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某山地项目工程室外给排水设计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综合管线设计和室外给排水设计要点。
关键词:给排水;规划设计;管线设置
项目概况及设计难点
(1)工程概况
牟山镇位于余姚市西部,地处宁绍平原,距离余姚市区17 公里,西南与上虞接壤,是余姚乃至宁波的西大门。境内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包含了集山水人文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乡村度假资源一体的可开发旅游产业资源。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廊两轴三区”。其中的“三区”组成之一“乡村田园观光休闲区”,是以越龙庄为核心,其东西部为现代田园观光区,共同形成户外运动、农业休闲观光为特色,融商务、休闲、疗养、健身等功能与一体的乡村田园观光休闲区。
(2)设计理念
作为乡村田园观光休闲区的核心,越龙庄规划定位为顶级的旅游度假复合性产品,集体育公园、温泉酒店、高级会所为一体的复合性旅游项目越龙庄项目早已启动,其开发建设已经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地块内建筑、高尔夫的设计施工正在按部就班进行中,但基础设施配套一直未能落实,尤其是对外衔接部分,需要在镇区范围内综合考虑,镇区的相关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相配合,共同推进项目进程。因此,受宁波越龙庄旅游置业有限公司委托,对区内相关基础设施进行专项规划设计。
(3)设计难点分析
1)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
山地别墅项目一般都位于郊区,城市总体规划边缘,生活基础设施和配套相对比较缺乏。
2)山地地势起伏大,要结合地形地势及建筑规划的标高布置管线,排水管尽量采用重力流管,尽量少用提升泵。
3)地处城市规划的末端,压力不够,需要加压,又因地势起伏变化大,高差大,需要布置减压阀或再次加压。
二、规划设计原则
1)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有效统一的原则。树立区域整体观念,从全面、综合、整体的角度确定规划结构。
2)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协调发展的原则。处理好项目建设、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和区外大市政建设的衔接问题。
3)功能性、科学性、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使规划方案做到功能上适用并适度超前、技术上可行。
4)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各专业之间的协调统一的原则。
5)合理考虑分期建设的要求,尽最大可能协调好先期建设项目与后期建设项目在基础设施上的一致性、灵活性、合理性;
6)基础设施规划符合环境景观的要求,基础设施布点、检查井位置、形式充分考虑周围环境景观要求以及与建筑物的关系,做到美观实用,便于景观工程师后期处理。
三、给排水的设计
本工程主要体现在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譬如给水系统规划设计、中心城镇给排水规划设计、污水水厂外管网规划设计等,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给水系统规划设计
随着变频供水设备的大量使用,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在本工程出现的问题是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高峰供水量增大,从而相应加大水厂供水规模。因此在这背景下,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
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二)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譬如,内河设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不漫溢(水利标准,相当于城建一年一遇标准),而相应道路排水重现期P:1年情况下,两者洪峰相遇是经常性的,雨水管道出口经常是压力出流。因此,雨水系统要进行必要的压力流校核,同时与竖向标高相协调,避免在重现期P=1时,雨水溢水路面的情况发生。
(三)污水系统规划
1.合流制与分流制讨论
一般而言,市政工程采用分流制和截流式合流制。但鉴于我国目前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真正意义上的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雨污系统中有一根接错,两个系统就相通,可能就是合流制。根据本工程管网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分流制必须从化粪池出口分流开始,并且采用专业监督和专业队伍施工。同时初期雨水污染也比较严重,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因此建议以截流式合流制为宜。发达地区大部分采用合流制系统,他们认为尽管合流制会增加污水处理量,但合流制下水道系 统可充分利用原下水道系统,将其进行改造、重建与完善的建设费用、技术要求均低于分流制,故广泛使用。
2.污水厂排水去向
目前国家强调水的循环再用,要从“污染控制”向“水生态修复和恢复”转变,因此污水厂处理后污水的排放以就近向可作为中水回用的途径或可向内河排放作景观用水为宜。而环境影响评价常以事故排放为由,建议将处理后的污水向外江心排放,两者矛盾如何协调值得进一步讨论。
四、管线的综合布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为减少道路二次开挖现象,维持人们的正常日常生活,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在专业管线设计前要宏观控制好市政管线。
