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是东北人,从来就没有去过美国,怎么说话突然像美国人说汉语一样,而且还改不回来了呢?莫非你真的是换了一个人?
她的声音不是她的!
搞什么恶作剧呢?
在一家企业做项目经理的萨拉·科尔威尔,家住英国普利茅斯,十年来她一直遭受偏头痛的折磨。2010年3月,35岁的她再次发病,由于剧痛难忍,她的丈夫不得不破例叫来救护车。救护人员到达后,她丈夫发现她与救护人员说话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竟然带有了很浓的中国口音。在医院里,科尔威尔给女儿打电话,但她的女儿根本听不出是她的声音,说她说话像个说英语的中国人。从那次头痛病发生以后,她的朋友一接她的电话就挂机,因为他们都认为这是假冒的科尔威尔,是有人在搞恶作剧。对此,科尔威尔本人也感到非常困惑,她对当地媒体说:“我从没去过中国。一直以来我的口音和当地人毫无区别。一想到再也找不回原来的口音,我就情绪低落。”
在英国,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49岁的英国女子凯·拉塞尔在一次偏头疼发作后,说话竟然有了“法国味儿”,这使她不能再胜任原来的销售经理的岗位了。再如一名男子在接受脑部手术后,说话的口音也由英国约克郡口音变成了爱尔兰的都柏林口音,而实际情况是他此前从未去过爱尔兰。
类似的现象其他国家也不罕见。2009年11月,美国56岁的财务顾问卡伦·巴特勒在换牙手术一周后,竟然也改了口音,有人说是瑞士口音,也有人说是英国口音。又如53岁的加拿大妇女罗丝玛丽·多尔,在2006年遭遇一次脑中风后,也是口音突变,突然开始用一种以前从没有说过、也不会说的方言说起话来。在我国发生的一个病例比较特殊,一个人变声之后不久又回到了常态。如从没出过远门的41岁的江苏靖江市人王小凤,平时只说靖江话,不会说普通话。但在2009年2月11日的一场车祸后,她说话时竟然是一口地道的普通话。这种状况持续了10天后,她又恢复了自己的家乡口音。而再让她说普通话,她竟然说不出来了。
其实,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最早被关注的一个病例是一名二战时期的挪威妇女。这名妇女在二战中被炮弹碎片击中头部,从此她开始以一种德国方言和别人说话。后来人们又陆续追踪记录了许多类似病例,医学界后来把这种病症称之为“外国口音综合征”,此病导致患者说母语时带有外地、甚至外国口音。
生命密码被
“涂改”了?
一个声音原本为人熟知的人,怎么会突然变成了陌生人呢?本世纪初,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这类患者绝大多数都有过脑损伤的经历,说明是大脑损伤改变了语调或者错发音节,导致其说话听起来变了。但究竟是大脑什么地方受损才会产生在这种病症,却一直是个谜。
本世纪初期,美国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答案,认为这有可能是因为大脑损伤导致口音基因产生变异造成的。此前的研究发现,一种名为FOXP2的基因在人体中发生变异,将会使人出现语言紊乱,削弱人对语言运动神经的控制以及对口语的理解能力。但两者是否真正存在因果关系,却一直缺少生物学依据。为寻找相关依据,研究人员就展开了具体实验。他们培育了两组FOXP2基因有缺陷的小鼠:第一组携带完全破损的FOXP2基因,第二组则携带有一组不完全破损的基因,就是基因组里有一个正常的基因和一个有缺陷的FOXP2基因。结果显示,当将第一组的幼鼠与它们的妈妈隔离后,这些幼鼠并没有发出超声波口音,而且普遍具有严重的语言神经缺陷,并且无法活到成年期。第二组小鼠则具有交流障碍:与正常的小鼠相比,它们经常会发出一些没有特殊意义的声音,让它们的母亲和正常的小鼠“不知所云”。研究人员据此认为,人的语言基因发生变异结果很可能也会像小鼠一样,使人的口音变调,语言能力遭受破坏。
但美国另外一位研究人员认为,前面的解释并没有把全部实验结果说完全,因而结论很难站住脚,因为上述实验结束后的检测显示,第一组小鼠的小脑严重畸形;第二组小鼠的小脑组织虽然存在异常变化,但没有发生严重畸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位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损坏的语言基因会造成严重的小脑畸形等损伤,这才会影响到语言能力和发音变化。所以人的口音突变现象很可能是脑组织受损直接造成的。而相关的病例也显示,患者脑组织损伤与口音突变的时间几乎同时,因此不可能非得经历语言基因发生变异这个过程。
语言“控制开关”
失控了?
