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和吲哚氰绿血管造影及眼球后血流动力学分析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眼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脉络膜循环异常特点及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关系.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57例(57只患眼,57只对侧眼)CSC单侧受累患者及25例(50只眼)正常对照者的眼动脉、睫状后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记录其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并对CSC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的血流参数两两间分别进行比较研究.采用海德堡激光扫描眼底造影系统,对57例患者行同步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并对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CSC患者的患眼与对侧眼的眼动脉、颞侧睫状后动脉、颢侧睫状后短动脉的PSV、EDV、RI血流参数进行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对正常对照眼与CSC患者的对侧眼和患眼血流参数进行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枪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SC患者的患眼和正常对照者的颞侧睫状后动脉(PSV:t=3.044,P=0.005;EDV:t=3.731,P=0.001)、颞侧睫状后短动脉(PSV:t=2.822,P=0.008;EDV:t=3.194,P=0.003),患者对侧眼和正常对照者的颞侧睫状后动脉(PSV:t=3.219,P=0.003;EDV:t=3.807,P=0.001)、颞侧睫状后短动脉(PSV:t=3.931,P=0.000,EDV:t=3.145,P=0.003)血流参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患眼与对侧眼的颞侧睫状后动脉(PSV:t=0.608,P=0.548;EDV:t=0.122,P=0.904)、颞侧睫状后短动脉(PSV:t=0.730,P=0.470;EDV:t=0.109,P=0.914)的血流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GA、FFA检查结果显示,57例患者的患眼所有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点均出现在相对应的脉络膜弱荧光区内,其中52例在早期弱荧光区内继发脉络膜血管扩张,晚期呈现高荧光渗漏灶.患眼和对侧眼所有视网膜色素上皮窗样荧光处,相对应的脉络膜部位,在ICGA造影晚期均呈现高荧光渗漏灶.而20只患眼及其16只对侧眼的脉络膜在ICGA晚期呈现高荧光渗漏灶处,经FFA检查未见视网膜色素上皮窗样荧光.结论 CSC是与全身因素有关的舣眼疾病,其眼球后和脉络膜微循环异常的基本特征为血管的低灌注和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继发于脉络膜微循环异常.(中华眼科杂志,2009,45:243-247)
其他文献
化疗是肺癌治疗的丰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化疗耐药,部分患者的病灶化疗前后在传统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难以反映化疗的真实效果[1].因而,如何评价肺癌化疗的实际疗效,是临床医
目的 探讨经导管的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小儿全身各部位的不可切除性恶性实体瘤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1999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15例不同部位的小儿不可切除性恶性实体瘤行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影响。方法210例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联合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
目的 用Jaszczak模型及心肌模型检测及评价SPECT和正电子符合探测显像衰减校正在肿瘤和心肌显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Jaszczak模型充满18F-脱氧葡萄糖(FDG)溶液,充分混匀,分
为了探讨低浓度bFGF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生成的条件培养基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生长分化的影响,以系列浓度的bFGF作用于MEF上,收集条件培养基(bFGF-MCM),用于hES2细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不同类型胆道狭窄的多层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以55例经皮胆道造影(PTC)或内镜逆行胆道造影(ERC)证实的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患者为对象,分析缺血型胆道狭窄
目的 探讨小腿后部巨大腓动脉逆行皮瓣在修复足部、足远侧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小腿后部巨大腓动脉逆行皮瓣修复11例含一个或多个跖趾关节外露的、足部大面
目的 评价小剂量腺苷超声心动图试验(LDAE)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存活心肌检出的准确性.方法 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后3~10 d行剂量递增的LDAE(腺苷80、100和110μg·kg-1
目的 研究活体肝脏氢质子MRS(1H-MRS)评价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53例肝肿瘤患者(54个直径>4 cm的肿瘤)和19名正常志愿者进行1H-MRS检查,分别测量满足诊断需要的正常对
目的 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直肠癌切除后肠道重建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外科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6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6例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