某些城市利用综合管沟来解决这一难题。这种做法对交通特别繁忙、不允许随时开挖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尤其有利,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弊端:一次性投资大,各管线的 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鉴于以上问题及结合南方城市的特点,作者认为在一般道路下可不设管沟,而是通过合理安排管位、合理控制管线标高、性质类同管线做成小管沟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道路上管位布置
由于雨、污水管管径较大且埋深较深,故将其布置于车行道下。给水管管径小、埋深浅且是压力管道,检修频率高,一般设于人行道下,因此在两边人行道上分别设置两条给水管且靠近道路中心线一侧。电力、电信管分设在两侧人行道远离道路中心线一侧。
2管线高程控制
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此次设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电讯管沟深为1.3m,将煤气管控制在1.4m左右,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0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起点覆土控制在1.5m左右,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3管线间距控制
《规范》规定,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净距>0时即可施工,在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零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采用管道混凝土方包加固,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0即可。此次设计中有部分管线很难避开则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
4管线设置
一般排水管线先与其他管线设计,但是排水管线设计时一定要先考虑好管位,电力、通信、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燃气等管线相对位置,为后续的设计做准备,以免冲突。
本工程越龙庄东侧规划市政道路下给水管近期为支状管网,规划远期为环状,供水可靠性能满足要求。在规划地块沿主入口道路-管理用房泵站-高层北侧道路布置DN250 给水管,通过2 处接口与规划市政道路下给水管道相连,形成区块内主要的环状管网,满足高层去消防供水要求,同时提升高内部其他地块的供水可靠性。酒店区块给水进水管呈支状,因此酒店室内外消防需要按要求设置消防水池,并沿酒店外环形布置DN200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在其他地块沿道路布置DN100-DN200 给水管道,给水管道采用支状+环状的布置形式,有条件的尽量连成环状。
五、结论与总结
综上所述,绿色环保节能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全局和系統的角度加上创新的思维,运用创新技术来优化设计现代山地项目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消防水系统等市政公用设施,这应该是每位市政给排水工作者努力实现的目标
关键词:给排水;规划设计;管线设置
项目概况及设计难点
(1)工程概况
牟山镇位于余姚市西部,地处宁绍平原,距离余姚市区17 公里,西南与上虞接壤,是余姚乃至宁波的西大门。境内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包含了集山水人文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乡村度假资源一体的可开发旅游产业资源。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廊两轴三区”。其中的“三区”组成之一“乡村田园观光休闲区”,是以越龙庄为核心,其东西部为现代田园观光区,共同形成户外运动、农业休闲观光为特色,融商务、休闲、疗养、健身等功能与一体的乡村田园观光休闲区。
(2)设计理念
作为乡村田园观光休闲区的核心,越龙庄规划定位为顶级的旅游度假复合性产品,集体育公园、温泉酒店、高级会所为一体的复合性旅游项目越龙庄项目早已启动,其开发建设已经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地块内建筑、高尔夫的设计施工正在按部就班进行中,但基础设施配套一直未能落实,尤其是对外衔接部分,需要在镇区范围内综合考虑,镇区的相关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相配合,共同推进项目进程。因此,受宁波越龙庄旅游置业有限公司委托,对区内相关基础设施进行专项规划设计。
(3)设计难点分析
1)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
山地别墅项目一般都位于郊区,城市总体规划边缘,生活基础设施和配套相对比较缺乏。
2)山地地势起伏大,要结合地形地势及建筑规划的标高布置管线,排水管尽量采用重力流管,尽量少用提升泵。
3)地处城市规划的末端,压力不够,需要加压,又因地势起伏变化大,高差大,需要布置减压阀或再次加压。
二、规划设计原则
1)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有效统一的原则。树立区域整体观念,从全面、综合、整体的角度确定规划结构。
2)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协调发展的原则。处理好项目建设、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和区外大市政建设的衔接问题。
3)功能性、科学性、合理性相结合的原则。使规划方案做到功能上适用并适度超前、技术上可行。
4)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各专业之间的协调统一的原则。
5)合理考虑分期建设的要求,尽最大可能协调好先期建设项目与后期建设项目在基础设施上的一致性、灵活性、合理性;
6)基础设施规划符合环境景观的要求,基础设施布点、检查井位置、形式充分考虑周围环境景观要求以及与建筑物的关系,做到美观实用,便于景观工程师后期处理。
三、给排水的设计
