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高分子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的现状和不足,强调专业技能考核内容与实际联系的重要性,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重新设计,从而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程教学过程更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分子;专业技能
1.引言
自从斯陶丁格在论文《论聚合》中首次阐述了高分子概念以来,高分子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其优越的物理性能和结构可设计等优点,且能满足极端条件对材料特殊性能的要求,因而在工业、农业、国防、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发展。我国高分子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目前已完全建立了高分子产业体系,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都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 [1]。
2014年教育部开始启动高校转型改革,计划将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的600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实行转型,鼓励这些高校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的高校[2]。签于此,作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高分子学科,已经在很多高校开展了应用基础研究。各个高校通过一系列政策及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与企业接触,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增强与企业合作能力,力争在改革中打造一个具有带头作用的示范专业。注塑、挤出、吹塑和模压成型等方式是高分子材料制备的主要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材料性能要求,这些传统的成型方式也逐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以适应科技发展。作为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大中专等高校承担了知识的传输和学生技能的培养。
《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是为《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的成型与加工》、《复合材料学》等课程开设的一门配套实践教学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材料生产工艺控制、生产操作和主要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生产技术知识的理解,获得解决生产中出现问题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 《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实验的目的意义有清楚的了解,能理解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方案;了解实验设备(密炼机、破碎机、注塑机、材料试验机)结构、用途和操作方法,分析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材料性能与成型工艺参数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该实践课程既注重理论,又与实践密切相关。虽然国内许多大中专院校对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但是仍然存在着教学体制、过程繁琐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践教学内容
尽管实践教学已实行多年,但是教学内容往往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科技发展[3,4]。实践内容往往仅局限在传统的生产工艺上,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学完后不知道能做什么,也无法和实际生产相联系,学习效果很差。以高分子加工为例,许多高校往往还集中在传统的注塑、挤出等工艺。对新设备、新技术根本不知道或者不熟悉:如反应挤出成型工艺,3D打印技术等新技术,造成与实践脱节。一些新加工方法也不清楚:如在制备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时,出现的新技术使得高分子材料的模压温度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熔点以下就可以进行,这种工艺比传统方法更能获得低电阻率的复合材料。鉴于目前形势,一方面,高校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忽视科学研究,平时查阅最近文献资料,熟悉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并根据本学科的实践教学要求,及时将新技术,新方法等融入到实践中。另一方面,教师不应满足于高校研究,鼓励走出去,多多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及产品的种类,性能特点,并将企业搬进课堂,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行业,了解产品。通过以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2 教学方法
《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作为实践课程,主要以学生动手参与为主。然而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不合理,导致一些先学的课程还没讲或者未讲完情况下,就开始上专业技能考核课程。导致学生最终不知所云,无法理解其中原理等。建议在学完相应的专业基础课后再开展该课程。同时在课程开始前,教师最好安排1-2次课,以多媒体教学向学生讲授《专业技能综合考核》课程的实验内容等,做到有的放矢。
2.3 考核方式
与课堂讲授的课程不同,《专业技能综合考核》课程往往采用最终递交报告等形式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有些高校也会将平时出勤率等作为最终成绩一部分。这种考核方式最终结果导致所有的报告都千篇一律,报告中只是简单罗列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数据等,缺少相应的分析或者分析不全面。这给教师评判带来很大难度。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无法判定。这样导致学生好坏无法区分,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严格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及报告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拉开档次,全面正确评价学生水平。
2.4 教学条件
对于985,211高校来讲,每年国家和省里会拨出大量教学和科研经费给他们,使得这些高校的教学科研设备在种类和数量上远远超过省属地方院校,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难度。另外在大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实验设计内容比较老旧,实验数量不多,且单一,缺乏综合性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不突出,学生无法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对新技术和新方法接触也较少。此外实验教学在时间上也较少,有些高校往往安排在期末。由于学生有考试压力,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难以发挥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大大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因此,一方面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以确保省属高校的教学设备数量充足,并提供足够的教学场地。同时也要增加实验人员数量,提高其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4].
3. 结论
《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不能忽视,它是联系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桥梁。通过课程设计和优化,改变实验教学内容滞后现象,加强该课程教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使教学符合材料的发展趋势,紧盯科学发展前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去生产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致谢:本文得到基金资助:福建农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11415164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创新机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剑斌,杨文斌. 关于《高分子材料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5:136.
[2]万俊. 应用技术型改革下的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学发展. 广东化工,2015,42(18):193-194.
[3]谢富春,张华,郭富全.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的探讨. 广州化工,2010,38(12):278-279.
