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舞蹈艺术技巧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e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74-02
  
  民族舞蹈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说,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舞蹈。这样就形成了多种形式,能够表达不同情感的民族舞。民族舞不但是表现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伴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的艺术。在民族舞蹈的文化底蕴中,民族舞也有它的舞蹈技巧。
  无论怎样的艺术家,若不掌握技巧,就是最丰富的感情也无法很好地表现。技巧往往集中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并突出与强化以形成典型技巧部位与动作。有的民族具有特殊的舞蹈技术方法与细节。从典型技巧部位来看,以头部为典型部位并发展出技巧动作的,如维吾尔族“盘子舞”中的顶碗技巧,突出表现头部的稳定性与平衡性;“赛乃姆”里的“移颈”技巧,主要表现头部的灵活性。以腰部为技巧部位发展出技巧动作的,有傣族“孔雀舞”里“躺身吃水”技巧;藏族舞蹈“热巴”中的“扭腰打点”、“弯腰击鼓”技巧;蒙古族“盅碗舞”里的“板腰”、“旋腰”技巧等。以上肢为技巧部位发展出技巧动作的,有土家族“耍耍”的“靠手”、“翻扇花留手”、“双晃手”等;蒙古族的“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等肩部技巧。以下肢为技巧部位发展出技巧动作的,有藏族的“堆谐”的脚下打点的踢踏技巧;彝族“跌脚舞”的“一边一脚”至“十二脚”,“单穿花”至“八脚穿花”等技巧。这些高超的技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舞蹈动作技巧的种类来看,各民族舞蹈技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朝鲜族舞蹈的“分腿跳跃”、“燕式腾飞”,突出了滞空高度。藏族“热巴”的“躺身蹦子”突出了高超的跳跃技巧,舞者甚至在跃起中还可以捡拾起物品。维吾尔族竞技旋转技巧也堪称一绝,“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平转”,突出了旋转的复杂性与难度。这种高难的技艺,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反映出各民族舞者对舞蹈技术的掌握达到了一定程度后的巧妙运用。有些人认为中国民间舞蹈技巧等同于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无外乎那一套“跳转翻腾”,因而不值一提,其实不然。作为一名舞蹈艺术工作者,我觉得有必要将关于中国民间舞技巧的一些问题弄清楚、讲明白。
  一、舞蹈技巧是属于美学范畴的一种艺术技巧
  舞蹈技巧是属于美学范畴的一种艺术技巧,而艺术技巧不同于艺术手段与手法,是舞蹈艺术家在整个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创造过程中,对艺术手段和各种技巧的精密运用。艺术技巧,是艺术家对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进行了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训练,而且批判地继承与吸取了前人和同代人的创作经验之后的宝贵结晶。舞蹈艺术技巧对舞蹈作品,如果仅仅具有意识中的审美内容而缺乏相应的艺术技巧,那么,这部作品的表演就没有艺术感染力可言。所以,技巧的运用,往往会在艺术作品问世的过程中产生新颖、独特和妙不可言的效果,提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但是,如果与此相反,对艺术技巧存在模糊的认识,应用技巧的观念追求技巧,为技巧而炫耀技巧,其结果,反而会使艺术作品失去感染力,并大大降低其艺术价值。
  舞蹈佳作应当是高度的思想性与完美的艺术性的结合。艺术技巧应当服务于思想内容,与之达到有机的统一。许多事例表明,所有的成功之作,其特点都是:动作简洁,高难的技巧动作并不繁多。表演这样的作品时,演员总是越演越来劲,动作舒放自如,而观众欣赏这样的作品,所注意的并非某一动作或某种“技巧”,却不由自主地为整个作品所吸引,自然而然地陶醉于作品的思想感情之中,进人了极高的审美境界。而这正是艺术技巧的魅力之所在。舞蹈的动作或技巧,充其量也只是作品的艺术材料或手段,并非作品的内容。编舞家或编舞者应当避免这种为动作而设计动作,为技巧而使用技巧。否则,就难免陷于艺术上的“自杀”,这样的例证是不少的。我们以朝鲜族舞蹈为例,有的人声称,朝鲜族舞蹈没有多少技巧感,而不问青红皂白地活剥生吞外来的舞蹈技巧。结果怎么样呢?徒自显出了自身编导技巧的捉襟见肘,观众也未得到任何审美享受。文豪们说得好:高明的作家懂得惜墨如金。舞蹈创作也应当这样,必须懂得慎用舞蹈语汇,珍惜“技巧动作”的运用。
