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及直链淀粉含量对糊化特性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ji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二倍体马铃薯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糊化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加工应用品质作出初步评价。利用乙醇沉淀法提取二倍体马铃薯淀粉,进而采用双波长比色法测定直链淀粉含量和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淀粉糊化特征值。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糊化特征值崩解值、谷值黏度、糊化时间及温度四者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消减值及最终黏度呈显著相关(P<0.05)。表观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合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与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糊化特征值可初步判断出淀粉糊的稳定性及凝沉性,便于淀粉的加工利用。该研究通过对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及糊化特性的相关性分析,为马铃薯淀粉加工应用和品质改善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直链淀粉;糊化特性;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8-0165-04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apparent starch, amylose and starch gelatinization in diploid potato, so a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starch paste.Diploid potato starch was extracted by ethanol precipitation method, then amylose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dualwavelength colorimetric method and starch gelatinization characteristic value was determined by rapid viscosity analyzer. Amylose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sintegration value, valley viscosity, gelatiniz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of starch gelatinization (P<0.01).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reduction value and final viscosity (P<0.05).The apparent starch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P<0.01) with amylose content.The combination of starch and amylose cont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tarch gelatinization in diploid potato can preliminarily judge the stability and setting property of starch past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of starch.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potato starch processing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by analyz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diploid potato starch and amylose and the gelati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Diploid potato;Starch;Amylose;Gelatinization characteristics;Correlation
  淀粉是馬铃薯块茎干物质的主要成分,马铃薯淀粉的深加工和产品开发是提高马铃薯产业链价值的重要环节[1]。马铃薯淀粉大多数以淀粉糊的形式参与加工和利用,其糊化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淀粉加工产品特性和品质[2]。直链淀粉为马铃薯淀粉的基本组成结构之一,马铃薯淀粉中直链淀粉的比例决定了淀粉的糊化特性[3-5]。已有研究表明淀粉中直链含量的高低影响淀粉糊化特性及产品的加工[6-7],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作为马铃薯淀粉品质研究的重要表型[8],其含量的差异会影响淀粉糊化特性,进而影响产品的加工[9]。
  二倍体马铃薯是丰富的种质资源,以二倍体马铃薯为基础进行育种可打破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的“瓶颈”。二倍体马铃薯育种的优点在于后代具有简单的分离比例[10],容易对多基因控制的性状进行分析,能够在不损失产量和破坏淀粉原有品质的条件下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提高育种效率[11]。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及糊化关系之间的研究能够更直接地反映出淀粉糊化表型特征,利用二倍体马铃薯为试验对象探究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糊化特征表型值的影响,能为研究淀粉糊加工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该研究拟测定二倍体马铃薯薯块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及其糊化特性值,并分析糊化过程中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对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通过选取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的某些特征值作为评价马铃薯淀粉糊品质优劣的标准,以期为马铃薯淀粉的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将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入的C系列二倍体马铃薯材料薯块种植于德宏试验基地。以无病害、无发芽、无腐烂的124份二倍体马铃薯材料(2019年3月末收获于德宏州芒市冬作)为试验对象。收获的材料存贮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基地4 ℃冷库,于收获后7 d进行薯块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   1.2 仪器与设备
