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针对志丹油田长7层开发情况,进行老井复查,对油层参数进行多次分析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到长7层新的油层综合解释参数下线值,最终为工区增产提供帮助。
[关键词]志丹油田 长7油层 老井复查 参数下线值
[中图分类号] TE14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76-1
由于石油深埋在地下的储集层中,加之储集层的非均性,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储集层的不可见性,油田在其勘探开发过程中,又存在认识、技术、人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使用的勘探开发手段又难以百分之百符合地下的客观实际,因此,就有部分石油没有开采出来,待我们去重新认识。随着地质研究工作逐步深入,地质家的认识不断提高,科技不断发展,勘探、开发手段不断更新,为进一步搞好油田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手段,也是开展老井复查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手段。
老井挖潜作为一项成本低、见效快的技术手段[1],对增储上产、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各油田根据自身情况先后都开展了这项工作,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石油地质条件
陕甘宁盆地在晚三叠世中早期,其南部以湖盆发育为特征,沉积了巨厚且分布广泛的泥页岩,是盆内主要生油岩,为中生界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晚三叠世中期,随着湖盆的逐渐萎缩,湖泊外围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沉积,为上三叠统延长组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储集空间。而这些三角洲沉积砂体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低幅度隆起,或由于岩性、物性变化形成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提供了油气聚集的场所[2]。工区三叠系显示了湖盆从发展到消亡的完整进积序列,为深湖(半深湖)—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具有形成良好油气藏所必须的生储盖组合,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3]。
三叠纪末期,陕甘宁斯盆地受印支运动的影响,整体抬升。地表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起伏不平、沟谷纵横的古地貌景观。盆内主要河谷有三条,即宁陕古河、甘陕古河和蒙陕古河,这三条主河谷的两侧还发育着众多的次级河流,并在它们的分割下形成一系列高地和残丘。这些高地和残丘以及沟谷基本控制了盆地侏罗系富县组和延安组早期的沉积格局。在这些残丘、高地—河谷的斜坡地带,侏罗系延安组沉积砂体经后期差异压实,形成古高地控制的岩性-构造圈闭,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工区在侏罗系早期处于甘陕古河与蒙陕古河的交汇地带,两条古河之间的楼坊坪残丘及甘陕古河南侧的子午岭古斜坡带是工区侏罗系延安组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
工区油藏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岩性油藏,岩性—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
2长71+2油层综合解释参数的重新修订
在老井复查初始阶段,为了保证复查成果的成功率,本研究复查了157口长7的投产井。对这些井的油层参数进行了多次分析,采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剔除了高值区,筛选了124口长7投产井做进一步研究,确定了长7油层新的油层综合解释参数下线值(表1)。
表中新值与原值比较主要是含油饱和度降低了16个百分点,有效孔隙度降低了2个百分点,增加了一个泥值含量指标。这一变化预示了工区长7含油层系增储上产的潜力很大,说明油田在不增加钻井工作量的情况下就能找到更多储量。
3效益预测
此次老井复查有油层井共计157口。如按研究区油井平均日产量0.59t计,如157口井全部投产,日产量约是92.6t,年生产时间按330天计,年产量是3.06×104t。说明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我们老井复查获得年产3.06×104t石油的资源潜力,年产值约一亿元人民币,同时节约了大量钻井费用,效益十分可观。
4认识及建议
为了取得更大的成绩,建议正式成立规范化老井复查研究项目组。其任务是利用地质,钻井,录井、测井,试油,试采,油层改造等多学科知识对全区的关停井和长71+2进行综合地质评价,查出关停井中的潜力油层和长71+2在工区的含油面积,分层系开采作准备,为工区增储上产出力。
(1)由于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在中生代处于稳定的内陆湖盆沉积,构造虽不发育,但其岩性变化很大。如工区内延长组地层,因湖盆发育过程中河流变迁,沉积物变化很大,造成地质分层困难。目前的钻井地质报告中,地质分层各行其是,投产层位不清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勘探开发工作开展。建议及时引进人才开展地层研究,完成统层工作,指导生产。
(2)这次老井复查查出许多油层,这一现象充分反应了现有测井解释图版与储层不适应,四性关系不清,不能反应储层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的解释工作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发生解释严重失误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勘探开发效益,建议尽快着手解决此事,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勘探开发效益。
(3)井史资料是油田开发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尚未建立,严重影响了开发工作有序进行。为了有利今后的发展,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方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邓文龙.川西地区老井挖潜选井方向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9,[7]:73一75.
[2]李威,文志刚.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上三叠统长7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J].岩性油气藏,2012,24[6]:101一105.
[3]李添渊,王建民.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 7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33[2]:46一49.
