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中的介绍基于国内外先进的合作模式上,从中找到了国内应用型本科开展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错误,并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设计适合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提出实践的保證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模式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更多的需要应用型技术人才,在中国传统教育“重学术轻理论,重学历轻学力”思想的影响下,我国本科教育过多重视学科分类、专业化,轻视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开展较弱,这直接导致了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高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国外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分别指企业和职业院校)、日本的“企业访问”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即“学习—实践—学习”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模式、法国的“学徒培训”模式、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以及韩国“产学合作”模式,各模式都与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大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开展。国外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有比较有利的条件:第一,国家有成熟的法律制度保障其实施,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可以在良好的利益分层机制下取得长远发展,并且各国还设有专门的协调或监督机构来促成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进一步合作,有前面三个大前提,校企合作就更多元化的开展起来。国内校企合作更多的在高职院校开展,通常的校企合作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开展,首先,浅层次合作,如设立指导委员会、参观访问、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等。其次,中层次合作,就是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服务、聘请企业教师兼职、顶岗实习等。最后是效果较好的深层次合作,如一起建造实训基地、开设订单班、开展横向课题甚至合资办学则在实践中开展得较少了。
二、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①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不足。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层次较低,真正做到订单式培养的并不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到企业定岗实践也主要以观看为主,真正能够参与到实践中去的并不多,导致校企合作的实效大打折扣。二是实训基地的不稳定。应用型本科院校联系了很多与专业相关的企业,也在企业中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但很多的实训基地只是有名无实,只是满足于签订协议、发布新闻稿而已,能够长期、稳定接受学生实习的基地并不多。而且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一般在最后一个学期才会到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在短短的时间内学生想要了解企业岗位职责和技术流程,并在专业技能上得到大幅度提高是不够的,而且学生还要撰写毕业论文、参加毕业答辩。三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与企业进行对接。一直以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沿袭研究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时讲授过多的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技能的训练。加上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都缺乏一线工作经验,难以将企业最新应用的技术和实践中的经验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难以胜任企业岗位的需要,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开展。四是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较低。学生希望在定岗实习中能够学习先进技术、累积工作经验、增强就业优势。然而企业的高级技术岗位通常由专人负责,一般不接纳实习生。而且这类岗位用工较少,难以满足大批量学生定岗实习的需要。企业能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大多是工作技术含量低,且机械性、重复性较强的工种,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没有用武之地。且企业员工都是满负荷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的实习。根据调查,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表示能够得到企业导师的指导,由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表示没有得到任何帮助,这说明当前的实习工作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初衷是有所背离的。②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为了现实效益,企业都希望在校企合作中培养未来的职工队伍,并提高自身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然而,现实中往往是企业付出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还带来一定的亏损。尽管有的高校为企业支出一定的实习资金,但这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大多数校企合作的企业都是高校依靠个人关系找到的,企业碍于面子勉强参与校企合作,有的仅仅是签个合作协议,并没有真真正正的将校企合作开展起来。有的企业也仅仅是只提供实训基地、员工培训或提供外聘教师等,真正能够在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的较少。
三、应用型本科物流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设计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引进企业模式是将企业引进学校后,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而很多人对校企合作存在着的困惑,现在对于这些一系列的模式和问题都是有着成功的案例可以解惑的!如:网上的高品质家居购物网站家商城对于校企合作这方面有着很成功的经验!家商城采取校企互动式模式:这种模式是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家商城利用这种模式相继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广东省对外贸易学校、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家商城在校企合作这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在各个高校的校园内创办了家商城实训基地,真正意义的做到了校企互动式模式,使其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校企合作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可是真正的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却是不多,上面的案例是个成功的案例,在校企合作方面是个成功的典范,值得借鉴。 四、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措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起到政府的主导作用
