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结构吊装过程中,各类构件是否能够按照设计规定的位置就位,吊装时是否能够保证构件的安全完好等,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下面就一些常见的吊装质量问题分析如下。
【关键词】结构吊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轴线位移
构件实际安装轴线偏离标准轴线,主要原因有:测量时控制轴线和柱网定位线发生偏差,杠子杯口守线放偏.或杯口偏斜;梁板放线有偏差。构件制作时截面尺寸、外形不准确或扭曲,轴线用错,如安装柱子误用小提的中心线;薄腹梁吊装时,栓顶预埋螺栓位置不准确。柱子安装不垂直,纵横轴线不准确等可造成位移;各层柱子未围绕轴线而以下层几何中心为起点造成误差积累;预埋件位置不正确,安装不精确等等。
防治措施:各层放线均以控制轴线引出全部挂网定位轴线,用经纬仪校核。吊装前,对杯口十字线、杯口尺寸及构件尺寸和外形进行认真检查。对于三面弹安装线,根据控制轴线定位;避免相对面中心线不在—个平面上,或用错中心线;构件就位后。应及时用经纬仪复测校正,柱子用钢楔钉紧临时固定,其他构件点焊固定,及时灌浆最后固定,以防发生偏斜;上层控制轴线和键网中心线应用经纬仪给出,避免用线锤逐层上引;预埋件位置控制正确,安装前校核,发现偏移及时处理。
二、垂直偏差过大
垂直偏差过大是指构件安装后垂直偏差超过允许值,其主要原因是:安装时复测次数不够,出现误差或过大偏圈梁、柱节点采用钢筋焊接,如采用立坡口、帮条焊和搭接焊时,由于焊接工艺不当,施焊顺序不对、变形不一而造成柱和粱产生垂直偏差;梁与柱钢筋连接为平坡口焊接时,由于焊接变形而拉偏。柱子安装后,杯口二次灌浆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即撤去铁楔,由于外力作用而造成垂直偏差,安装柱支撑和吊车梁时,由于柱构件而使柱子产生垂直偏差;柱杯口临时固定松紧程度不一致,风力影响或阳光照射。梁类构件两端支承面不平;屋架簿梁类构件制作或拼装过程中本身扭曲过大或安装时点焊不牢即脱钩,等等。
防治措施:安装柱子时,要反复检查,避免出现误差,焊接对角同时等速焊接,焊接过程中应用经纬仪随时观察柱子垂直度情况,如有偏差,可利用电焊或氧乙炔焰烤钢筋调整;钢筋施焊采取合理的施焊顺序,使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柱子杯口二次灌浆混凝土达25%强度才允许撤去铁楔;安装柱间支撑和吊车梁时。避免用撬棍定位拨正,柱子在杯口临时固定必须松紧程度—致,避免风力或阳光照射影响而引起变形。构件安装支承面应整平并垫实;屋架薄腔梁类构件制作和拼装尽可能避免扭曲或使扭曲减少到最低限度,安装时点焊牢固后再卸钩,防止带动发生垂直偏差。
三、标高超差
标高超差是指构件安装标高偏差超过允许偏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构件制作尺寸外形不准;构件安装出现偏差;构件安装支承面及支座不平或本身存在制作偏差,等等。
防治措施:制作构件时严格控制外形尺寸;构件安装控制标高偏差在允许范围内,避免误差积累,构件安装前对支承面进行找平或垫楔形铁片整平。
四、裂缝
即吊装中在构件上出现各种裂缝,裂缝宽度、深度和长度不一,无一定规律,影响构件持久强度。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吊装时混凝土强度等级未达到要求的设计强度等级;裂缝设计忽略了吊装所需的构造钢筋,吊装前末按施工状态校验构件的抗裂度,并采取加固措施,受力不均匀,采用滑行法吊装,由于臂杆转动双柱受扭,而造成双柱底脚开裂。梁、板等构件安装未及时浇灌叠合部分或灌缝,整体刚度差,施工临时堆载过大,造成中部出现裂缝;梁件采用钢筋或钢板焊接由干焊接应力过大,而将梁柱混凝土角部拉裂,等等。
