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大动脉瘤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影像特征观察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isheav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RAM)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影像特征。

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RAM的19例患者1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例1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1.3岁。患眼经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发现瘤体均位于动脉第1~3级分支,呈局灶性纺锤状或梭形血管瘤样扩张;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发现瘤体早期均匀一致充盈,晚期活动期瘤体表现为强荧光素渗漏。参照文献并依据眼底表现将RAM分为渗出型及出血型。19只眼中,渗出型RAM 8只眼,出血型RAM 11只眼。所有患眼均行OCTA检查,常规采集黄斑区3 mm×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流图像,观察患眼的OCTA影像特征。

结果

OCTA检查发现,所有患眼视网膜浅层RAM呈强反射信号,并与视网膜动脉血管相连。B扫描(B-scan)像上,对应病灶处可见较小的瘤体在管腔内呈小片状强反射膨隆扩张,较大的瘤体呈山峰样高度隆起,深层反射减弱、消失,瘤体内部血流信号丰富。横断面(en-face)像可清晰显示瘤体的立体形态,伴有渗出或多层次出血者可清晰显示出血范围及边界,对应病灶处可见视网膜血管内有小团状膨隆改变。结合多彩透视功能可明确显示瘤体呈现与浅层视网膜血管相一致的白色信号。血流密度模式中亦可清晰显示立体的瘤体形态。

结论

RAM在视网膜浅层呈强反射信号,并与视网膜动脉血管相连;B-scan像上可见较小瘤体呈小片状强反射膨隆扩张,较大瘤体呈山峰样高度隆起,瘤体内部血流信号丰富;en-face像可清晰显示瘤体的立体形态。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脉络膜血流及形态结构。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4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一侧颈内动脉为重度狭窄;对侧颈内动脉为轻度狭窄或无狭窄。将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侧眼设为病例组,颈内动脉轻度狭窄或无狭窄侧眼设为对照组,各为46只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测量受检眼眼动脉(OA)、睫状后动脉(P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无创实时检测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形态的新技术,了解其技术原理,充分认识影响OCTA图像采集与结果判读的多种因素,在图像采集以及分析判读过程中,注意OCTA图像的分层判定、OCTA血流信号分析判读以及OCTA成像伪迹辨识,进一步强化OCTA图像采集质量与报告规范,才能切实推动OCTA临床应用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利用该技术,为眼底疾病诊断治疗提供更精准的特征
目的对比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眼浅层与深层毛细血管层黄斑区微血管形态改变的差异。方法临床确诊为BRVO的63例患者6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8例,女性35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9.76±8.48)岁。均为单眼。所有患眼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扫描范围为黄斑区3 mm×3 mm。选择浅层及深层毛细血管层进行分析,观察患眼是否存在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源于视盘灌注不良的视神经疾病,以视力损伤伴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能观察发现不同病程NAION患眼筛板前厚度、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视盘周围脉络膜厚度等视盘、黄斑及脉络膜的细微形态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与视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OCT血管成像(OCTA)可获取较清晰的视盘及黄斑区分层视网膜、脉络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是在OCT基础上优化并结合血管成像方法,将视网膜血管组织和神经组织进行对比显像而获取的高分辨率视网膜循环图像,可实现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分层成像。对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通过观察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形态、视网膜血管密度变化以及视网膜微动脉瘤数量可对非增生型DR进行量化评估。对于晚期DR,通过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变化和累及部位可对疾病进展和预后进行客观评价。了解不同
超广角眼底自身荧光(FAF)是一项新兴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成像范围约200°,能发现既往FAF不能发现的周边部视网膜病变,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内脂褐质的含量与分布情况,评价RPE细胞的代谢状态。超广角FAF可发现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眼周边部视网膜普遍存在异常自身荧光表现,且不同自身荧光表现可能对其亚型的诊断和治疗有影响;有利于监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的视
目的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NAION)患眼黄斑微视野特征及其与视力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临床检查确诊的NAION患者38例54只眼纳入研究。随机选取25例25只患眼、29例29只对侧正常眼分别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所有受检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野、微视野检查。BCVA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