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以邏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电教媒体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声像结合、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能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上课伊始,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屏幕上出现这样一组画面:小白兔和乌龟在起跑线上准备再次比赛。随着出发令“砰”的一声,小白兔和乌龟的比赛开始了,它们按顺时针方向跑,小白兔跑一圈,乌龟只跑两棵树之间的距离,让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用语言描述出来,再鼓励同学们想一想,由此能想到什么?同学们思考着,两只动物不停地跑着,这时途中的一棵棵小松树变成了钟面上的刻度,比赛的场景也变成了一个钟表面,两只动物摇身一变,变成了时针和分针。一个完整的钟表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才恍然大悟。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趣的故事画面创设情境,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造成强烈的悬念,使学生疑中生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剖析难点,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一些抽象的问题不能很准确地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创设具体、直观的生动画面,就能让学生直观感知,达到真正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相遇问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教师问: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这样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清除障碍。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逐分逐分地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人所走的路程的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两家之间的距离。这样运用多媒体,直观显示数量之间的关系,降低了思维的坡度,缩短了思维的跨度,提高了效率。
三、缩短思维的跨度,促使知识建构
多媒体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楚地显示出来,帮助学生掌握内在规律,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难以理解,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化圆为方”的道理。这时借助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插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再依次出示16、32等份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总之,在教学中应合理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调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上课伊始,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屏幕上出现这样一组画面:小白兔和乌龟在起跑线上准备再次比赛。随着出发令“砰”的一声,小白兔和乌龟的比赛开始了,它们按顺时针方向跑,小白兔跑一圈,乌龟只跑两棵树之间的距离,让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用语言描述出来,再鼓励同学们想一想,由此能想到什么?同学们思考着,两只动物不停地跑着,这时途中的一棵棵小松树变成了钟面上的刻度,比赛的场景也变成了一个钟表面,两只动物摇身一变,变成了时针和分针。一个完整的钟表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才恍然大悟。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趣的故事画面创设情境,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造成强烈的悬念,使学生疑中生趣,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剖析难点,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一些抽象的问题不能很准确地理解,如果运用多媒体,创设具体、直观的生动画面,就能让学生直观感知,达到真正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相遇问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教师问: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这样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清除障碍。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逐分逐分地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人所走的路程的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两家之间的距离。这样运用多媒体,直观显示数量之间的关系,降低了思维的坡度,缩短了思维的跨度,提高了效率。
三、缩短思维的跨度,促使知识建构
多媒体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楚地显示出来,帮助学生掌握内在规律,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难以理解,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化圆为方”的道理。这时借助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插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再依次出示16、32等份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总之,在教学中应合理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调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