防治措施: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规定的强度。构件安装前应按施工状态校核构件的抗弯度,如裂缝宽度大于0.2一0.4mm应采取加固措施或调节吊点位置,增加吊点等;构件吊装时要防止碰撞,必要时应设拉绳。吊点应经计算使弯矩最小。如由构件吊环或吊点位置不当造成倾斜,应更换吊点,使构件重心与吊钩在同一直线上;双柱用滑行法不能满足吊装要求时,要用工具式型钢临时加固双柱底脚。梁板类构件未浇灌叠台部分或未达到强度前,不允许堆放过大施工荷载;梁、柱采用钢筋或钢板焊接连接时,严格执行焊接工艺,采用轮流、间歇焊方法,减小焊接应力。
五、吊环断裂
即构件起吊时吊环被拉断。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吊环弯曲中心圆太小或留得过长,反复受力引起应力集中、局部硬化脆断;吊环埋设不正确,吊装时受力不均被拉断;使用含碳较高的或锈蚀的钢筋做吊环,冬期施工气温过低等等。
防治措施:吊环应按设计规范设置;吊环埋设位置应正确、使受力均匀,避免承受过大荷载;吊环钢筋应采用未经冷拉处理的I级钢筋,严禁使用B级和II级钢筋做吊环;冬季施工为避免吊环脆断,应加保险绳套。
六、断裂
主要指板、粱类下部悬中的构件,安装后发生断裂。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板两端支承高低不平或板本身翘曲,造成两对角点受力;构件安反,使受力筋位置颠倒,构件本身强度不够,本身存在微裂,等等。
防治措施:板支撑处应用砂浆找平;板端不密实,应用楔形软片垫实,灌缝时应用细石混凝土填灌严密,构件避免安反;构件强度不够或板本身存在微裂,应经补救处理后方可应用。
七、支承长度不够
所谓支承长度不够是指梁、板类构件支承在下部结构构件上的搁置长度不够,有使构件脱落的危险。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设计错误,搁置长度过小;构件制作长度存在误差;下部构件安装存在误差,或误差累积不及时调整,埋设件偏位使构件支承相应偏位,等等。
防治措施:严格设计和施工规范,保证构件安装必要的搁置长度;加强检查,控制构件制作和安装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发现误差累积,随时注意调整;保证预埋件位置正确,保证必要的支承长度。
八、失稳(倒塌)
构件吊装后侧刚度小,未及时固定,受扭或外力作用造成失稳甚至倒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构件吊装后进行临时固定,分节柱安装时下节柱未固定就安装上节柱;屋架第一、二柱安装后,未拉缆风绳,或未将纵向支撑系统安装好,就继续安装各排尾架,屋面支撑系统以及独立构件漏焊或焊点过小,在风力作用下失稳;托架梁—侧安装屋架,受偏心扭矩过大而失稳;安装屋架及屋面板时用力撬动,造成托架梁、屋架失稳,等等。
防治措施:柱子吊装后应立即订钢(或木)楔临时固定,防止受大风或其他外力作用而失稳;分节柱必须待下节安装固定后,两端屋架必须组成一稳定单元,才能装下层屋架;屋顶系统构件焊接应按规定焊接,避免焊点过少或漏焊;如相邻两跨屋架作用在托架梁的一点上,安装屋架前应将托架梁进行加固;如单跨屋架安装在托架梁上,设计应在托架梁上焊垫板,使屋架荷载通过托架梁中心线,防止扭矩过大而失稳;安装屋架及屋面板时不宜用力撬动,防止托架梁、屋架失稳。
参考文献
[1]侯美林.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12(08).
