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它不但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是进行社会沟通的必要方法,更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的新形式及评价方法,提出对现有语文教学的改善途径,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应有的作用,为培养适应新形式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拓展思路。
关键字 语文 新形式 评价
语文课程,是一门关键的基础课程,要求其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社会沟通技能和人文理解能力,语文课程还应能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使其建立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内的全面技能。更高层次的,语文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语文课程教学新形式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很难通过单一的课程进行传授。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另一方面,语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将其纳入生活的点滴之中,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为语文是对汉语的教学,因此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触手可及。因而,应该让学生徜徉在语言的海洋中,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只重视考试分数,重视升学率,而没有从更为广阔和深远的层次对学生进行引导。为此,有必要为目前的语文教学提出新的形式,并据此制订出新的评价方法。
二、语文课程教学新形式的开展手段
首先,通过新老交替,努力打造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语文教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力量,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无法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将语文的文化传承性加以拓展,更无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通过新老交替,将老教师的丰富经验传授给新教师,培养新教师的责任感和基本的教学技能;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基本功比赛,促进青年教师钻研业务;新老交替将产生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转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改善语文教学结构。当前教育经费大量投入,为语文教学多样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证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开展。而语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坚持适应性优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考虑克服过去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迫使教师多方设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把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而无法看到的事物,从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增强学习效果。
再次,通过多方吸纳,形成特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应充分涉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其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涵,结合当代的价值观去粗取精,加以改革,为我所用,并与学校和学生的优势和教改特色融为一体。同时还应注重引进外部教学方法的一些经验,加以筛选,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这样,语文教学便既有学校特色,又有“杂交优势”,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新形式的教学方法,需要创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在实施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首先应确立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理念,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保证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方面基本技能和人文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改进教师的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新的评价目标,即:充分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帮助中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形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树立起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帮助教师提升认识,改善教学方法。
其次,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系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指标。语文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评价的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正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指标的设定应能够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拓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中国文化的价值融入学生脑海中,同时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诊断教学的不足,后续教学的有效改进。
再次,健全中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教师应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体现在实现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最后,还应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机制。重点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同时还应注意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起培养和完善教师技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通过“互评”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语文教学新形式的研究要求新的评价体系,只有这两方面相互配合,才能互相促进,不断进步。课堂如蓝色海洋。在这里赶海,不必扭曲自己,改变本色为代价,愿我们以生命和绿色,去调和这一片蔚蓝; 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泇口中学)
关键字 语文 新形式 评价
语文课程,是一门关键的基础课程,要求其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社会沟通技能和人文理解能力,语文课程还应能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使其建立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内的全面技能。更高层次的,语文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语文课程教学新形式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很难通过单一的课程进行传授。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另一方面,语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将其纳入生活的点滴之中,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为语文是对汉语的教学,因此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触手可及。因而,应该让学生徜徉在语言的海洋中,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只重视考试分数,重视升学率,而没有从更为广阔和深远的层次对学生进行引导。为此,有必要为目前的语文教学提出新的形式,并据此制订出新的评价方法。
二、语文课程教学新形式的开展手段
首先,通过新老交替,努力打造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语文教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力量,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无法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将语文的文化传承性加以拓展,更无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通过新老交替,将老教师的丰富经验传授给新教师,培养新教师的责任感和基本的教学技能;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基本功比赛,促进青年教师钻研业务;新老交替将产生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转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改善语文教学结构。当前教育经费大量投入,为语文教学多样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保证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开展。而语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坚持适应性优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考虑克服过去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迫使教师多方设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把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而无法看到的事物,从感性认识变为理性认识,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增强学习效果。
再次,通过多方吸纳,形成特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应充分涉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其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涵,结合当代的价值观去粗取精,加以改革,为我所用,并与学校和学生的优势和教改特色融为一体。同时还应注重引进外部教学方法的一些经验,加以筛选,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这样,语文教学便既有学校特色,又有“杂交优势”,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新形式的教学方法,需要创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在实施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首先应确立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理念,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保证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方面基本技能和人文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改进教师的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新的评价目标,即:充分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帮助中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形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树立起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帮助教师提升认识,改善教学方法。
其次,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系统的语文教学评价指标。语文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评价的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正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指标的设定应能够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拓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中国文化的价值融入学生脑海中,同时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诊断教学的不足,后续教学的有效改进。
再次,健全中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教师应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体现在实现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最后,还应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机制。重点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同时还应注意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起培养和完善教师技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通过“互评”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语文教学新形式的研究要求新的评价体系,只有这两方面相互配合,才能互相促进,不断进步。课堂如蓝色海洋。在这里赶海,不必扭曲自己,改变本色为代价,愿我们以生命和绿色,去调和这一片蔚蓝; 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泇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