[4]郭东杰. 浅谈普通高等工科院校高分子专业的人才培养. 河南化工,2014,31:58-59.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分子;专业技能
1.引言
自从斯陶丁格在论文《论聚合》中首次阐述了高分子概念以来,高分子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发展。由于其优越的物理性能和结构可设计等优点,且能满足极端条件对材料特殊性能的要求,因而在工业、农业、国防、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发展。我国高分子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目前已完全建立了高分子产业体系,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院所都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 [1]。
2014年教育部开始启动高校转型改革,计划将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的600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实行转型,鼓励这些高校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的高校[2]。签于此,作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高分子学科,已经在很多高校开展了应用基础研究。各个高校通过一系列政策及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与企业接触,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增强与企业合作能力,力争在改革中打造一个具有带头作用的示范专业。注塑、挤出、吹塑和模压成型等方式是高分子材料制备的主要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材料性能要求,这些传统的成型方式也逐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以适应科技发展。作为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大中专等高校承担了知识的传输和学生技能的培养。
《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是为《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的成型与加工》、《复合材料学》等课程开设的一门配套实践教学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材料生产工艺控制、生产操作和主要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生产技术知识的理解,获得解决生产中出现问题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 《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实验的目的意义有清楚的了解,能理解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方案;了解实验设备(密炼机、破碎机、注塑机、材料试验机)结构、用途和操作方法,分析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材料性能与成型工艺参数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该实践课程既注重理论,又与实践密切相关。虽然国内许多大中专院校对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但是仍然存在着教学体制、过程繁琐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践教学内容
尽管实践教学已实行多年,但是教学内容往往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科技发展[3,4]。实践内容往往仅局限在传统的生产工艺上,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学完后不知道能做什么,也无法和实际生产相联系,学习效果很差。以高分子加工为例,许多高校往往还集中在传统的注塑、挤出等工艺。对新设备、新技术根本不知道或者不熟悉:如反应挤出成型工艺,3D打印技术等新技术,造成与实践脱节。一些新加工方法也不清楚:如在制备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时,出现的新技术使得高分子材料的模压温度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熔点以下就可以进行,这种工艺比传统方法更能获得低电阻率的复合材料。鉴于目前形势,一方面,高校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忽视科学研究,平时查阅最近文献资料,熟悉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并根据本学科的实践教学要求,及时将新技术,新方法等融入到实践中。另一方面,教师不应满足于高校研究,鼓励走出去,多多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及产品的种类,性能特点,并将企业搬进课堂,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行业,了解产品。通过以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2 教学方法
《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作为实践课程,主要以学生动手参与为主。然而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不合理,导致一些先学的课程还没讲或者未讲完情况下,就开始上专业技能考核课程。导致学生最终不知所云,无法理解其中原理等。建议在学完相应的专业基础课后再开展该课程。同时在课程开始前,教师最好安排1-2次课,以多媒体教学向学生讲授《专业技能综合考核》课程的实验内容等,做到有的放矢。
2.3 考核方式
与课堂讲授的课程不同,《专业技能综合考核》课程往往采用最终递交报告等形式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有些高校也会将平时出勤率等作为最终成绩一部分。这种考核方式最终结果导致所有的报告都千篇一律,报告中只是简单罗列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数据等,缺少相应的分析或者分析不全面。这给教师评判带来很大难度。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无法判定。这样导致学生好坏无法区分,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严格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及报告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拉开档次,全面正确评价学生水平。
2.4 教学条件
对于985,211高校来讲,每年国家和省里会拨出大量教学和科研经费给他们,使得这些高校的教学科研设备在种类和数量上远远超过省属地方院校,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难度。另外在大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实验设计内容比较老旧,实验数量不多,且单一,缺乏综合性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不突出,学生无法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对新技术和新方法接触也较少。此外实验教学在时间上也较少,有些高校往往安排在期末。由于学生有考试压力,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难以发挥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大大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因此,一方面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以确保省属高校的教学设备数量充足,并提供足够的教学场地。同时也要增加实验人员数量,提高其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4].
3. 结论
《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不能忽视,它是联系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桥梁。通过课程设计和优化,改变实验教学内容滞后现象,加强该课程教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使教学符合材料的发展趋势,紧盯科学发展前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去生产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致谢:本文得到基金资助:福建农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11415164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考核创新机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剑斌,杨文斌. 关于《高分子材料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5:136.
[2]万俊. 应用技术型改革下的高分子材料专业教学发展. 广东化工,2015,42(18):193-194.
[3]谢富春,张华,郭富全.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教学的探讨. 广州化工,2010,38(12):278-279.
[4]郭东杰. 浅谈普通高等工科院校高分子专业的人才培养. 河南化工,2014,3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