  冷冻干燥机(丹麦Labogene公司,coolsafe 110-4)、RVA快速黏度测定仪(波通RVA4500,TechMaster RVA)、微孔板读板机(Molecular Devices公司,VersaMax型号)、组织破碎仪(上海,DS-1高速组织捣碎机)、pH计(梅特勒托利多—SevenCompact S220-K)、榨汁机(Midea,WJE2802D型)、电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JD200-3型号)。
  1.3 方法
  1.3.1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的制备。
  将二倍体马铃薯鲜薯洗净削皮,称重记录。利用组织破碎仪以50 Hz粉碎5 min,块茎破碎后进行榨汁分离,取马铃薯汁液。粗渣用50 mL蒸馏水进行2次滤洗,得到滤洗液。将滤洗液和马铃薯汁液混匀,利用0.2%KOH调至pH=6.5[12]。然后,加入5 mL 95%乙醇,加速淀粉沉淀[13]。倒去上清液,湿淀粉用95%乙醇进行洗涤,每次20 mL,反复洗涤3次。洗涤后将湿淀粉放置在-80 ℃条件下冷冻12 h,转移至冷冻干燥机进行冷冻干燥48 h,过40目筛进行分装和保存。
  1.3.2 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
  参考GB/T 24853—2010,准确称取(3.00±0.01)g样品于干燥洁净的样品筒中,按14%湿基矫正,加入25 mL蒸馏水。将搅拌器置于样品筒中并上下快速搅动15次,使样品充分分散。然后按以下程序在RVA上测试:初始搅拌速率为960 r/min,10 s后形成均匀悬浊液,转率保持在160 r/min。在50 ℃条件下保持 1 min,再以12 ℃/min 由50 ℃上升至95 ℃并恒温3 min,之后以160 r/min 的速率由95 ℃下降至50 ℃,并恒温3 min,测试结束[14]。黏滞性用单位RVU表示,RVA谱特征用5个一级数据峰值黏度(PKV)、谷值黏度(HPV)、峰值时间(Peak time)、糊化温度(PT)和最终黏度(CPV),3个二级数据崩解值(BDV)、消减值(SBV)以及回复值(CSV)来表示。
  1.3.3 直链淀粉的测定。
  制作直链淀粉的标准曲线[15]。称取直链淀粉标准品0.100 0 g至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 mL 0.5 mol/L KOH,于沸水浴中充分混匀反应10 min,加雙蒸水定容至50 mL,摇匀后静置[16]。分别取0.3、0.5、0.7、0.9、1.1、1.3、1.5、1.7 mL于50 mL离心管中,加双蒸水25 mL,以0.1 mol/L HCl调节pH至3.5,加入0.5 mL碘染液,并加双蒸水定容至50 mL,常温静置20 min。吸取反应液250 μL于96孔微型板中,双波长535~570 nm测定吸光度[17-18],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直链淀粉的标准曲线。
  样品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称取样品0.100 0 g至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 mL 0.5 mol/L KOH,沸水浴10 min混匀反应,双蒸水50 mL进行定容。吸取样品液2.5 mL至新的50 mL 离心管中,加入双蒸水25 mL混匀,0.1 mol/L HCl调节pH至3.5,加入0.5 mL的碘试剂,双蒸水定容至50 mL,常温静置20 min(3次重复)。每一个编号取反应液250 μL(3次重复求平均值),进行吸光度测定[19]。利用公式计算出直链淀粉含量。
  W=(A570-A535)-0.001 40.010 4×M×(1-X)×10
  式中,W为直链淀粉含量(%);M为样品质量(g);X为淀粉含水量(g);10为单位换算系数。
  1.4 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和Excel表格进行处理(每个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倍体马铃薯表观淀粉含量的测定
  德宏地区收获的124份二倍体马铃薯经乙醇沉淀法提取,表观淀粉含量的结果如图1所示。表观淀粉含量的最大值为23.74%,最小值为3.99%,平均值为10.97%。124份材料中大于平均表观淀粉含量的有62份,占试验材料的50%。表观淀粉含量的中位数值为10.98%,众数值为8.75%,标准差为3.12%。
  2.2 二倍体马铃薯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利用双波长比色法测定二倍体马铃薯薯块直链淀粉含量的结果如图2所示。直链淀粉含量的最大值为19.65%,最小值为1.25%,平均值为7.78%,高于平均直链淀粉含量的材料占试验材料的46.78%,直链淀粉含量的中位数值为7.71%,众数值为9.82%,标准差为3.73%。
  2.3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一级糊化特征值的测定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有5个一级糊化指标。其中,PKV、HPV和DPV的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平均值分别为8 094.46、3 808.64和4 799.89 RVU。PKV的最大值为11 091 RVU,最小值为2 711 RVU。HPV的最大值为6 004 RVU,最小值为876 RVU。DPV的最大值为6 894 RVU,最小值为2 440 RVU。其中,PKV、HPV和DPV高于平均值的比例均占总材料的49.19%。标准差分别为1 225.23、781.84、853.28 RVU,中位数值分别为8 079、3 805、4 700 RVU,众数值分别为2 711、3 236、4 342 RVU。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糊化时间与温度测定结果分别如图4、5所示。二倍体马铃薯最长的糊化时间为5.00 min,最短时间为3.40 min,平均糊化时间为3.84 min。最高糊化温度为73.50 ℃,最低糊化温度为50.20 ℃,平均糊化温度为64.65 ℃。糊化时间与温度的标准差分别为0.27 min、4.38 ℃,中位数值分别为3.8 min、65.32 ℃,众数值分别为4.0 min、67.00 ℃。   2.4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二级糊化特征值的测定
  淀粉二级糊化指标作为淀粉糊凝沉性和稳定性的评判指标,为淀粉糊化过程中重要的参考指标。二倍体马铃薯二级糊化特征值的测定结果如图6所示。BDV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8 661、726 RVU,平均大小为4 285.82 RVU,SBV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 849、-7 573 RVU,平均值为-3 294.57 RVU。CSV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 159、-55 RVU,平均值为991.25 RVU。BDV、SBV和CSV高于平均值的比例分别占总材料的45.16%、51.61%和39.52%。3个二级糊化特征值的标准差分别为1 360.72、1 522.52、544.12 RVU,中位数值分别为4 151.50、-3 251.00、894.50 RVU,众数值分别为3 486、-5 252、737 RVU。
  2.5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一级糊化特征值与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