的确,这个谜题很复杂,因为脑组织损伤对人的语言造成的破坏情况有多种,有的会造成人说话无法连贯,说话有口型但没有声音,甚至连发声都不会了,至于语言变调,这只能算是种种语言灾难中最轻微的一种了。既然有不同的结果,肯定产生的具体原因也各不相同。那么真正造成口音突变的原因是什么呢?前不久,日本、英国和德国这三国的研究人员获得的一个新发现,为破解这个谜团提供了重要线索。
常识告诉我们,用电脑输入不同语言的文字时需要切换输入法,与此类似,熟练掌握多种语言的人在用不同语言说话时,大脑也需要在几种语言间相互切换。也就是说,大脑里应该存在一个让不同语言系统相互切换的“控制开关”。那么,这个开关在哪里呢?为了找到它,这三国的研究人员约请35名熟练掌握德、英双语或日、英双语的志愿者,注视电视屏幕上以0.25秒为间隔显示的两个不同语言的单词,并用仪器观察志愿者此时大脑活动的情况,结果发现,志愿者的大脑在识别不同语种的时候,大脑中的左尾状核区域比平时要活跃很多。尾状核位于大脑深处,其前端粗、尾端细,弯曲并环绕丘脑,左右丘脑旁边各一个,被分别称为左尾状核和右尾状核。此前有研究者发现,一名原来能说3种语言的中年女性在左尾状核受伤后,就无法持续说同一种语言了,经常在说话期间无意识地在3种语言间无规则地切换。把这一现象与实验结果结合到一起,研究人员认为,大脑左尾状核不仅担负着判断语言种类的重任,还起着从一种语言切换到另一种语言的“开关”作用。
既然大脑存在语言转换“控制开关”,那么人们口音突然变调,是否也与这个“控制开关”有关联呢?英国研究人员认为,很可能是人的大脑在受到某种强烈刺激后,人的语言转换“控制开关”被迫切换到了另外的语言系统上,所以这些人说话便有了外地或者外国口音。人们的外地或者外国的语言系统尽管日常没有使用过,但只要接触过这些语言,相关信息就会储存到人的记忆里。如人们之所以能分辨中国味英语、瑞士味美国英语、地方方言、汉语普通话等语言音调,就是因为它们的大脑已经存储了相关口音信息。如果这些人在受刺激以前就经常说外语,那么在受刺激后,他们的语言“控制开关”就很可能切换到外语频道上,那时他就不会说外国口味的母语了,而是直接就讲外国话了。至于说拔牙是否会引起脑刺激,这也是没有悬念的。
当然,这个说法是否就是终极答案,现在还不能下定论。但实际上它与终极答案已经不远了。
她的声音不是她的!
搞什么恶作剧呢?
在一家企业做项目经理的萨拉·科尔威尔,家住英国普利茅斯,十年来她一直遭受偏头痛的折磨。2010年3月,35岁的她再次发病,由于剧痛难忍,她的丈夫不得不破例叫来救护车。救护人员到达后,她丈夫发现她与救护人员说话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竟然带有了很浓的中国口音。在医院里,科尔威尔给女儿打电话,但她的女儿根本听不出是她的声音,说她说话像个说英语的中国人。从那次头痛病发生以后,她的朋友一接她的电话就挂机,因为他们都认为这是假冒的科尔威尔,是有人在搞恶作剧。对此,科尔威尔本人也感到非常困惑,她对当地媒体说:“我从没去过中国。一直以来我的口音和当地人毫无区别。一想到再也找不回原来的口音,我就情绪低落。”
在英国,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49岁的英国女子凯·拉塞尔在一次偏头疼发作后,说话竟然有了“法国味儿”,这使她不能再胜任原来的销售经理的岗位了。再如一名男子在接受脑部手术后,说话的口音也由英国约克郡口音变成了爱尔兰的都柏林口音,而实际情况是他此前从未去过爱尔兰。
类似的现象其他国家也不罕见。2009年11月,美国56岁的财务顾问卡伦·巴特勒在换牙手术一周后,竟然也改了口音,有人说是瑞士口音,也有人说是英国口音。又如53岁的加拿大妇女罗丝玛丽·多尔,在2006年遭遇一次脑中风后,也是口音突变,突然开始用一种以前从没有说过、也不会说的方言说起话来。在我国发生的一个病例比较特殊,一个人变声之后不久又回到了常态。如从没出过远门的41岁的江苏靖江市人王小凤,平时只说靖江话,不会说普通话。但在2009年2月11日的一场车祸后,她说话时竟然是一口地道的普通话。这种状况持续了10天后,她又恢复了自己的家乡口音。而再让她说普通话,她竟然说不出来了。
其实,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最早被关注的一个病例是一名二战时期的挪威妇女。这名妇女在二战中被炮弹碎片击中头部,从此她开始以一种德国方言和别人说话。后来人们又陆续追踪记录了许多类似病例,医学界后来把这种病症称之为“外国口音综合征”,此病导致患者说母语时带有外地、甚至外国口音。
生命密码被
“涂改”了?
