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包括回龙观镇、霍营街道、东小口镇、天通苑北街道和天通苑南街道,以下简称“回天地区”)位于北京中心城区北部,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是连接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的枢纽区域,是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治理的重点区域,是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节点。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蔡奇书记多次调研回天地区的指示要求,2018年8月16日,昌平区与市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回天计划》),着力补齐地区发展短板,提升大型社区治理能力,努力把回天地区打造成城市修补更新的典范、大型社区治理的样本、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
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天地区是北京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区。20世纪末期,回天地区启动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由于毗邻中关村、望京以及租住成本较低等因素,地区人口快速增加,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达83.6万人。由于人口高度集聚,交通拥堵、职住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多,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这里集中体现,居民反映强烈,是昌平区乃至全市发展的一个痛点。优化提升回天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是解决大型居住区治理难题、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所需,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广大居民热切期盼的民心所向。
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型社区治理指明了方向。深化回天地区大型社区治理工程,作为加强首都城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重要指示的一个具体抓手。蔡奇书记先后五次到回天地区实地调研走访,大力推动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提升,对加强城市更新、补齐服务短板、完善社会治理、解决群众诉求等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北京市专门针对街乡层面的工作制定专项行动计划,组织全市多个部门参与、给予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在全市尚属首次。昌平区始终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认识把握回天地区优化提升的重要性,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强化党建引领,增强工作合力。以实施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整合多方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回天地区公共服务配套改善提升,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
坚持完善顶层设计。市委主要领导精心筹划,对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紧盯不放,狠抓督促落实。两位市领导牵头挂帅,加强全市统筹调度,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立市区两级工作联动机制,及时对接沟通,共同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昌平区结合三年行动计划,将100个正式项目拓展为274项具体任务;研究制定社会治理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工作重点和完成时限。
坚持三级联动机制。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统筹设立市级工作专班,区级层面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推进、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宣传互动六个专班,建立日报告、周调度、月汇报工作机制,协同推进任务落实落细。充分发挥属地街镇和基层组织主体作用,做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并向社区村延伸。昌平区内60个职能部门在回天地区建立直接联系点,从全区抽调70名优秀干部充实属地干部队伍,共同抓好工作落实。
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干部新担当新作为考察机制,制定重大决策部署不担当不作为问责办法,激励引导党员干部在回天地区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在回天地区成立107家党建协调委员会,采取联席会、恳谈会等形式协调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以及居民代表共商社区发展大计。坚持党建带团建群建,46个党组织、8182名在职党员到回天地区报到服务,134个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200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形成广泛吸引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氛围,凝聚大型社区治理的“回天之力”。
以有机修补更新为重点,着力补齐城市公共服务短板
聚焦回天地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实施公共服务提升、交通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三大攻坚工程,着力补齐发展短板,推动有机修补更新,努力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根据三年行动计划部署,2018年有52个项目实现计划进度。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安排要求,2019年计划实施项目42个,年底共投入使用51个。
对标均衡优质,基本公共服务补起来。系统配置教育资源,坚持深入挖潜、统筹周边,充分发挥优质存量资源辐射带动效应,优化增量资源布局,努力扩大基础教育供给。健全分层级卫生服务网络,推进辖区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卫生服务站点、人员配置,构建一刻钟社区卫生服务圈。采取新建、改扩建、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大型综合文体设施和社区文体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配套養老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到2020年,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2018年,向属地移交的10所幼儿园全部转为公办或民办普惠制,西城安置房配套养老院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天通苑I-1清华附小、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等项目按计划推进。
