育,缺乏学生的活动和体验,在实践中必然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我提议让活动走进思品课堂。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道德规则的理解,为道德的真正获得提供基础;二是在合作合作和交往中,可以培养、发展学生真正的责任意识和相互的尊重感,离开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和交往,要达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或许只是异想天开。
切忌:应避免为活动而活动。活动在德育课程实施中的意义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教师退出核心位置,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向理论化说教告别,为学生实践营造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在课堂中创设活动环境,倡导活动体验,让学生在行动中成长起来,以体验引导结果。例如在讲《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设计一幅能反映情绪变化主题的漫画,并给漫画取个恰当的题目,再根据漫画编一个故事,故事要能说清主人公情绪变化的原因,并为他出出主意,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在享受中悟理,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思想品德课的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无论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讲,还是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选择都应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倘若一味追求活动的多样性,忽略优化组合,是教学过程变成万花筒,往往是教学环节变成走过场,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注意力分散,甚至不知所措,还是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只有综合而灵活的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让鼓励、赞扬走进课堂
鼓励是能直接、迅速影响学习成绩与兴趣等心理意向的高效率的教学途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是“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评价”。这是鼓励作用产生的良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从不轻易给学生打低分,而是尽量打鼓励分、进步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了继续发展的机会。同时我希望小小的成功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作为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它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主要的教育教学的空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方式,学生在校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所以一定要加大课堂教学的力度,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在这样的形式下,让学生有兴趣就显得势在必行了。因此我提议让极力赞扬走进课堂。今日的中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意识和欲望增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教师的肯定,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心理满足感。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既要注意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研究学生以及学生对政治学知识掌握的规律,有的放矢的设计教学过程,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发挥规律性,触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相互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
三是:大力挖掘资源
要对课堂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我们就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教学资源,不论校内的,校外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开发利用的对象。
(一)教师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大力开发教师自身资源是课堂教学资源重要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的参与讨论,要适当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见解。直面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与思维,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有自己的疑惑和感受,无视学生的精神需求,只是一味的进行空洞的说教,甚至回避问题,就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恰
当的发表自我见解的机会与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
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成长。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样化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个人进步。
(二)学生资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建立全体与主体意识,面向一切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诱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谈自己的看法,源源不断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之间积极有效的、高质量的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有利于多样化,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合作交往。有利于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素质教育实施阶段,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这样初中政治课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让我们一致认为枯燥、乏味、甚至昏昏欲睡的政治课说再见,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的政治课鲜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