  二倍体马铃薯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及一级糊化特征值数据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糊化特征值与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数据经变量相关分析可知,表观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淀粉一级糊化特征值无显著相关性。直链淀粉含量与一级糊化特征值HPV、DPV、PT及糊化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表观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HPV、DPV分别与PT、糊化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KV与PT、糊化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KV、HPV及DPV三者间只有HPV与DPV存在着显著相关。
  2.6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二级糊化特征值与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
  淀粉糊化过程中主要涉及BDV、SBV及CSV这3个二级特征值,这3个特征值的大小表征着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的不同生理特性。3个糊化特征值的计算关系如下:
  BDV=PKV-HPV
  SBV=DPV-PKV
  CSV=DPV-HPV
  马铃薯淀粉质地与RVA谱特征值存在密切关系,SBV与二倍体马铃薯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与表观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对不同二倍体马铃薯淀粉进行糊化特性的测定依据SBV便可有效区分出二倍体马铃薯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高低。淀粉糊化特性的测定不需化学试剂反应,依赖温度变化和仪器探头接触到的混合物,操作简单易行,可利于二倍体马铃薯表觀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无化学污染、高效快速地鉴定。
  二倍体马铃薯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及糊化二级特征值数据经Pearson变量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表观淀粉含量与BDV存在显著正相关,与SBV存在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二级糊化特征值BDV存在显著负相关,与SBV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在糊化过程中表观淀粉含量高、直链淀粉含量低,BDV高;表观淀粉含量低、直链淀粉含量高,SBV高。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与CSV无显著关联,说明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糊化过程中BDV与SBV两个二级糊化指标特征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其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
   二倍体马铃薯淀粉在糊化过程中,糊化曲线的特征值能够反映其直链淀粉、淀粉含量的高低,通过淀粉糊化特性可快速鉴定二倍体马铃薯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含量。RVA谱的测定条件是模拟马铃薯淀粉蒸煮过程,旨在发展一套辅助选择技术,为育种定向筛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马铃薯淀粉品质研究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3 讨论
  马铃薯淀粉相比其他作物类淀粉具有糊化温度低、黏度大、弹性高、不易老化等特点,在一些行业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0]。直链/支链分子淀粉是构成马铃薯淀粉的结构基础,直链淀粉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淀粉的食用品质[21],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糊化回生老化程度有关[22]。淀粉含量直接影响着马铃薯块茎淀粉品质,因此淀粉含量也是马铃薯淀粉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
  淀粉含量除受多基因控制的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各地不同的气候和培养栽培措施综合影响[23]。直链含量是评价马铃薯淀粉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直链淀粉含量与淀粉的黏性、凝胶能力、回生老化程度等存有密切的关系[24-25]。为测定二倍体马铃薯淀粉蒸煮食味品质,可通过测定淀粉的糊化特征值和直链淀粉含量来预测[26]。
  马铃薯淀粉糊化过程中,PKV是指淀粉颗粒耐受热膨胀的能力,PKV越大,淀粉越不易变性[27]。HPV与淀粉颗粒在糊化过程中颗粒破裂程度有关,HPV越大,表观淀粉量越高。DPV能够反映淀粉形成糊的能力大小,可利用其差异进行黏稠剂的开发[28]。淀粉BDV的大小决定着淀粉糊的稳定性,BDV愈大,淀粉糊愈稳定[29]。SBV为PKV与HPV的差值,易受直链淀粉含量高低的影响,也易受外界环境差异影响。SBV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相应直链淀粉含量、淀粉凝沉性强度。CSV大小表示的是淀粉形成不溶性沉淀能力的大小、老化程度。
  RVA测定条件模拟了马铃薯蒸煮过程,测定的淀粉糊黏度能够贴切反映马铃薯的口感和质地[30]。RVA谱的特征值结合淀粉、直链淀粉的测定可作为评价淀粉加工产品的理化标值,为优质马铃薯淀粉的定向选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4 结论
  (1)根据二倍体马铃薯表观淀粉糊化特征值BDV、SBV、HPV及DPV等,可快速比较不同二倍体马铃薯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
  (2)淀粉大多数是经糊化后投入生产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淀粉糊的性质和影响淀粉糊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二倍体马铃薯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一级特征值HPV、DPV、PT及糊化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表观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影响淀粉糊化二级指标特征值中BDV和SBV。但表观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与CSV无显著关联。
  (3)二倍体马铃薯淀粉PKV越大越不易被改性,HPV越大,淀粉对外界环境变化产生抗性淀粉的能力越强,淀粉DPV越高,形成糊的能力越大,PT越高,糊化时间越长。BDV愈大,淀粉糊性质愈稳定,有利于加工;SBV越高,直链淀粉含量愈高,淀粉凝沉性愈强。   参考文献
  [1] 杨丽英,张新华,隋启君,等.云南省马铃薯淀粉糊化特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S1):79-82.