着力疏堵保畅,交通治理水平提起来。抓好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多方式、立体化缓解地区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达率和便捷性。加快完善交通路网,研究规划与中心城区连接的快速通行线路,疏通严重拥堵节点,优化主次干路配置,打通断头路,畅通区域微循环,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利用城市绿地地下空间,建设一批地下停车库;围绕换乘站点,建设若干驻车换乘(P+R)停车场。构建区域慢行系统,建设连接居住区、森林公园、交通枢纽、就业区的骑行和步行专用道。到2020年,“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目前,陈营东桥、北苑东路跨清河桥实现通车,北郊农场桥改造、自行车专用路、北苑北综合交通枢纽、北清路安立路改造提级等项目有序推进。 注重扩容增效,市政保障能力强起来。开展管网设施安全消隐提升工程,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污水处理能力、防汛排洪能力。加快输变电及线路设施建设,推动老旧小区电网改造,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北中轴绿楔,推进城市绿地和公园建设,不断拓展绿色空间。到2020年,供水、排水、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将显著增强。目前,中滩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使用,龙华苑北里等20个小区完成自备井置换改造,回天地区南部3.68万居民改用市政自来水,老旧小区管网改造、TBD再生水厂建设、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集中解决群众家门口身边事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党建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立完善基层治理的应急机制、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加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搭建社会服务平台,解决群众诉求有力度。聚焦媒体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区领导包片对接机制,健全群众诉求办理机制、媒体舆情处置机制,搭建“回天有我”社会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力量,集中推进问题快速有效解决。聚焦解决小区违建、门前三包、物业管理、交通秩序、街面秩序和环境卫生六类突出问题,开展文明倡导、秩序维护、文化提升、健康管理、环境整治和安全保障六类志愿服务活动。区领导每周六带队到回天地区现场收集协调解决问题,126个社区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4.5万余人次积极参与。目前,114个社区申报争创无违建社区,99%商户签订门前三包协议,82个社区物业管理和收费标准逐步规范。组织千人道路停车协管队伍实施24小时巡查,地铁周边、餐饮聚集区、镇域交界处一批乱点乱象得到清除。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进多方共治有温度。把社会治理重心放在基层,加强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在回天地区建立昌平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成立社会组织服务协会,加强沟通对接,根据社区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多元主体参与、开放协商共治的合作机制,推进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闲置空间微更新、幸福回+等十大项目。推行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或企事业单位“五方共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居民、社区基金会“五社联动”,搭建“社区議事厅”平台,协商解决社区家门口和群众身边事。构建“回天有数”城市体征大数据监测体系,推进城市更新智慧化,收集反馈居民意愿诉求,为城市运营提供导向和支撑。
优化提升人居环境,做到便民利民有广度。坚定有序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城乡结合部重点村、街巷胡同环境综合治理。2018年回天地区共拆除违法建设109万平方米,清退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13个,腾退土地75公顷,留白增绿27公顷,整治群租房1159户、无证无照经营1099户,治理提升街巷胡同97条。加快腾退还绿和生态绿楔建设,推进回龙观育新学校南公园、京都儿童医院南公园等一批园林绿化项目。打造高品质商业综合设施,建设连锁化、品牌化便民网络。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建成覆盖二三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区域检验平台、影像诊断平台。实施“回天利剑”百日打整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黄涉赌、黑车扰序、占道经营等痼疾。目前破获刑事案件372起,刑事拘留214人、行政拘留489人,治安环境得到改善、群众安全感得到提升。深化拓展“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努力打造首都城市治理的样本典范。
责任编辑 / 高 斌
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天地区是北京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区。20世纪末期,回天地区启动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由于毗邻中关村、望京以及租住成本较低等因素,地区人口快速增加,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达83.6万人。由于人口高度集聚,交通拥堵、职住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多,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这里集中体现,居民反映强烈,是昌平区乃至全市发展的一个痛点。优化提升回天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是解决大型居住区治理难题、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所需,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广大居民热切期盼的民心所向。
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型社区治理指明了方向。深化回天地区大型社区治理工程,作为加强首都城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重要指示的一个具体抓手。蔡奇书记先后五次到回天地区实地调研走访,大力推动城市服务功能优化提升,对加强城市更新、补齐服务短板、完善社会治理、解决群众诉求等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北京市专门针对街乡层面的工作制定专项行动计划,组织全市多个部门参与、给予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在全市尚属首次。昌平区始终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认识把握回天地区优化提升的重要性,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强化党建引领,增强工作合力。以实施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整合多方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回天地区公共服务配套改善提升,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
坚持完善顶层设计。市委主要领导精心筹划,对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紧盯不放,狠抓督促落实。两位市领导牵头挂帅,加强全市统筹调度,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立市区两级工作联动机制,及时对接沟通,共同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昌平区结合三年行动计划,将100个正式项目拓展为274项具体任务;研究制定社会治理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工作重点和完成时限。
坚持三级联动机制。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统筹设立市级工作专班,区级层面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推进、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宣传互动六个专班,建立日报告、周调度、月汇报工作机制,协同推进任务落实落细。充分发挥属地街镇和基层组织主体作用,做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并向社区村延伸。昌平区内60个职能部门在回天地区建立直接联系点,从全区抽调70名优秀干部充实属地干部队伍,共同抓好工作落实。