[2]吴晓,杨立军.多弹性扭转支承开口薄壁杆的扭转屈曲[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05).
【关键词】结构吊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轴线位移
构件实际安装轴线偏离标准轴线,主要原因有:测量时控制轴线和柱网定位线发生偏差,杠子杯口守线放偏.或杯口偏斜;梁板放线有偏差。构件制作时截面尺寸、外形不准确或扭曲,轴线用错,如安装柱子误用小提的中心线;薄腹梁吊装时,栓顶预埋螺栓位置不准确。柱子安装不垂直,纵横轴线不准确等可造成位移;各层柱子未围绕轴线而以下层几何中心为起点造成误差积累;预埋件位置不正确,安装不精确等等。
防治措施:各层放线均以控制轴线引出全部挂网定位轴线,用经纬仪校核。吊装前,对杯口十字线、杯口尺寸及构件尺寸和外形进行认真检查。对于三面弹安装线,根据控制轴线定位;避免相对面中心线不在—个平面上,或用错中心线;构件就位后。应及时用经纬仪复测校正,柱子用钢楔钉紧临时固定,其他构件点焊固定,及时灌浆最后固定,以防发生偏斜;上层控制轴线和键网中心线应用经纬仪给出,避免用线锤逐层上引;预埋件位置控制正确,安装前校核,发现偏移及时处理。
二、垂直偏差过大
垂直偏差过大是指构件安装后垂直偏差超过允许值,其主要原因是:安装时复测次数不够,出现误差或过大偏圈梁、柱节点采用钢筋焊接,如采用立坡口、帮条焊和搭接焊时,由于焊接工艺不当,施焊顺序不对、变形不一而造成柱和粱产生垂直偏差;梁与柱钢筋连接为平坡口焊接时,由于焊接变形而拉偏。柱子安装后,杯口二次灌浆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即撤去铁楔,由于外力作用而造成垂直偏差,安装柱支撑和吊车梁时,由于柱构件而使柱子产生垂直偏差;柱杯口临时固定松紧程度不一致,风力影响或阳光照射。梁类构件两端支承面不平;屋架簿梁类构件制作或拼装过程中本身扭曲过大或安装时点焊不牢即脱钩,等等。
防治措施:安装柱子时,要反复检查,避免出现误差,焊接对角同时等速焊接,焊接过程中应用经纬仪随时观察柱子垂直度情况,如有偏差,可利用电焊或氧乙炔焰烤钢筋调整;钢筋施焊采取合理的施焊顺序,使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柱子杯口二次灌浆混凝土达25%强度才允许撤去铁楔;安装柱间支撑和吊车梁时。避免用撬棍定位拨正,柱子在杯口临时固定必须松紧程度—致,避免风力或阳光照射影响而引起变形。构件安装支承面应整平并垫实;屋架薄腔梁类构件制作和拼装尽可能避免扭曲或使扭曲减少到最低限度,安装时点焊牢固后再卸钩,防止带动发生垂直偏差。
三、标高超差
标高超差是指构件安装标高偏差超过允许偏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构件制作尺寸外形不准;构件安装出现偏差;构件安装支承面及支座不平或本身存在制作偏差,等等。
防治措施:制作构件时严格控制外形尺寸;构件安装控制标高偏差在允许范围内,避免误差积累,构件安装前对支承面进行找平或垫楔形铁片整平。
四、裂缝
即吊装中在构件上出现各种裂缝,裂缝宽度、深度和长度不一,无一定规律,影响构件持久强度。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吊装时混凝土强度等级未达到要求的设计强度等级;裂缝设计忽略了吊装所需的构造钢筋,吊装前末按施工状态校验构件的抗裂度,并采取加固措施,受力不均匀,采用滑行法吊装,由于臂杆转动双柱受扭,而造成双柱底脚开裂。梁、板等构件安装未及时浇灌叠合部分或灌缝,整体刚度差,施工临时堆载过大,造成中部出现裂缝;梁件采用钢筋或钢板焊接由干焊接应力过大,而将梁柱混凝土角部拉裂,等等。