  另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朝鲜族舞蹈的特点和技巧问题。朝鲜族的舞蹈,历来既注重外在技巧又更强调内在技巧。有的学者说得好,朝鲜族的舞蹈所表现的是“非技巧的技巧”。我认为,这是针对这个民族舞蹈丰富的无限的内在技巧而言的。事实也正是如此,朝鲜族舞蹈的内在技巧是极其丰富的。这也可以说是他人所无法企及的表现技巧的特征和奥秘。当然,这样说,并非朝鲜族舞蹈就没有丝毫弱点。根据本民族舞蹈的特点,立足于本民族舞蹈,吸取外来的舞蹈语汇的精华融会而为已有,熔铸得天衣无缝。打个比方,就是需要化学式的溶解,而不是那种物理式的组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是一个艰巨而又深刻的课题,没有成规可循,谁也无法一下子提供高明的方案。当然?,不论通过哪种途径,不论需要怎样发展,都必须发展为兼有无限的内在表现技巧和外在表现技巧的具有高度丰富形象表现力的舞蹈。
  二、舞蹈技巧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作为艺术的一种样式,舞蹈的艺术技巧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而要想使我们的舞蹈艺术攀上更加璀璨的高峰。
  须知,朝鲜民族的舞蹈像世界各国的民族舞蹈一样,有其丰富的舞蹈技巧。
  首先,就拿舞姿来说吧,立姿、坐姿、躺姿、跳姿、转姿应有尽有;随着角度的多种多样的变化,胳膊和腿脚不同的运动,其舞姿更是精彩纷呈。而不同的舞蹈演员,又有其不同的色彩美和魅力。当然,我在本文所说的舞姿的技巧,指的是在复杂而又剧烈的手舞足蹈进程中,舞蹈演员如何在每个不同的运动与律动之中选取完整的姿势,体现出舞蹈的韵致。如果一个舞蹈演员在处理一个剧烈的舞蹈段子之时,每个动作和姿势都不完整,很不简炼,拖泥带水,旋转及跳跃毫无条理,稀里糊涂满台乱转,那么,这个演员即使自视甚高,自我感觉良好,也只能被视为技巧水平很低的蹩脚货。与此相反,凡是拥有高超的技巧又有舞蹈素养的演员,其每个舞姿都会处理得完整而又干净利落,每个舞蹈语汇如珠似玑,完美高贵,整个表演有如一串珍珠闪烁光华,不失为难得的艺术晶。前者与后者的天壤之别,归根结蒂是舞蹈技巧相差得过于悬殊所致。
  其次,朝鲜舞蹈的舞步技巧也是脍炙人口的。我们朝鲜民族的舞蹈的步法既十分丰富又多彩多姿,有常步、碎步、八字步、蹉步、垫步、斜步、滑步和倒退步等等。凡是出色的舞蹈演员,必须掌握这些步法,深得其韵致与色彩,做到运用自如。这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其他步法姑且不论,就拿碎步来说吧,在舞蹈中,碎步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而要想很好地掌握这一步法的技巧,是非经过一番勤学苦练不可的。舞蹈演员经过苦练掌握的碎步技巧,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灵敏的表现度。朝鲜族舞蹈的碎步,随着舞蹈演员身体的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前碎步、后碎步和侧碎步,而按照舞台的构图,又有纵线、横线、射线、抛物线、圆线等碎步之分。随着姿势的变化和胳臂与全身运动的配合,它便有了不同的表现形态。随着速度与节奏不同的处理,它又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和情绪形态。我国的其他民族也是很注意碎步这一表演技巧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创作和演出的《荷花舞》,就是很成功的运用碎步的例证。在国外,苏联小白桦歌舞团的代表作《白桦舞》也是如此。尤其是被誉为朝鲜舞蹈名作的《雪花飘飘》,将碎步技巧与主题和思想感情出色地糅合在一起,堪称情感表现的典型之作。要想达到这样的水平,在培训演员时,一定要注意碎步这一技巧的训练,并要争取有个突破才成。再次,摆动双臂的动作,是公认的“最简单的动作”,而它恰恰又是具有奥妙而又深邃的技巧性的舞蹈动作,并且也是具有迷人的魅力和丰富的表现力的一种舞蹈技巧。我们应当知道,舞蹈动作越是简单,掌握其表现度与技巧性也就越是艰难,而且难度很大。舞蹈的每个动作语汇,不同于聋哑人的手语,不是单语式的动作语言。舞蹈的动作,即使是同样的一个动作,随着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现的需要的不同,随着不同的音乐情绪和节奏的配合,其意蕴也是不一样的,并且从宏观上体现了舞蹈的内容和涵义。所以,即使是多么简单的动作,只要舞蹈演员能娴熟地提高其技巧性,他们本身的舞蹈技巧也会随着提高。这样一来,他们所掌握的舞蹈动作(哪怕是简单的动作)也就会增强表现力,其表演的舞蹈艺术价值也会随之提高。所以,编蹈家艺术创造的价值,也可以说是舞蹈演员磨练其技巧的结晶。
  这样的实例不用旁征博引,只需好好地欣赏一番延边出色的舞蹈家李录顺的舞蹈表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我觉得,年轻的舞蹈演员很有必要好好地研究和掌握李录顺的舞蹈艺术中的摆动双臂的表演技巧。她在表演《长鼓舞》之时,先来到舞台前,然后往后退,摆动双臂。其往两侧舒展玉臂的若隐若现的轻微的律动,真像是双臂有了另一种生命似的。其内在情绪就像呼吸一样,发自心坎深处,继而通过庐胛和肘部流露于指尖,其表述的感情,紧紧吸引住了全场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们也随之感情奔放。其细致人微的韵律技巧,则使观众与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她在表演中转而宣泄其欢乐的情感时,其左顾右盼以后退的舞步摆动双臂,既宛如振翅翱翔的海鸥,又似金秋原野的稻浪滚滚,确是令人敞开心扉,乐不可支。
