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视阈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课”作为新课程教育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针对性、重现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其本质就是以视频为载体,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某一问题或观点,对教学内容和情景的展现。作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课堂导入、化学实验、知识难点突破等诸多教学环节,大胆尝试运用“微课”这一崭新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课 初中化学 教学尝试
  “微课”作为新课程教育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针对性、重现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其本质就是以视频为载体,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某一问题或观点,对教学内容和情景的展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巧妙灵活应用微课视频,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新课导入,微课有奇效
  初中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常采用“语言式”和“演示实验”导入。语言式导入,如介绍相关科学家或化学史,讲述相关典故,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等。演示实验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借助化学实验适时导入新课。这两种方式用得多了,会产生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耗时低效”的感觉。而这些问题,正可以利用微课形式加以解决。
  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时,同样是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洞内,而人却平安进出,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二氧化碳气体。先前,我使用的是讲述故事的导入方式,这个故事离奇,非常符合初中生猎奇的心理特点,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故事的文字描述过于简单,又缺乏相关视频,因此效果大打折扣。后来,改用“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我从网络中节选了相关片段,配以声音旁白,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导入存在的问题,学生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再如《水的组成》这节课的导入。先前,我总是采用演示实验导入法,现场演示效果也是比较好的。问题在于,实验准备耗时耗力,演示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而网络上现存的一些视频资源又过于陈旧,并且由于课程内容的更新,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果断采取微课教学,提前在实验室录制相关演示实验视频——电解水实验、氢气燃烧实验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效果直观生动,并且由于视频上是自己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教学效果特别好。
  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可以更直观、准确、生动、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
  二、实验教学,微课显身手
  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使用微课,缓解传统化学实验课“课时少”与“任务多”,“大班额”与“小器材”的矛盾。演示实验制作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使学生更明确实验的规范操作和实验现象,同时将教师解放出来,在学生中巡视,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让更多学生积极高效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使课堂更充实有效。
  如《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中,我试图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采用传统教学形式,明确了实验原理,接着利用微课教学视频,介绍实验仪器及连接方法,再利用提前录制的另一个微课视频,分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这个时候,我可以一直在学生身边,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最后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中讨论总结。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如果这节微课由学生演示录制,教学效果会不会更好呢?我立即召集另一班的学生,指导他们在化学实验室完成了该内容的微课录制,稍后在课堂教学时展示,让学生深感震惊和兴奋,确实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验证了我此前的想法。当然,这些宝贵的“微课”资源,可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反复应用,也可以在同事间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三、难点突破,微课见功夫
  很多化学知识点是有前后联系的,有时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导致后来的知识薄弱,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将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将知识点以微课程形式呈现,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到模糊时,就可以独立自主地利用微课进行“再学习”。既避免题海战术,又增强学习主动性,有利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对《常见的酸、碱、盐》这章知识难点的突破上,我一直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但是不论我怎样提高自己的讲授能力,效果始终不够理想,反复率很高。介入微课教学后,我归纳出几种常见的酸、碱、盐物质,在实验室指导部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制成微课,并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气氛比预期的活跃,学生看到同伴验证的实验结果,学习热情高涨,关注度很高。最后对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测验,毫无意外的,成绩优异。
  微课教学的尝试,笔者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坚信合理应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但微课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不能解开所有的“锁”,更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的使命,它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高效的学习平台和课后温故知新的载体。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对微课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充分体现微课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实效性。同时对微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做好检查反馈,以便用好、用活、用实微课这件课堂辅助的利器。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知行网www.zhixing123.cn.
  [2]陆凯.从“微课”视域角度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2014,(8).
  本文系闽电教馆课题《开发微课程优化“LGPE”教学模式的研究》KT1436号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扬雄效相如作赋,并《太玄》《法言》之作,反映为学问与文章的通合.他少而好学,见召后观书、校书的经历与时代的崇学氛围成就其以学者垂范后世.其前诸王养士,为上宽容爱才,大
这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他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沧桑变幻,形成了沉稳内敛的城市性格。这是中国西部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源宝库,在对自然的索取与付出中,他掌握着平衡的秘诀。他是一座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城市,更是一座未来有着无限潜力的城市,他就是陕西省榆林。  榆林是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过渡地带,也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辖榆阳区和府谷、神木、定边、靖边、横山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唯物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主要研究“世界怎么样——世界的状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同学们可以从下图来把握它们的内在关系: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期刊
售后服务是销售的延伸,是企业对客户、对产品负责的一种表现。在长期坚持高水准售后服务的过程中,和鹰科技总结出售后服务的“15C”特征,并把“15C”作为筹建“4S技术服务中心”的指导思想。  和鹰科技的“15C”售后服务新理念,为服装设备企业服务用户提供了崭新思路,也为中国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鲜血液与发展动力。  和鹰科技从技术、产品的硬实力,到配套服务的软实力,成功升华了品牌内涵,这充分说明
摘 要: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仅仅重视学生的知识输入与解题技巧的培训,却忽视了对于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方面的引导与培养。在新课标要求下,当代物理课堂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始逐渐提高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与思想道德的发展。从而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对学生的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可以是观众,每个人也都可以是演员。网络直播这一新生事物,由于其独特的自身特点可满足当代青年的关于自我认知、自我确认、自我表达等多方面
城市的土地使用规划制度是土地产权制度中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土地的经济权利还是存在的,规划制度的使用保障了土地发展权的实行,发展权的权利由规划的总体方向和进程进行确
摘 要: 为了让学困生能够有所提高,激发其物理学习兴趣,文章认为:教学过程离不开激励策略的应用,教师对学生不仅要付出耐心而且要有感情的投入。师生互动,师生交流,才能实现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学困生成因 转化策略  我在山区中学任教多年,对山区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多年观察和研究。山区物理学困生人数众多,成因复杂,就此状况写出见解和应对策略。  一、初中学困生的成因  (一)外部原因。  1
要想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民族战略发展目标,就不能仅仅是改善、提高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还必须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这样才
施工企业的主要产品就是建筑工程,而建筑工程的特点是规模大、工期长且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因此在财务上有较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管理风险、拖欠工程款风险以及大额垫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