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加快,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基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对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时代;发展方式;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01
前言
低碳经济是现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其在农业经济领域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农业的现代化上,低碳经济理念指出,在农业经济扩大规模、提升效益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在农业生产扩大化和深加工的过程中,重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农业经济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水体、自然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农业经济效益的延续,才能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探析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全面建设健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其中农业经济又是“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发展好农业经济,不仅可以促进广大农民增产、增收,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业经济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概括而言,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点:其一,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我国农村幅员广阔,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先后出来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并未从根本上获得改善,如水土保护设施、排灌设施等建设滞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生产方式则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实现;其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较慢,农民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较慢,加之重视不足,产业结构的调整也相对滞后,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实现均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较差,对市场经济缺乏认识,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其三,环境和人口问题,近年来,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滥砍滥伐、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低碳经济内涵
农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维护人类生存的基本产业,其本身的发展不仅关乎到其上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这种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主要主要表现在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两方面。其中农业结构的调整是低碳经济理念对农业经济调整的突出表现,现代农业,尤其是我国的现代农业还存在着经济作物于粮食作物之间;农业发展规模扩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低碳经济为农业经济存在的这些矛盾指明了方向,认为粮食安全是农业经济首先要保证的底线,在其基础上对经济作物的整体结构进行调整,开展农业经济作物的深加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作物的附加值,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3]。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明确指出:农业经济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大农业的发展路子,即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应将农业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实际上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发挥总体效果[4]。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入手,其具体实现路径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其一,构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面对农业资源被大量浪费以及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农业经济要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主要是对农业资源及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形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加工—农业废弃物二次利用的循环利用流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发挥农业经济的生态效应,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循环农业经济充分兼顾到生态效益,通过合理选用农业资源生产方式,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
其二,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根据生态学原理和自然发展规律,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应脱离现实的需要没在农业生产时间过程中,应积极使用有机物质,保持土壤养分循环,将农业生产纳入自然生态系统中,朝着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迈进。农业经济除了具备保证粮食安全、保证食品供应等功能外,还能够发挥生态保护和旅游观光等重要作用,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的加快推进,都市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更有利于稳定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处于基础性地位,然而,国内农业经济与其他行业相比,严重滞后,与西方农业经济相比也明显落后,这种现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浪费了相对有效的农业资源,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从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为进一步巩固农业经济的基础性地位,更好地协调经济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特色现代化农业路子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王青,郑红勇,聂桢祯.低碳农业理论分析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3):5-7.
[2]师帅.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3]刘现肖.低碳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4(4):30-32.
[4]刘丽伟.我国发展创意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1,15(7):12-13.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时代;发展方式;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01
前言
低碳经济是现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其在农业经济领域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农业的现代化上,低碳经济理念指出,在农业经济扩大规模、提升效益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在农业生产扩大化和深加工的过程中,重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农业经济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水体、自然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农业经济效益的延续,才能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探析
“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全面建设健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其中农业经济又是“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发展好农业经济,不仅可以促进广大农民增产、增收,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业经济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概括而言,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点:其一,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我国农村幅员广阔,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先后出来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并未从根本上获得改善,如水土保护设施、排灌设施等建设滞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生产方式则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实现;其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较慢,农民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较慢,加之重视不足,产业结构的调整也相对滞后,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实现均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较差,对市场经济缺乏认识,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其三,环境和人口问题,近年来,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滥砍滥伐、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低碳经济内涵
农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维护人类生存的基本产业,其本身的发展不仅关乎到其上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这种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主要主要表现在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两方面。其中农业结构的调整是低碳经济理念对农业经济调整的突出表现,现代农业,尤其是我国的现代农业还存在着经济作物于粮食作物之间;农业发展规模扩大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低碳经济为农业经济存在的这些矛盾指明了方向,认为粮食安全是农业经济首先要保证的底线,在其基础上对经济作物的整体结构进行调整,开展农业经济作物的深加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作物的附加值,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效益[3]。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明确指出:农业经济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大农业的发展路子,即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应将农业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实际上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发挥总体效果[4]。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入手,其具体实现路径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其一,构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面对农业资源被大量浪费以及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农业经济要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主要是对农业资源及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形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加工—农业废弃物二次利用的循环利用流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够发挥农业经济的生态效应,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循环农业经济充分兼顾到生态效益,通过合理选用农业资源生产方式,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
其二,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根据生态学原理和自然发展规律,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应脱离现实的需要没在农业生产时间过程中,应积极使用有机物质,保持土壤养分循环,将农业生产纳入自然生态系统中,朝着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迈进。农业经济除了具备保证粮食安全、保证食品供应等功能外,还能够发挥生态保护和旅游观光等重要作用,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的加快推进,都市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也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更有利于稳定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处于基础性地位,然而,国内农业经济与其他行业相比,严重滞后,与西方农业经济相比也明显落后,这种现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浪费了相对有效的农业资源,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从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来看,为进一步巩固农业经济的基础性地位,更好地协调经济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特色现代化农业路子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王青,郑红勇,聂桢祯.低碳农业理论分析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3):5-7.
[2]师帅.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3]刘现肖.低碳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4(4):30-32.
[4]刘丽伟.我国发展创意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1,15(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