一个声音原本为人熟知的人,怎么会突然变成了陌生人呢?本世纪初,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这类患者绝大多数都有过脑损伤的经历,说明是大脑损伤改变了语调或者错发音节,导致其说话听起来变了。但究竟是大脑什么地方受损才会产生在这种病症,却一直是个谜。
本世纪初期,美国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答案,认为这有可能是因为大脑损伤导致口音基因产生变异造成的。此前的研究发现,一种名为FOXP2的基因在人体中发生变异,将会使人出现语言紊乱,削弱人对语言运动神经的控制以及对口语的理解能力。但两者是否真正存在因果关系,却一直缺少生物学依据。为寻找相关依据,研究人员就展开了具体实验。他们培育了两组FOXP2基因有缺陷的小鼠:第一组携带完全破损的FOXP2基因,第二组则携带有一组不完全破损的基因,就是基因组里有一个正常的基因和一个有缺陷的FOXP2基因。结果显示,当将第一组的幼鼠与它们的妈妈隔离后,这些幼鼠并没有发出超声波口音,而且普遍具有严重的语言神经缺陷,并且无法活到成年期。第二组小鼠则具有交流障碍:与正常的小鼠相比,它们经常会发出一些没有特殊意义的声音,让它们的母亲和正常的小鼠“不知所云”。研究人员据此认为,人的语言基因发生变异结果很可能也会像小鼠一样,使人的口音变调,语言能力遭受破坏。
但美国另外一位研究人员认为,前面的解释并没有把全部实验结果说完全,因而结论很难站住脚,因为上述实验结束后的检测显示,第一组小鼠的小脑严重畸形;第二组小鼠的小脑组织虽然存在异常变化,但没有发生严重畸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位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损坏的语言基因会造成严重的小脑畸形等损伤,这才会影响到语言能力和发音变化。所以人的口音突变现象很可能是脑组织受损直接造成的。而相关的病例也显示,患者脑组织损伤与口音突变的时间几乎同时,因此不可能非得经历语言基因发生变异这个过程。
语言“控制开关”
失控了?
的确,这个谜题很复杂,因为脑组织损伤对人的语言造成的破坏情况有多种,有的会造成人说话无法连贯,说话有口型但没有声音,甚至连发声都不会了,至于语言变调,这只能算是种种语言灾难中最轻微的一种了。既然有不同的结果,肯定产生的具体原因也各不相同。那么真正造成口音突变的原因是什么呢?前不久,日本、英国和德国这三国的研究人员获得的一个新发现,为破解这个谜团提供了重要线索。
常识告诉我们,用电脑输入不同语言的文字时需要切换输入法,与此类似,熟练掌握多种语言的人在用不同语言说话时,大脑也需要在几种语言间相互切换。也就是说,大脑里应该存在一个让不同语言系统相互切换的“控制开关”。那么,这个开关在哪里呢?为了找到它,这三国的研究人员约请35名熟练掌握德、英双语或日、英双语的志愿者,注视电视屏幕上以0.25秒为间隔显示的两个不同语言的单词,并用仪器观察志愿者此时大脑活动的情况,结果发现,志愿者的大脑在识别不同语种的时候,大脑中的左尾状核区域比平时要活跃很多。尾状核位于大脑深处,其前端粗、尾端细,弯曲并环绕丘脑,左右丘脑旁边各一个,被分别称为左尾状核和右尾状核。此前有研究者发现,一名原来能说3种语言的中年女性在左尾状核受伤后,就无法持续说同一种语言了,经常在说话期间无意识地在3种语言间无规则地切换。把这一现象与实验结果结合到一起,研究人员认为,大脑左尾状核不仅担负着判断语言种类的重任,还起着从一种语言切换到另一种语言的“开关”作用。
既然大脑存在语言转换“控制开关”,那么人们口音突然变调,是否也与这个“控制开关”有关联呢?英国研究人员认为,很可能是人的大脑在受到某种强烈刺激后,人的语言转换“控制开关”被迫切换到了另外的语言系统上,所以这些人说话便有了外地或者外国口音。人们的外地或者外国的语言系统尽管日常没有使用过,但只要接触过这些语言,相关信息就会储存到人的记忆里。如人们之所以能分辨中国味英语、瑞士味美国英语、地方方言、汉语普通话等语言音调,就是因为它们的大脑已经存储了相关口音信息。如果这些人在受刺激以前就经常说外语,那么在受刺激后,他们的语言“控制开关”就很可能切换到外语频道上,那时他就不会说外国口味的母语了,而是直接就讲外国话了。至于说拔牙是否会引起脑刺激,这也是没有悬念的。
当然,这个说法是否就是终极答案,现在还不能下定论。但实际上它与终极答案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