防治措施:混凝土构件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规定的强度。构件安装前应按施工状态校核构件的抗弯度,如裂缝宽度大于0.2一0.4mm应采取加固措施或调节吊点位置,增加吊点等;构件吊装时要防止碰撞,必要时应设拉绳。吊点应经计算使弯矩最小。如由构件吊环或吊点位置不当造成倾斜,应更换吊点,使构件重心与吊钩在同一直线上;双柱用滑行法不能满足吊装要求时,要用工具式型钢临时加固双柱底脚。梁板类构件未浇灌叠台部分或未达到强度前,不允许堆放过大施工荷载;梁、柱采用钢筋或钢板焊接连接时,严格执行焊接工艺,采用轮流、间歇焊方法,减小焊接应力。
五、吊环断裂
即构件起吊时吊环被拉断。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吊环弯曲中心圆太小或留得过长,反复受力引起应力集中、局部硬化脆断;吊环埋设不正确,吊装时受力不均被拉断;使用含碳较高的或锈蚀的钢筋做吊环,冬期施工气温过低等等。
防治措施:吊环应按设计规范设置;吊环埋设位置应正确、使受力均匀,避免承受过大荷载;吊环钢筋应采用未经冷拉处理的I级钢筋,严禁使用B级和II级钢筋做吊环;冬季施工为避免吊环脆断,应加保险绳套。
六、断裂
主要指板、粱类下部悬中的构件,安装后发生断裂。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板两端支承高低不平或板本身翘曲,造成两对角点受力;构件安反,使受力筋位置颠倒,构件本身强度不够,本身存在微裂,等等。
防治措施:板支撑处应用砂浆找平;板端不密实,应用楔形软片垫实,灌缝时应用细石混凝土填灌严密,构件避免安反;构件强度不够或板本身存在微裂,应经补救处理后方可应用。
七、支承长度不够
所谓支承长度不够是指梁、板类构件支承在下部结构构件上的搁置长度不够,有使构件脱落的危险。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设计错误,搁置长度过小;构件制作长度存在误差;下部构件安装存在误差,或误差累积不及时调整,埋设件偏位使构件支承相应偏位,等等。
防治措施:严格设计和施工规范,保证构件安装必要的搁置长度;加强检查,控制构件制作和安装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发现误差累积,随时注意调整;保证预埋件位置正确,保证必要的支承长度。
八、失稳(倒塌)
构件吊装后侧刚度小,未及时固定,受扭或外力作用造成失稳甚至倒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构件吊装后进行临时固定,分节柱安装时下节柱未固定就安装上节柱;屋架第一、二柱安装后,未拉缆风绳,或未将纵向支撑系统安装好,就继续安装各排尾架,屋面支撑系统以及独立构件漏焊或焊点过小,在风力作用下失稳;托架梁—侧安装屋架,受偏心扭矩过大而失稳;安装屋架及屋面板时用力撬动,造成托架梁、屋架失稳,等等。
防治措施:柱子吊装后应立即订钢(或木)楔临时固定,防止受大风或其他外力作用而失稳;分节柱必须待下节安装固定后,两端屋架必须组成一稳定单元,才能装下层屋架;屋顶系统构件焊接应按规定焊接,避免焊点过少或漏焊;如相邻两跨屋架作用在托架梁的一点上,安装屋架前应将托架梁进行加固;如单跨屋架安装在托架梁上,设计应在托架梁上焊垫板,使屋架荷载通过托架梁中心线,防止扭矩过大而失稳;安装屋架及屋面板时不宜用力撬动,防止托架梁、屋架失稳。
参考文献
[1]侯美林.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12(08).
[2]吴晓,杨立军.多弹性扭转支承开口薄壁杆的扭转屈曲[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