  这样的舞蹈动作,其实是很简单的,而其表现力和技艺性却是无穷无尽的。那么,李录顺的舞蹈技巧是天生的吗?不是,她的舞蹈技巧,凝结着她几十年勤学苦练的血汗。
  如上可知,舞蹈的价值不在于技艺是否复杂,而在于把握技巧性的深浅高下。
  我国朝鲜族舞蹈的姿势,碎步和双臂摆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舞蹈动作。但是,就像一切艺术所显示的一样,越是高明的艺术技巧的拥有者,越是能用最简单的材料,创造出最可贵的艺术价值来。
  总之,舞蹈艺术的技巧是表现感情的技巧。它只是艺术创造的一种技能,却不是杂技,更不是魔术。尤其是民族舞蹈,更是有其自身的技能与特点,自有其规律和发展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院运筹学课程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该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教学 改革 运筹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66-01    运筹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它运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
摘 要:新的历史形势下,中职教育要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目标培养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劳动者,但目前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相对薄弱,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对中职会计教育的这种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专业 中职教育 能力本位 教学改革 终身学习 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
摘 要: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本文对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使学生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加深对分析化学理论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较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有效地实现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67-01    社会科学技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71-01    初中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很愿意学这一科。由于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具体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天长日久,便由喜欢到畏惧到厌恶以至最后放弃这一科的学习。  一、掉队原因探析  心理障碍是掉队的重要原因。造成学生掉队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中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母语的语
摘 要:本研究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对实施学业预警前后学籍处理数据的对比分析,以及访谈及搜集反馈信息等研究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认为:实施学生学业预警措施在降低学籍处理率方面的绩效是显著的;这一措施还有利于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机制,并有利于减少学籍处理工作中的纠纷与摩擦,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学业预警 绩效 对比 显著性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068-01    时代推动科技的发展,形势呼唤高素质的人才。当前,中学教育面临的压力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之才。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应当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促使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应当建立“师生共同讨论型”课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