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鞍上区常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鞍上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CT检查是观察鞍上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较可靠的方法,并对鞍上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地显示鞍上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强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鞍上区 肿瘤 肿瘤样病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12
资料和方法
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鞍上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患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4~68岁,其中10岁以下2例,10~19岁3例,20~39岁5例,40岁以上2例。
病理诊断:垂体瘤5例,颅咽管瘤3例,松果体瘤、动脉瘤、表皮样囊肿、胶质瘤、错构瘤各1例。
技术和方法:9例采用冠状扫描和轴扫描,单作轴扫3例,冠扫1例。静脉注射造影剂作增强扫描13例。扫描层厚5~10mm。
结 果
部位和扩展方向:瘤体主要位于鞍内,向鞍上池扩展7例,其中垂体瘤4例,颅咽管瘤2例,动脉瘤1例。瘤体主要位于鞍上区,向下向内扩展4例,其中颅咽管瘤2例,垂体瘤和动脉瘤各1例。鞍旁病变向鞍内和/或鞍上区扩展3例,胶质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错构瘤1例。
瘤体:①外形和大小:多数瘤体呈圆形(6例)或椭圆形(4例),有的呈分叶状不规则形(2例)或哑铃形(1例)。瘤体大小为1cm×1cm~6cm×8cm,多为1.5cm×(2~3)cm。②密度:表现为多样性,平扫低密度2例,等密度5例,高密度2例,和混合密度,增强扫描13例中3例无强化,7例均匀强化,2例环形强化,1例不规则强化。钙化4例,其中颅咽管瘤2例,垂体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钙化呈蛋壳斑片状和条状。囊变7例,主要见于颅咽管瘤5例,和垂体瘤2例。
周围结构改变:蝶鞍外形扩大6例,其中5例垂体瘤,其余1例为鞍旁肿瘤侵犯蝶鞍所致。鞍底下陷,失去平坦状,鞍背鞍底骨质破坏或吸收7例,其中5例垂体瘤,2例颅咽管瘤,第三脑室受压变形4例,其中1例颅咽管瘤。
讨 论
鞍上区病变种类多,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蛛网膜囊肿、上皮样囊肿、胶样囊肿、胶质瘤、动脉瘤、转移瘤,以垂体瘤、颅咽管瘤和松果体瘤较为多见[1]。
鞍上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除结合临床表现外,尚需考虑下列几点:①部位:当病变由鞍内向鞍上扩展,多见于垂体瘤。哑铃形瘤体应考虑垂体瘤可能,当病变主要位于鞍上区,伴有向鞍内伸展时,多见于颅咽管瘤。②囊性病变可见于颅咽管病、垂体囊性病、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当囊性病变伴有钙化,多见于颅咽管瘤。如低密度区CT值为脂肪值同时伴有钙化,是诊断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的可靠依据。③蝶鞍扩大和/或鞍背鞍底骨质吸收破坏应首先考虑垂体瘤,少见于颅咽管瘤,当鞍旁骨质结构如蝶骨脊增生或破坏时,常见于脑膜瘤,鞍旁骨质结构破坏伴有条状钙化时,应想到脊束瘤巨细胞瘤可能。④注入造影剂增加扫描,瘤体均匀强化可见于动脉瘤脑膜瘤和多数的垂体瘤,环形强化多见于颅咽管瘤。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头部CT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2-246.
关键词 鞍上区 肿瘤 肿瘤样病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12
资料和方法
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鞍上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患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4~68岁,其中10岁以下2例,10~19岁3例,20~39岁5例,40岁以上2例。
病理诊断:垂体瘤5例,颅咽管瘤3例,松果体瘤、动脉瘤、表皮样囊肿、胶质瘤、错构瘤各1例。
技术和方法:9例采用冠状扫描和轴扫描,单作轴扫3例,冠扫1例。静脉注射造影剂作增强扫描13例。扫描层厚5~10mm。
结 果
部位和扩展方向:瘤体主要位于鞍内,向鞍上池扩展7例,其中垂体瘤4例,颅咽管瘤2例,动脉瘤1例。瘤体主要位于鞍上区,向下向内扩展4例,其中颅咽管瘤2例,垂体瘤和动脉瘤各1例。鞍旁病变向鞍内和/或鞍上区扩展3例,胶质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错构瘤1例。
瘤体:①外形和大小:多数瘤体呈圆形(6例)或椭圆形(4例),有的呈分叶状不规则形(2例)或哑铃形(1例)。瘤体大小为1cm×1cm~6cm×8cm,多为1.5cm×(2~3)cm。②密度:表现为多样性,平扫低密度2例,等密度5例,高密度2例,和混合密度,增强扫描13例中3例无强化,7例均匀强化,2例环形强化,1例不规则强化。钙化4例,其中颅咽管瘤2例,垂体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钙化呈蛋壳斑片状和条状。囊变7例,主要见于颅咽管瘤5例,和垂体瘤2例。
周围结构改变:蝶鞍外形扩大6例,其中5例垂体瘤,其余1例为鞍旁肿瘤侵犯蝶鞍所致。鞍底下陷,失去平坦状,鞍背鞍底骨质破坏或吸收7例,其中5例垂体瘤,2例颅咽管瘤,第三脑室受压变形4例,其中1例颅咽管瘤。
讨 论
鞍上区病变种类多,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蛛网膜囊肿、上皮样囊肿、胶样囊肿、胶质瘤、动脉瘤、转移瘤,以垂体瘤、颅咽管瘤和松果体瘤较为多见[1]。
鞍上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除结合临床表现外,尚需考虑下列几点:①部位:当病变由鞍内向鞍上扩展,多见于垂体瘤。哑铃形瘤体应考虑垂体瘤可能,当病变主要位于鞍上区,伴有向鞍内伸展时,多见于颅咽管瘤。②囊性病变可见于颅咽管病、垂体囊性病、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当囊性病变伴有钙化,多见于颅咽管瘤。如低密度区CT值为脂肪值同时伴有钙化,是诊断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的可靠依据。③蝶鞍扩大和/或鞍背鞍底骨质吸收破坏应首先考虑垂体瘤,少见于颅咽管瘤,当鞍旁骨质结构如蝶骨脊增生或破坏时,常见于脑膜瘤,鞍旁骨质结构破坏伴有条状钙化时,应想到脊束瘤巨细胞瘤可能。④注入造影剂增加扫描,瘤体均匀强化可见于动脉瘤脑膜瘤和多数的垂体瘤,环形强化多见于颅咽管瘤。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头部CT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