[作者简介]张盼(1986~),女,助理工程师,西安石油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气田开发。
[关键词]志丹油田 长7油层 老井复查 参数下线值
[中图分类号] TE14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76-1
由于石油深埋在地下的储集层中,加之储集层的非均性,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储集层的不可见性,油田在其勘探开发过程中,又存在认识、技术、人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使用的勘探开发手段又难以百分之百符合地下的客观实际,因此,就有部分石油没有开采出来,待我们去重新认识。随着地质研究工作逐步深入,地质家的认识不断提高,科技不断发展,勘探、开发手段不断更新,为进一步搞好油田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手段,也是开展老井复查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手段。
老井挖潜作为一项成本低、见效快的技术手段[1],对增储上产、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各油田根据自身情况先后都开展了这项工作,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石油地质条件
陕甘宁盆地在晚三叠世中早期,其南部以湖盆发育为特征,沉积了巨厚且分布广泛的泥页岩,是盆内主要生油岩,为中生界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晚三叠世中期,随着湖盆的逐渐萎缩,湖泊外围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沉积,为上三叠统延长组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储集空间。而这些三角洲沉积砂体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低幅度隆起,或由于岩性、物性变化形成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提供了油气聚集的场所[2]。工区三叠系显示了湖盆从发展到消亡的完整进积序列,为深湖(半深湖)—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具有形成良好油气藏所必须的生储盖组合,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3]。
三叠纪末期,陕甘宁斯盆地受印支运动的影响,整体抬升。地表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起伏不平、沟谷纵横的古地貌景观。盆内主要河谷有三条,即宁陕古河、甘陕古河和蒙陕古河,这三条主河谷的两侧还发育着众多的次级河流,并在它们的分割下形成一系列高地和残丘。这些高地和残丘以及沟谷基本控制了盆地侏罗系富县组和延安组早期的沉积格局。在这些残丘、高地—河谷的斜坡地带,侏罗系延安组沉积砂体经后期差异压实,形成古高地控制的岩性-构造圈闭,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工区在侏罗系早期处于甘陕古河与蒙陕古河的交汇地带,两条古河之间的楼坊坪残丘及甘陕古河南侧的子午岭古斜坡带是工区侏罗系延安组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
工区油藏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岩性油藏,岩性—构造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
2长71+2油层综合解释参数的重新修订
在老井复查初始阶段,为了保证复查成果的成功率,本研究复查了157口长7的投产井。对这些井的油层参数进行了多次分析,采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剔除了高值区,筛选了124口长7投产井做进一步研究,确定了长7油层新的油层综合解释参数下线值(表1)。
表中新值与原值比较主要是含油饱和度降低了16个百分点,有效孔隙度降低了2个百分点,增加了一个泥值含量指标。这一变化预示了工区长7含油层系增储上产的潜力很大,说明油田在不增加钻井工作量的情况下就能找到更多储量。
3效益预测
此次老井复查有油层井共计157口。如按研究区油井平均日产量0.59t计,如157口井全部投产,日产量约是92.6t,年生产时间按330天计,年产量是3.06×104t。说明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我们老井复查获得年产3.06×104t石油的资源潜力,年产值约一亿元人民币,同时节约了大量钻井费用,效益十分可观。
4认识及建议
为了取得更大的成绩,建议正式成立规范化老井复查研究项目组。其任务是利用地质,钻井,录井、测井,试油,试采,油层改造等多学科知识对全区的关停井和长71+2进行综合地质评价,查出关停井中的潜力油层和长71+2在工区的含油面积,分层系开采作准备,为工区增储上产出力。
(1)由于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在中生代处于稳定的内陆湖盆沉积,构造虽不发育,但其岩性变化很大。如工区内延长组地层,因湖盆发育过程中河流变迁,沉积物变化很大,造成地质分层困难。目前的钻井地质报告中,地质分层各行其是,投产层位不清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勘探开发工作开展。建议及时引进人才开展地层研究,完成统层工作,指导生产。
(2)这次老井复查查出许多油层,这一现象充分反应了现有测井解释图版与储层不适应,四性关系不清,不能反应储层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的解释工作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发生解释严重失误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勘探开发效益,建议尽快着手解决此事,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勘探开发效益。
(3)井史资料是油田开发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尚未建立,严重影响了开发工作有序进行。为了有利今后的发展,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方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邓文龙.川西地区老井挖潜选井方向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9,[7]:73一75.
[2]李威,文志刚.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上三叠统长7油层组油气富集规律[J].岩性油气藏,2012,24[6]:101一105.
[3]李添渊,王建民.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 7油层组沉积相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33[2]:46一49.
[作者简介]张盼(1986~),女,助理工程师,西安石油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气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