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斯基第一次来华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贡献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sg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0年4月至1921年1月,魏金斯基受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外国处的派遣,第一次来到中国。这期间,魏金斯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两大贡献:一是带来了大量与共产主义、俄国革命相关的文献资料,使俄国的革命的社会主义理论取代了来自于日本、美国文献的温和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并逐步影响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二是先后创建上海“革命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到了直接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良好的数学问题引出离不开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恰当的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领悟新的数学原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的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来。现在,创设问题情境来服务于数学教学正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那么,如何结合学生实际,创设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本
从教育生态的视角认识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的协调统一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高校学术生态环境的主体性不强、行政权力被强化是导致高校内部组织结构
【案例描述与评析】  《酶》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在这以前,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多种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还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故学生对于催化剂的概念并不陌生,对于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酶与其他化学催化剂有何区别,酶的活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还不了解,这就是本节教学应解决的问题。由于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教创新在教学中的响应,教师也借助科技发展的成果,运用多媒体教室授课已经逐渐在初级中学推广,依托多媒体教室可以制作各种课件,其中一些问题的提出可以预先做在幻灯片上,适时由电脑通过屏幕播放出来。不仅文字的出现不仅可以变化,还可以配合一定的声音和动画图象,由此可以起到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功能。在加上通过预先的准备,可以替代原来课堂上的许多板书,自然节约了不少时间,所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