校企合作需要政府主导和政策法规的支持。纵观世界上发达国家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不管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还是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其共性都是政府高度重视并参与,设置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积极出台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鼓励政策。从而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仅如此,政府对校企合作进行监督和评价。要保证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政府首先要明确责任、厘清义务,要尽快制定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从而形成政府主导、全员参与的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政府还应出台鼓励政策,诸如校企合作减免企业所得税、按接收学生实习的数量给予资金补助等措施,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校要改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1)建立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首先需要是双师型教师,学校理应在教师考核和评价机制上对双师型教师给予倾斜和激励。但是,现在高校依然大力引进博士,对教师的考核依然注重论文和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如此自相矛盾的做法,无疑会挫伤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借鉴国外应用型技术大学教授评聘办法,尝试设立实践型教授评聘机制;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对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实训的教师给予工作量的认可;每年推选双师型骨干教师 并给予奖励。(2)完善学生实习办法,实行双导师制。目前学生在对待去企业实习的事情上,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迫于考证、考研、就业的压力,很多学生擅自离开校企合作的企业,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给企业留下素质差的印象。对此,学校必须完善相关的实习办法和考核办法,派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導和监督,并积极与企业沟通,与企业专家一起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如果政府对接收实习的企业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会愿意拿出精力和时间,对学生给予认真地指导。(3)配套与校企合作相关的管理办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企业没有寒暑假,更愿意利用假期接收学生的集中实习,而学校却已经放假。企业专家到学校的授课时间不固定,如何安排企业专家的课时?能不能将固定的上课时间改为弹性的专题讲座?这些问题,学校都需要全面考虑,配套相关的管理措施,从而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和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
很多企业与高校设立校企共建班级,共同培养人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这样的班级,需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意识到在大学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参与到企业锻炼,对于未来就业和竞争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但是,往往有些学生会因为专业课负担重、要到社会参加调查和去企业开展业务辛苦和压力大为由,中途退出,给企业造成不好的印象,影响校企合作的长久性。因此,学校要出台相关的奖惩措施,对于中途退出的学生不予参与评优而表现优秀的学生则在推荐就业、攻读硕士、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这样就可以在学生中形成一个争先上共建班的氛围,使校企共建班良性循环下去。要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统筹领导。企业能够从校企合作中收益,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变观念,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和评价机制、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机制。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教师积极参与,尽快使自己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只要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全员参与和支持,就有可能实现长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定会得到提升。
五、总结
校企合作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校企双方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的提供保障,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严若红,1968年生,男,副教授,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7(3):41-44.
[2]周艳红.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知识经济,2017(17):120-121.
[3]李桂娥.胡耀蕾.关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7):187-190.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模式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更多的需要应用型技术人才,在中国传统教育“重学术轻理论,重学历轻学力”思想的影响下,我国本科教育过多重视学科分类、专业化,轻视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开展较弱,这直接导致了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高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国外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分别指企业和职业院校)、日本的“企业访问”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即“学习—实践—学习”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模式、法国的“学徒培训”模式、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以及韩国“产学合作”模式,各模式都与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大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开展。国外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有比较有利的条件:第一,国家有成熟的法律制度保障其实施,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可以在良好的利益分层机制下取得长远发展,并且各国还设有专门的协调或监督机构来促成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进一步合作,有前面三个大前提,校企合作就更多元化的开展起来。国内校企合作更多的在高职院校开展,通常的校企合作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开展,首先,浅层次合作,如设立指导委员会、参观访问、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等。其次,中层次合作,就是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服务、聘请企业教师兼职、顶岗实习等。最后是效果较好的深层次合作,如一起建造实训基地、开设订单班、开展横向课题甚至合资办学则在实践中开展得较少了。
二、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①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不足。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层次较低,真正做到订单式培养的并不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到企业定岗实践也主要以观看为主,真正能够参与到实践中去的并不多,导致校企合作的实效大打折扣。二是实训基地的不稳定。应用型本科院校联系了很多与专业相关的企业,也在企业中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但很多的实训基地只是有名无实,只是满足于签订协议、发布新闻稿而已,能够长期、稳定接受学生实习的基地并不多。而且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一般在最后一个学期才会到企业进行定岗实习,在短短的时间内学生想要了解企业岗位职责和技术流程,并在专业技能上得到大幅度提高是不够的,而且学生还要撰写毕业论文、参加毕业答辩。三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与企业进行对接。一直以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沿袭研究型本科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时讲授过多的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技能的训练。加上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都缺乏一线工作经验,难以将企业最新应用的技术和实践中的经验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难以胜任企业岗位的需要,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开展。四是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较低。学生希望在定岗实习中能够学习先进技术、累积工作经验、增强就业优势。然而企业的高级技术岗位通常由专人负责,一般不接纳实习生。