  [2] HAN H J,HOU J W,YANG N,et al.Insight on the changes of cassava and potato starch granules during gelatin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9,126(1):37-43.
  [3] 余飞,邓丹雯,董婧,等.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7,28(10):604-608.
  [4] SINGH N,SINGH J,KAUR L,et al.Morphological,therm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tarches from different botanical sources[J].Food chemistry,2003,81(2):219-231.
  [5] FREDRIKSSON H,SILVERIO J,ANDERSSON R,et al.The influence of amylose and amylopectin characteristics on gelatinization and retrogradation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starches[J].Carbohydrate polymers,1998,35(3):119-134.
  [6] 胡強,孟岳成.淀粉糊化和回生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5):63-66.
  [7] 姚新灵,丁向真,陈彦云,等.马铃薯表观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5):953-957.
  [8] 舒庆尧,吴殿星,夏英武,等.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食用品质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1998,31(3):25-26.
  [9] TZIOTIS A,SEETHARAMAN K,KLUCINEC J D,et al.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tarch from normal and mutant corn genotypes[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5,61(2):238-247.
  [10] MENDOZA H A,HAYNES F L.Genetic basis of heterosis for yield in the autotetraploid potato[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74,45(1):21-25.
  [11] ORTIZ R.Potato breeding via ploidy manipulations[J].Plant breeding reviews,1998,16:15-86.
  [12] 胡美杰.菠萝蜜种子淀粉提取工艺、物化特性及其在饼干中的应用[D].哈尔滨:黑龙江东方学院,2016.
  [13] 任平国,徐启红.乙醇沉淀法提取葡萄多糖的研究[J].食品工程,2007(4):28-30.
  [14] 吕振磊,李国强,陈海华.马铃薯淀粉糊化及凝胶特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0,26(3):22-27.
  [15] 杨有仙,赵燕,李建科,等.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31(23):417-422.
  [16] 焦梦悦,高涵,王伟娜,等.四种测定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方法的比较[J].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2):259-264.
  [17] KAUFMAN R C,WILSON J D,BEAN S R,et al.Development of a 96well plate iodine binding assay for amylose content determination[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5,115:444-447.
  [18] ZHU T,JACKSON D S,WEHLING R L,et al.Comparison of amylose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dual wavelength iodine binding technique[J].Cereal chemistry,2008,85(1):51-58.
  [19] 刘轶,冯涛,邴芳玲,等.双波长法测定马铃薯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J].食品工业,2016,37(2):164-166.
  [20] 赵萍,巩慧玲,赵瑛.不同品种马铃薯淀粉及其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4,30(1):76-78.
  [21] VARAVINIT S,SHOBSNGOB S,VARANYANOND W,et al.Effect of amylose content on gelatinization,retrogradation and pasting properties of flours from different cultivars of Thai rice[J].Starch,2003,55(9):410-415.
  [22] 杨柳,郭长婕,梁斌.基于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米食味品质评价[J].现代食品,2019(19):171-174.   [23] 宿飛飞,石瑛,赵桂云,等.不同生态地区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的差异评价[C]//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2006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149-155.