本工程主要体现在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譬如给水系统规划设计、中心城镇给排水规划设计、污水水厂外管网规划设计等,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给水系统规划设计
随着变频供水设备的大量使用,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在本工程出现的问题是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高峰供水量增大,从而相应加大水厂供水规模。因此在这背景下,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
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二)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譬如,内河设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不漫溢(水利标准,相当于城建一年一遇标准),而相应道路排水重现期P:1年情况下,两者洪峰相遇是经常性的,雨水管道出口经常是压力出流。因此,雨水系统要进行必要的压力流校核,同时与竖向标高相协调,避免在重现期P=1时,雨水溢水路面的情况发生。
(三)污水系统规划
1.合流制与分流制讨论
一般而言,市政工程采用分流制和截流式合流制。但鉴于我国目前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真正意义上的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雨污系统中有一根接错,两个系统就相通,可能就是合流制。根据本工程管网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分流制必须从化粪池出口分流开始,并且采用专业监督和专业队伍施工。同时初期雨水污染也比较严重,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因此建议以截流式合流制为宜。发达地区大部分采用合流制系统,他们认为尽管合流制会增加污水处理量,但合流制下水道系 统可充分利用原下水道系统,将其进行改造、重建与完善的建设费用、技术要求均低于分流制,故广泛使用。
2.污水厂排水去向
目前国家强调水的循环再用,要从“污染控制”向“水生态修复和恢复”转变,因此污水厂处理后污水的排放以就近向可作为中水回用的途径或可向内河排放作景观用水为宜。而环境影响评价常以事故排放为由,建议将处理后的污水向外江心排放,两者矛盾如何协调值得进一步讨论。
四、管线的综合布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为减少道路二次开挖现象,维持人们的正常日常生活,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在专业管线设计前要宏观控制好市政管线。
某些城市利用综合管沟来解决这一难题。这种做法对交通特别繁忙、不允许随时开挖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尤其有利,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弊端:一次性投资大,各管线的 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鉴于以上问题及结合南方城市的特点,作者认为在一般道路下可不设管沟,而是通过合理安排管位、合理控制管线标高、性质类同管线做成小管沟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1道路上管位布置
由于雨、污水管管径较大且埋深较深,故将其布置于车行道下。给水管管径小、埋深浅且是压力管道,检修频率高,一般设于人行道下,因此在两边人行道上分别设置两条给水管且靠近道路中心线一侧。电力、电信管分设在两侧人行道远离道路中心线一侧。
2管线高程控制
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此次设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电讯管沟深为1.3m,将煤气管控制在1.4m左右,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0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起点覆土控制在1.5m左右,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3管线间距控制
《规范》规定,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净距>0时即可施工,在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零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采用管道混凝土方包加固,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0即可。此次设计中有部分管线很难避开则做成交叉井形式,将污水管线直接穿过交叉井,而雨水管线在井中断开。
4管线设置
一般排水管线先与其他管线设计,但是排水管线设计时一定要先考虑好管位,电力、通信、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燃气等管线相对位置,为后续的设计做准备,以免冲突。
本工程越龙庄东侧规划市政道路下给水管近期为支状管网,规划远期为环状,供水可靠性能满足要求。在规划地块沿主入口道路-管理用房泵站-高层北侧道路布置DN250 给水管,通过2 处接口与规划市政道路下给水管道相连,形成区块内主要的环状管网,满足高层去消防供水要求,同时提升高内部其他地块的供水可靠性。酒店区块给水进水管呈支状,因此酒店室内外消防需要按要求设置消防水池,并沿酒店外环形布置DN200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在其他地块沿道路布置DN100-DN200 给水管道,给水管道采用支状+环状的布置形式,有条件的尽量连成环状。
五、结论与总结
综上所述,绿色环保节能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全局和系統的角度加上创新的思维,运用创新技术来优化设计现代山地项目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消防水系统等市政公用设施,这应该是每位市政给排水工作者努力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