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已经成为高校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高校已经普遍开展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如何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做好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我国职业心理教育的发展,已经从注重学生毕业时期的指导转移到注重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和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心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意识和对职业发展的认识存在不足。对于尚未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有些是自升入大学以来从未想过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什么,该如何在大学的这四年中提升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为四年后的就业增加筹码,毕竟就业形势的严峻有目共睹。还有一些学生有为自己做职业规划的意识和提升自我以期顺利就业的想法,但毕竟经验有限,所以这部分学生更多的是对什么职业适合自己以及自己该朝向哪个方向努力此类问题的迷茫。而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多人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社会口碑,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应该得到一份既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同时又要具备良好的经济条件的职业;也有很多人存在大城市心态,认为象牙塔里出来的大学生应该有一份在光鲜靓丽而又充满小资情调的写字楼里轻松的职业。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很大距离的,也正是这种不可逾越的距离感往往给面临找工作的大学生很大的打击,从而在择业和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茫然无措。
2、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不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大部分地方院校都积极做转型发展。高校的这种转型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家战略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学成为大众化教育的教育背景下,在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更多的不再是进行科学研究、学术研究,而是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少,像工科专业的学生更是很少和企业接触,导致学生学了几年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派不上用场,还不如工作多年的一线工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这也让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产生了质疑。
3、大学生职业教育师资能力有限、高校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高校采用了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方式组建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极度匮乏,难以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研究需要。由此可以看出的是,学校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視程度还不够。虽然现在有不少高校已经将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之类的职业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但学校、教师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均不够,所以这些课很多形同虚设,学生仅仅是为了考试及格,获得学分。
二、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策略
1、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教育认识、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心理问题
在向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的教育背景下,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学校就要让学生意识到,大学的学习不再是高中学习的延续,仅仅为得高分而学习,也不是繁重高中学习后彻底放松的懈怠,只要不挂科就行。大学是进入社会的训练场,是一个崭新的人生起点。在这里要不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高自我,从而更好为进入社会,发展自己的职业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充分准确的自我定位,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是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等各方面都不同,如果自己的优点和职业需要的特点正好吻合,一个人在职业的发展中将更容易成功。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认识自我,不了解自己造成的。在大学生中普及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他们职业的发展将会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从而为之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
2、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机会,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的平台,在实践中感受领悟自身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社会实际是什么样子,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理解社会等等,这些往往不是学校书本知识能传授给学生的,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情商有很大帮助,通过社会实践还能够让大学生去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缩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上能够脚踏实地。专业实习让大学生认识了解社会相关职业的性质、要求、信息,并根据自身专业情况、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社会需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职业初步规划,为进入相关专业提供实际的操作平台。
3、增强高校职业教育师资投入,更好的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
高校要加强对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视,安排有相关知识背景的教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教学工作,如此才能建立真正适合本校学生职业发展的有特色的就业体系,从而提高本校大学生的就业率。稳定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积极探索如何更好的指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做讲座、实践模拟、个别指导等形式针对不同特点的职业发展问题给予大学生具体、实质性的指导。
职业发展对个人来说关系到个体的幸福感、价值感。对社会来说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稳定性、高效性。对于受到良好高等教育、具有良好个人素质的大学生来说更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所以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应该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罗冬梅.大学生职业心理素养教育浅析.校园之声[J].2013(1).
[2]宋娜.至于大学生职业心理发展水平的职业生涯教育创新研究.百家讲坛[J].2013(11).
[3]高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职业心理适应能力现状分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2013(08).
[4]刘转.论大学生职业心理的调适途径.内江科技[J].2012(2).
[5] 窦豆,吴涵杰,顾泽龙等.90后大学生职业认知观现状调查分析.中医药管理杂志[J].2012(4).
[6]杨博.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学业规划实践中的应用.科教导刊[J].2011(6).
[7]肖永春.大学生择业心理辅导的四种常用方法.就业与心理辅导[J].2002(10).