而且这类岗位用工较少,难以满足大批量学生定岗实习的需要。企业能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大多是工作技术含量低,且机械性、重复性较强的工种,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没有用武之地。且企业员工都是满负荷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的实习。根据调查,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表示能够得到企业导师的指导,由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表示没有得到任何帮助,这说明当前的实习工作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初衷是有所背离的。②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为了现实效益,企业都希望在校企合作中培养未来的职工队伍,并提高自身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然而,现实中往往是企业付出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还带来一定的亏损。尽管有的高校为企业支出一定的实习资金,但这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大多数校企合作的企业都是高校依靠个人关系找到的,企业碍于面子勉强参与校企合作,有的仅仅是签个合作协议,并没有真真正正的将校企合作开展起来。有的企业也仅仅是只提供实训基地、员工培训或提供外聘教师等,真正能够在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深入合作的较少。
三、应用型本科物流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设计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引进企业模式是将企业引进学校后,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而很多人对校企合作存在着的困惑,现在对于这些一系列的模式和问题都是有着成功的案例可以解惑的!如:网上的高品质家居购物网站家商城对于校企合作这方面有着很成功的经验!家商城采取校企互动式模式:这种模式是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家商城利用这种模式相继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广东省对外贸易学校、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家商城在校企合作这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在各个高校的校园内创办了家商城实训基地,真正意义的做到了校企互动式模式,使其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校企合作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可是真正的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却是不多,上面的案例是个成功的案例,在校企合作方面是个成功的典范,值得借鉴。 四、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措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起到政府的主导作用
校企合作需要政府主导和政策法规的支持。纵观世界上发达国家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不管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工学交替模式还是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其共性都是政府高度重视并参与,设置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积极出台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鼓励政策。从而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仅如此,政府对校企合作进行监督和评价。要保证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政府首先要明确责任、厘清义务,要尽快制定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从而形成政府主导、全员参与的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政府还应出台鼓励政策,诸如校企合作减免企业所得税、按接收学生实习的数量给予资金补助等措施,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校要改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1)建立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首先需要是双师型教师,学校理应在教师考核和评价机制上对双师型教师给予倾斜和激励。但是,现在高校依然大力引进博士,对教师的考核依然注重论文和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如此自相矛盾的做法,无疑会挫伤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借鉴国外应用型技术大学教授评聘办法,尝试设立实践型教授评聘机制;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对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实训的教师给予工作量的认可;每年推选双师型骨干教师 并给予奖励。(2)完善学生实习办法,实行双导师制。目前学生在对待去企业实习的事情上,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迫于考证、考研、就业的压力,很多学生擅自离开校企合作的企业,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给企业留下素质差的印象。对此,学校必须完善相关的实习办法和考核办法,派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導和监督,并积极与企业沟通,与企业专家一起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如果政府对接收实习的企业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会愿意拿出精力和时间,对学生给予认真地指导。(3)配套与校企合作相关的管理办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企业没有寒暑假,更愿意利用假期接收学生的集中实习,而学校却已经放假。企业专家到学校的授课时间不固定,如何安排企业专家的课时?能不能将固定的上课时间改为弹性的专题讲座?这些问题,学校都需要全面考虑,配套相关的管理措施,从而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和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
很多企业与高校设立校企共建班级,共同培养人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这样的班级,需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意识到在大学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参与到企业锻炼,对于未来就业和竞争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但是,往往有些学生会因为专业课负担重、要到社会参加调查和去企业开展业务辛苦和压力大为由,中途退出,给企业造成不好的印象,影响校企合作的长久性。因此,学校要出台相关的奖惩措施,对于中途退出的学生不予参与评优而表现优秀的学生则在推荐就业、攻读硕士、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这样就可以在学生中形成一个争先上共建班的氛围,使校企共建班良性循环下去。要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统筹领导。企业能够从校企合作中收益,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变观念,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和评价机制、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机制。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教师积极参与,尽快使自己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只要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全员参与和支持,就有可能实现长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定会得到提升。
五、总结
校企合作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校企双方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的提供保障,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严若红,1968年生,男,副教授,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7(3):41-44.
[2]周艳红.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知识经济,2017(17):120-121.
[3]李桂娥.胡耀蕾.关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7):18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