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围手术期麻醉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x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04年2月~2006年12月腰-硬联合麻醉阻滞(CSEA)下行剖宫产术,22~40岁孕妇667例,ASAⅠ~Ⅱ级,孕期38~42周,无心、肺、肾等并发症,无重度妊高征,主要因产道异常、胎位异常、社会因素行剖宫产术。
  麻醉方法:术前不用药,产妇进入手术室后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及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上肢静脉,输注6%羟基乙淀粉10~15ml(kg/小时)。产妇右侧卧位取腰2~3椎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腰麻穿刺针注入蛛网膜下腔0.75%罗哌卡因+10%葡萄糖注射液(1∶1混合液2.5~3.0ml),退出腰麻针,向头侧方向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产妇取平卧,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产妇,调整左侧倾30°,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体位,麻醉平面达T6。蛛网膜下腔阻滞前10分钟肌肉注射麻黄碱30mg或蛛网膜下腔阻滞即刻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心率小于55次/分静脉注射阿托品0.3~0.5mg。术中持续吸氧,根据情况适当调整6%羟乙基淀粉速度并补充晶体液。
  术后镇痛: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PCA)相连。
  
  结 果
  麻醉效果:CSEA起效时间3~8分钟,术中疼痛产妇18例,发生率2.7%,手术开始时间10~15分钟,阻滞不完善患者,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8~12ml,手术均顺利进行。预防性用6%羟基乙淀粉、麻黄碱,发生低血压35例(5.3%),术中恶心、呕吐45例(6.8%),寒战28例(4.3%)。
  
  讨 论
  CSEA起效快,局麻药用量小,阻滞完善,肌松效果好,可在瞬间消除病人的疼痛,尽早开始手术,减少胎儿宫内窘迫时间,且术中牵拉反映发生率低。改进型腰麻针对硬膜损伤小,大大减少了腰麻术后头痛发生率。留置硬膜外导管便于术后镇痛。
  罗派卡因具有其他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小的优点,相同剂量下只有布比卡因毒性的1/4,因而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耐受性较好,安全性高。临床上罗派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国内外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比例越来越高。罗哌卡因CSEA下行剖宫产,麻醉起效快,镇痛好。术中血压下降主要原因是由腰麻后交感神经阻滞引起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引起,经麻醉前预充容量,加快输液、改进体位、蛛网膜下腔滞前10分钟肌肉注射麻黄碱30mg或蛛网膜下腔阻滞即刻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可明显减少腰麻后低血压的程度,使剖宫产中低血压发生率降到5.3%,麻醉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低血压发生率呈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随之下降。综上所述,CSEA下行剖宫产术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建玉,吴新文,颜志伟,等.0.75%罗卡哌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滯用于老年人患者下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492.
  2 周孟虎,包明胜,汪丽华,等.罗卡哌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5805.
  3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7-1094.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对404例鼻窦内窥镜手术中19例并发症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均为一般并发症,发生率为4%(19/404).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发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复杂,出血较多,国内多选用硝普纳(SNP)降压.作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加硝酸甘油(TNG)降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目的研究锁骨不愈合的临床特点,评价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AO重建钢板治疗的16例锁骨不愈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X线观患侧较健侧短缩0.8-2.8cm(短缩
论述了中厚板矫直过程中影响板材矫直的关键因素,根据金属材料弹塑性弯曲理论和矫直原理推导出矫直辊径计算公式。采用该公式验证了5.5m和4.3m中厚板生产线冷矫机辊径与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