[8]朱芳转,王昌民.社团文化培育与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中国成人教育[J].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高校已经普遍开展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如何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做好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我国职业心理教育的发展,已经从注重学生毕业时期的指导转移到注重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和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职业心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意识和对职业发展的认识存在不足。对于尚未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有些是自升入大学以来从未想过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什么,该如何在大学的这四年中提升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为四年后的就业增加筹码,毕竟就业形势的严峻有目共睹。还有一些学生有为自己做职业规划的意识和提升自我以期顺利就业的想法,但毕竟经验有限,所以这部分学生更多的是对什么职业适合自己以及自己该朝向哪个方向努力此类问题的迷茫。而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多人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社会口碑,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应该得到一份既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同时又要具备良好的经济条件的职业;也有很多人存在大城市心态,认为象牙塔里出来的大学生应该有一份在光鲜靓丽而又充满小资情调的写字楼里轻松的职业。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很大距离的,也正是这种不可逾越的距离感往往给面临找工作的大学生很大的打击,从而在择业和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茫然无措。
2、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不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大部分地方院校都积极做转型发展。高校的这种转型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家战略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学成为大众化教育的教育背景下,在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更多的不再是进行科学研究、学术研究,而是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少,像工科专业的学生更是很少和企业接触,导致学生学了几年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派不上用场,还不如工作多年的一线工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这也让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产生了质疑。
3、大学生职业教育师资能力有限、高校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高校采用了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方式组建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极度匮乏,难以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研究需要。由此可以看出的是,学校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視程度还不够。虽然现在有不少高校已经将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之类的职业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但学校、教师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均不够,所以这些课很多形同虚设,学生仅仅是为了考试及格,获得学分。
二、大学生职业心理教育策略
1、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教育认识、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心理问题
在向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的教育背景下,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学校就要让学生意识到,大学的学习不再是高中学习的延续,仅仅为得高分而学习,也不是繁重高中学习后彻底放松的懈怠,只要不挂科就行。大学是进入社会的训练场,是一个崭新的人生起点。在这里要不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高自我,从而更好为进入社会,发展自己的职业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充分准确的自我定位,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是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等各方面都不同,如果自己的优点和职业需要的特点正好吻合,一个人在职业的发展中将更容易成功。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认识自我,不了解自己造成的。在大学生中普及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他们职业的发展将会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从而为之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
2、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机会,增强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的平台,在实践中感受领悟自身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社会实际是什么样子,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理解社会等等,这些往往不是学校书本知识能传授给学生的,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情商有很大帮助,通过社会实践还能够让大学生去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缩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上能够脚踏实地。专业实习让大学生认识了解社会相关职业的性质、要求、信息,并根据自身专业情况、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社会需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职业初步规划,为进入相关专业提供实际的操作平台。
3、增强高校职业教育师资投入,更好的指导大学生职业发展
高校要加强对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视,安排有相关知识背景的教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研究教学工作,如此才能建立真正适合本校学生职业发展的有特色的就业体系,从而提高本校大学生的就业率。稳定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积极探索如何更好的指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做讲座、实践模拟、个别指导等形式针对不同特点的职业发展问题给予大学生具体、实质性的指导。
职业发展对个人来说关系到个体的幸福感、价值感。对社会来说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稳定性、高效性。对于受到良好高等教育、具有良好个人素质的大学生来说更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所以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应该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罗冬梅.大学生职业心理素养教育浅析.校园之声[J].2013(1).
[2]宋娜.至于大学生职业心理发展水平的职业生涯教育创新研究.百家讲坛[J].2013(11).
[3]高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职业心理适应能力现状分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2013(08).
[4]刘转.论大学生职业心理的调适途径.内江科技[J].2012(2).
[5] 窦豆,吴涵杰,顾泽龙等.90后大学生职业认知观现状调查分析.中医药管理杂志[J].2012(4).
[6]杨博.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学业规划实践中的应用.科教导刊[J].2011(6).
[7]肖永春.大学生择业心理辅导的四种常用方法.就业与心理辅导[J].2002(10).
[8]朱芳转,王昌民.社团文化培育与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中国成人教育[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