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崇尚节俭,反对浪费”是个老话题,不新鲜。从大处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处说,是我们老百姓的持家之风,大家再熟悉不过。但是近年来,随着我们综合国力日渐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过“紧日子”、“穷日子”的思想却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有的还在婚丧嫁娶、请客吃饭、置办家产甚至办公文具用品等等方面滋生起了攀比现象。
时间退回到七年前,也就是2013年的春节前后,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帖子说: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而相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个帖子在网上流传很广。因为它用一组无情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浪费,已经成为我们这个近14亿人口大国的不可承受之重!
2013年2月22日,习近平又在人民日报《专家学者对遏制公款吃喝的分析和建议》等材料上批示,表示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后续工作要不断跟上,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切实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下,针对党和政府作风的“八项规定”出台,社会上也展开了成效显著的“光盘行动”。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在3月5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特别强调了8个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习近平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关键词:节约;浪费;传统美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今天,我们回顾过去的七年历程,习近平同志当年的重要批示,早已经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新要求,在全国各地深入和持久地开展起来。
七个年头,把老百姓熟视无睹的一件事揪着不放,抓实抓好抓出了成效,不容易,也不简单啊!难道,这还不值得我们坐下来,静下心,说道说道吗?
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既然说到传统,必然就有历史,就離不开文化。谈“勤俭节约”,话题的终极落点就是粮食、就是生存。因为人类就是从茹毛饮血、食不果腹的困苦,一步步艰难的向着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走来。这个问题,我想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对所有经历过饥荒和苦难的人们,“节约”和“生存”都会在思想上留下无法抹去的深深烙印,成为他们意识反映的底限。对于危及生存的浪费,会有本能的抵触和抗拒。
纵观历史,与其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不如说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唐朝诗人李商隐有句诗说的非常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哲理很深刻!
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保证
刚才我们讲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历史久远。但也要认识到,勤俭节约不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我们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但我国的基本情况是,人口众多,适合耕种的土地支离破碎,山地居多,机械化在很多地区无法普及,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居多,生产效率相对低下,农业发展条件还比较落后。因此,粮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一直是难以言说的痛。如果我们不珍爱粮食,如果我们不旗帜鲜明的反对浪费,那必将会走上亡国这条不归路。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2020年5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重申: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并强调,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正在逐步克服,脱贫攻坚大局不会改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会改变,现行扶贫标准不会改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不会改变。因此我们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三、勤俭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
提倡节约、反对浪费,首先要在全社会形成对节约的高度认同。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良好的修养,是对自身欲求有节制,对国家、民族和自我负责,而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常常是败家败国的前奏。
节约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节约往往和进取、奋斗、乐观的人生态度相关联,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重视节约,一般就能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节约,体现的是一种高贵的忧患意识,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未雨绸缪之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中,中国人民不断富了起来,在不断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更应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对食物的尊重,对农民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对社会文明的尊重。习近平率先垂范告诉我们,厉行节约,珍惜当下,是走向更美好未来的必然要求。
四、勤俭节约需要从每个人做起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外部环境出现新变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挑战,中央提出在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基础上,新增“六保”工作目标,保粮食能源安全。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机关食堂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也认认真真想了一些办法,实实在在做了一些工作,一是从成本控制角度出发,在餐厅设置就餐打卡机监控日常就餐人数的同时,安排专人定期统计各就餐单位就餐人数变化,对因公临时就餐人员要求相关部门提前报备,做到准确掌握就餐人数动态情况,为合理安排食材采购数量和厨房备菜提供量化依据;二是及时了解市场情况,结合季节和时令特点合理设计菜谱,应季应节科学调剂菜品。三是把就餐职工的健康放在首位,要求食堂每天根据就餐人数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分时段就餐的特点,分批炒菜、分时段炒菜。餐厅服务人员与后厨协同配合,及时根据餐台菜量情况做好菜品补充。四是在自助取餐台、用餐区、残食区等点位安排“杜绝浪费监督员”,对就餐的干部职工落实“光盘行动”要求进行监督提醒。五是对餐桌垃圾按规定进行分类,协助卫生管理部门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公害化处理。通过紧密结合食堂管理工作特点,加强各环节管控,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了“市场调研—成本核算—数量控制—行为监督—制度确立”的闭环管理模式。一系列的举措,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
我们刚才说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我们能够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深耕细作,才能切实取得成效。因此,结合市局开展的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我认为,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机关办公楼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提质增效,开源节流,抓好一些手边事的落实。
结束语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修养;不要把节约看成尴尬,你培养的是一种美德。”无论是建设节约型机关,还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都需要我们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找回失去的节约意识,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开始,持之以恒,通过弘扬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将节约这个“传家宝”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小波,张随学,张东强,祝世华,张新峰,孙俭,杨仲勋.守好“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11):20-23.