  [24] 于天峰,夏平.马铃薯淀粉特性及其利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55-58.
  [25] MARTINEZ C,PRODOLLIET J.Determination of amylose in cereal and noncereal starches by a colorimetric assay:Collaborative study[J].Starch,1996,48(3):81-85.
  [26] YU S F,MA Y,SUN D W.Impact of amylose content on starch retrogradation and texture of cooked milled rice during storage[J].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2009,50(2):139-144.
  [27] SINGH J,KAUR L,MCCARTHY O J.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hysico-chemical,morphological,therm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ome chemically modified starches for food applicationsA review[J].Food hydrocolloids,2007,21(1):1-22.
  [28] HSIEH C F,LIU W C,WHALEY J K,et al.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waxy starches[J].Food hydrocolloids,2019,94:238-254.
  [29] TAKO M,HIZUKURI S.Gelatinization mechanism of potato starch[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2,48(4):397-401.
  [30] RADLEY A J.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starch and starch products[M].Berlin,Germany:Springer Netherlands,1976:91-131.
其他文献
摘要 以良好新闻宣传,争取更多资源,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推动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是省级农业科学院宣传工作的题中之义。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积极组建优秀宣传员队伍,加强宣传阵地管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基调,发挥新闻媒体和门户网站作用,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营造有利舆论发展环境,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提升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学院;宣传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 G322.2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 将基于共享课+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引入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的教学中观察其教学效果,探索在本课程教学中新的教学模式。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征,从共享课内容的设计制作、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评价体系的构建3个方面阐述了基于共享课+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尽管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順应时代发展,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共享课资源结合翻转课堂进行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混
期刊
摘要 通过对池州市贵池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初步探讨农耕文化与现代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融合发展并得以提升,阐述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广泛应用;秸秆饲料化新技术的升级;炭基肥、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能发电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的农耕文化非但没有泯灭,反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 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秸秆;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 S2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
期刊
摘要 通过对綦江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以及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月变化、季变化、年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夏季,綦江属于重庆典型高温区;冬季极端低温多出现在横山、丁山、石壕等高海拔地区;气温令人比较舒适的季节为春季和秋季;相对湿度整年都令人适宜;日照时数在6—9月相对较多;多年年平均风速均小于2.7 m/s,属于比较舒适的人体风速体感;人体舒适度指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波动性较明显;每年3—
期刊
摘要 为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发挥课程思政教育功能。以亚热带园艺植物保护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总结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 高职农学类;课程思政;园艺植物保护;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8-0275-03  Abs
期刊
摘要 建立起一支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要的既懂专业技能又懂教学培训方法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现场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丽水一直助力农民培训师成长,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建议采取4个方面措施,为丽水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制定农训师人才培养方案,打通农训师发展通道;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农训师课堂教学能力;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价;完善农民培训保障体系,为学员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期刊
摘要 采用直接干燥法、灼烧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钼蓝分光光度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等国家标准方法对怀姜和其他6种具有地域特色生姜的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和Se、P、Ca、Mg、K、Fe、Mn、Na、Zn、Cu等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怀姜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相对丰富且稳定,其中灰分、蛋白质、脂肪、硒、铁、铜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氮营养水平对小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分枝、冠幅、株高、叶片、开花等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氮施肥方案,以期为小菊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施肥技术参考。[方法]以小菊“东篱秋心”为研究对象,以珍珠岩为栽培基质,设置不同氮水平(40、120、180、240、350 mg/L)进行盆栽试验,记录各处理的株高、冠幅、现蕾期等;并于盛花期对各处理的分枝数、
期刊
摘要 广西桉树速丰林年供应木材产量约占全国木材产量的25%,对保障我国木材储备和供应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广西区桉树人工林的持续经营和多代连栽,林地土壤理化性质退化严重,土壤缺素、植物营养不均衡和病虫害频发等问题突出,生态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经营程度不高,制约了全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全区桉树林地估算的木材供应量仅为10.5~12.0 m3/(hm2·a),离30.0~45.0 m3/(hm2·a
期刊
摘要 以1年生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幼苗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设置3个水分处理:对照、干旱胁迫和水涝胁迫,研究了生长季连续干旱和水涝对文冠果幼苗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控水处理42 d后,干旱胁迫下文冠果幼苗苗高、冠幅和地径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1.6%、15.9%、和20.1%;水涝胁迫下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8.8%、20.4%和12.1%。干旱胁迫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