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干部新担当新作为考察机制,制定重大决策部署不担当不作为问责办法,激励引导党员干部在回天地区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在回天地区成立107家党建协调委员会,采取联席会、恳谈会等形式协调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以及居民代表共商社区发展大计。坚持党建带团建群建,46个党组织、8182名在职党员到回天地区报到服务,134个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200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形成广泛吸引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氛围,凝聚大型社区治理的“回天之力”。
以有机修补更新为重点,着力补齐城市公共服务短板
聚焦回天地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实施公共服务提升、交通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三大攻坚工程,着力补齐发展短板,推动有机修补更新,努力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根据三年行动计划部署,2018年有52个项目实现计划进度。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安排要求,2019年计划实施项目42个,年底共投入使用51个。
对标均衡优质,基本公共服务补起来。系统配置教育资源,坚持深入挖潜、统筹周边,充分发挥优质存量资源辐射带动效应,优化增量资源布局,努力扩大基础教育供给。健全分层级卫生服务网络,推进辖区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卫生服务站点、人员配置,构建一刻钟社区卫生服务圈。采取新建、改扩建、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大型综合文体设施和社区文体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配套養老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到2020年,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2018年,向属地移交的10所幼儿园全部转为公办或民办普惠制,西城安置房配套养老院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天通苑I-1清华附小、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等项目按计划推进。
着力疏堵保畅,交通治理水平提起来。抓好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多方式、立体化缓解地区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达率和便捷性。加快完善交通路网,研究规划与中心城区连接的快速通行线路,疏通严重拥堵节点,优化主次干路配置,打通断头路,畅通区域微循环,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利用城市绿地地下空间,建设一批地下停车库;围绕换乘站点,建设若干驻车换乘(P+R)停车场。构建区域慢行系统,建设连接居住区、森林公园、交通枢纽、就业区的骑行和步行专用道。到2020年,“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目前,陈营东桥、北苑东路跨清河桥实现通车,北郊农场桥改造、自行车专用路、北苑北综合交通枢纽、北清路安立路改造提级等项目有序推进。 注重扩容增效,市政保障能力强起来。开展管网设施安全消隐提升工程,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污水处理能力、防汛排洪能力。加快输变电及线路设施建设,推动老旧小区电网改造,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北中轴绿楔,推进城市绿地和公园建设,不断拓展绿色空间。到2020年,供水、排水、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将显著增强。目前,中滩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使用,龙华苑北里等20个小区完成自备井置换改造,回天地区南部3.68万居民改用市政自来水,老旧小区管网改造、TBD再生水厂建设、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集中解决群众家门口身边事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党建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立完善基层治理的应急机制、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加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搭建社会服务平台,解决群众诉求有力度。聚焦媒体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区领导包片对接机制,健全群众诉求办理机制、媒体舆情处置机制,搭建“回天有我”社会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力量,集中推进问题快速有效解决。聚焦解决小区违建、门前三包、物业管理、交通秩序、街面秩序和环境卫生六类突出问题,开展文明倡导、秩序维护、文化提升、健康管理、环境整治和安全保障六类志愿服务活动。区领导每周六带队到回天地区现场收集协调解决问题,126个社区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4.5万余人次积极参与。目前,114个社区申报争创无违建社区,99%商户签订门前三包协议,82个社区物业管理和收费标准逐步规范。组织千人道路停车协管队伍实施24小时巡查,地铁周边、餐饮聚集区、镇域交界处一批乱点乱象得到清除。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进多方共治有温度。把社会治理重心放在基层,加强社会组织扶持培育,在回天地区建立昌平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成立社会组织服务协会,加强沟通对接,根据社区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多元主体参与、开放协商共治的合作机制,推进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闲置空间微更新、幸福回+等十大项目。推行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或企事业单位“五方共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居民、社区基金会“五社联动”,搭建“社区議事厅”平台,协商解决社区家门口和群众身边事。构建“回天有数”城市体征大数据监测体系,推进城市更新智慧化,收集反馈居民意愿诉求,为城市运营提供导向和支撑。
优化提升人居环境,做到便民利民有广度。坚定有序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城乡结合部重点村、街巷胡同环境综合治理。2018年回天地区共拆除违法建设109万平方米,清退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13个,腾退土地75公顷,留白增绿27公顷,整治群租房1159户、无证无照经营1099户,治理提升街巷胡同97条。加快腾退还绿和生态绿楔建设,推进回龙观育新学校南公园、京都儿童医院南公园等一批园林绿化项目。打造高品质商业综合设施,建设连锁化、品牌化便民网络。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建成覆盖二三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区域检验平台、影像诊断平台。实施“回天利剑”百日打整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黄涉赌、黑车扰序、占道经营等痼疾。目前破获刑事案件372起,刑事拘留214人、行政拘留489人,治安环境得到改善、群众安全感得到提升。深化拓展“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努力打造首都城市治理的样本典范。
责任编辑 / 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