[2]童其君.让勤俭节约观念外化于行[J].甘肃教育,2020(16):15-16.
[3]王金梅.树立勤俭节约新风尚 须“知”更须“行”[J].甘肃教育,2020(16):14.
时间退回到七年前,也就是2013年的春节前后,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帖子说: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而相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这个帖子在网上流传很广。因为它用一组无情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浪费,已经成为我们这个近14亿人口大国的不可承受之重!
2013年2月22日,习近平又在人民日报《专家学者对遏制公款吃喝的分析和建议》等材料上批示,表示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后续工作要不断跟上,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切实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下,针对党和政府作风的“八项规定”出台,社会上也展开了成效显著的“光盘行动”。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在3月5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特别强调了8个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习近平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关键词:节约;浪费;传统美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今天,我们回顾过去的七年历程,习近平同志当年的重要批示,早已经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新要求,在全国各地深入和持久地开展起来。
七个年头,把老百姓熟视无睹的一件事揪着不放,抓实抓好抓出了成效,不容易,也不简单啊!难道,这还不值得我们坐下来,静下心,说道说道吗?
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既然说到传统,必然就有历史,就離不开文化。谈“勤俭节约”,话题的终极落点就是粮食、就是生存。因为人类就是从茹毛饮血、食不果腹的困苦,一步步艰难的向着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走来。这个问题,我想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对所有经历过饥荒和苦难的人们,“节约”和“生存”都会在思想上留下无法抹去的深深烙印,成为他们意识反映的底限。对于危及生存的浪费,会有本能的抵触和抗拒。
纵观历史,与其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不如说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唐朝诗人李商隐有句诗说的非常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哲理很深刻!
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保证
刚才我们讲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历史久远。但也要认识到,勤俭节约不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我们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但我国的基本情况是,人口众多,适合耕种的土地支离破碎,山地居多,机械化在很多地区无法普及,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居多,生产效率相对低下,农业发展条件还比较落后。因此,粮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一直是难以言说的痛。如果我们不珍爱粮食,如果我们不旗帜鲜明的反对浪费,那必将会走上亡国这条不归路。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2020年5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重申: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并强调,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正在逐步克服,脱贫攻坚大局不会改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会改变,现行扶贫标准不会改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不会改变。因此我们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三、勤俭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
提倡节约、反对浪费,首先要在全社会形成对节约的高度认同。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良好的修养,是对自身欲求有节制,对国家、民族和自我负责,而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常常是败家败国的前奏。
节约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节约往往和进取、奋斗、乐观的人生态度相关联,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重视节约,一般就能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节约,体现的是一种高贵的忧患意识,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未雨绸缪之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中,中国人民不断富了起来,在不断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更应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对食物的尊重,对农民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对社会文明的尊重。习近平率先垂范告诉我们,厉行节约,珍惜当下,是走向更美好未来的必然要求。
四、勤俭节约需要从每个人做起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外部环境出现新变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挑战,中央提出在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基础上,新增“六保”工作目标,保粮食能源安全。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机关食堂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也认认真真想了一些办法,实实在在做了一些工作,一是从成本控制角度出发,在餐厅设置就餐打卡机监控日常就餐人数的同时,安排专人定期统计各就餐单位就餐人数变化,对因公临时就餐人员要求相关部门提前报备,做到准确掌握就餐人数动态情况,为合理安排食材采购数量和厨房备菜提供量化依据;二是及时了解市场情况,结合季节和时令特点合理设计菜谱,应季应节科学调剂菜品。三是把就餐职工的健康放在首位,要求食堂每天根据就餐人数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分时段就餐的特点,分批炒菜、分时段炒菜。餐厅服务人员与后厨协同配合,及时根据餐台菜量情况做好菜品补充。四是在自助取餐台、用餐区、残食区等点位安排“杜绝浪费监督员”,对就餐的干部职工落实“光盘行动”要求进行监督提醒。五是对餐桌垃圾按规定进行分类,协助卫生管理部门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公害化处理。通过紧密结合食堂管理工作特点,加强各环节管控,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了“市场调研—成本核算—数量控制—行为监督—制度确立”的闭环管理模式。一系列的举措,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
我们刚才说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我们能够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深耕细作,才能切实取得成效。因此,结合市局开展的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我认为,应该更进一步的提升机关办公楼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提质增效,开源节流,抓好一些手边事的落实。
结束语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修养;不要把节约看成尴尬,你培养的是一种美德。”无论是建设节约型机关,还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都需要我们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找回失去的节约意识,从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开始,持之以恒,通过弘扬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将节约这个“传家宝”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小波,张随学,张东强,祝世华,张新峰,孙俭,杨仲勋.守好“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11):20-23.
[2]童其君.让勤俭节约观念外化于行[J].甘肃教育,2020(16):15-16.
[3]王金梅.树立勤俭节约新风尚 须“知”更须“行”[J].甘肃教育,20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