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型肉毒毒素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pw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国产A型肉毒毒素(BTX-A)100 U注射剂量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对17家三甲医院的OAB患者进行试验。本研究分为核心试验阶段和扩展试验阶段。核心试验阶段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口服抗胆碱能药物疗效不满意或不耐受;可自主排尿的患者。排除标准:过敏体质;严重的心、肾、肝脏疾病;6个月内接受过任何BTX制剂治疗;伴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糖尿病;有出血倾向者。按2∶1的比例将OAB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试验组将100 U的国产BTX-A用10 ml生理盐水复溶,于膀胱镜下分20个点注射入逼尿肌,注射位点分布于膀胱底部(5点)、膀胱三角区(3点)、两侧壁(各5点)及顶部(2点),避开膀胱颈,注射深度为黏膜下肌层。对照组同法注射不含注射用BTX-A的安慰剂。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6、12周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平均每日尿急次数和评分、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主要疗效指标为第6周随访时排尿次数较基线的变化情况。次要疗效指标为2、12周两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较基线的变化情况,以及2、6、12周两组患者OABSS和生活质量评分、平均每日尿急次数和评分、平均每日尿失禁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较基线的变化情况。治疗后12周记录不良事件。扩展试验阶段纳入标准:①受试者自愿接受BTX-A治疗;②第12周评估时,排尿日记显示每24小时排尿次数较基线下降<50%。进入扩展试验阶段两组患者在"第12周访视"时均注射1次100 U的国产BTX-A,然后随访12周,随访指标同核心试验阶段。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16例,试验组144例,对照组7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47.75±14.20)岁与(46.39±15.55)岁]、性别(男/女:25/117例与10/61例)、病程[0.51(0.08,1.89)年与0.60(0.18,2.2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试验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后6周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较基线下降值分别为2.40(0.70,4.60)次和0.70(-1.00,3.30)次,数据变化率分别为(16±22)%和(8±2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4);两组注射前后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8)。注射后2、12周的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较基线下降值,试验组分别为2.00(0.00,4.00)次和3.30(0.60,5.03)次,对照组分别为1.00(-1.00,3.00)次和1.70(-1.45,3.85)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12)。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后2、6、12周的平均每日尿急次数较基线变化值分别为2.00(0.00,4.30)次和2.40(0.30,5.00)次、3.00(0.30,5.70)次和0.70(-1.30,2.70)次、0.70(-1.30,3.00)次和1.35(-1.15,3.50)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3,P=0.025)。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后6周的OABSS较基线下降值分别为1.00(0.00,4.00)分和0.50(-1.00,2.0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7例和34例进入扩展试验阶段,分别有40例和28例完成扩展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12、14、18、24周的平均每次排尿量较基线变化值分别为-16.60(-41.60,-0.60)ml和-6.40(-22.40,13.30)ml、(-35.67±54.41)ml和(-1.76±48.69)ml、(-36.14±41.51)ml和(-9.28±44.59)ml、(-35.85±43.35)ml和(-10.41±40.29)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6,P=0.012,P=0.016)。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包括残余尿量增加(试验组27例,对照组3例)、排尿困难(试验组21例,对照组6例)、尿路感染(试验组19例,对照组6例)、膀胱颈梗阻(试验组3例)、血尿(试验组3例,对照组1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试验组3例)等。除核心试验阶段两组的残余尿量增加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试验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7例和3例残余尿量增加,其中仅试验组1例残余尿量>300 ml,所有患者残余尿量随注射后时间延长而改善或消失。

结论

膀胱壁注射国产BTX-A可减少OAB患者每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降低平均每日尿急次数、降低OABSS、增加平均每次排尿量,不良反应少。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整体对平衡轴的制作锻造水平还处于发展中状态,所以我国加速对平衡轴发展.与车架直接固结的平衡轴支架是重卡后悬架系统中重要的传动部件,路面对车辆垂直反作用力经
研究了脂肪酸(Fatty Acid,简称FA)生产厂家不同,其碳型组成分布也不尽相同,作为乳化剂用于低温乳聚丁苯橡胶(ESBR)生产时,不同碳型分布的脂肪酸对聚合速率及胶乳稳定性都有显著影响。探讨了脂肪酸进厂检验指标增加碳型组分含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脂肪酸组分中C16∶0、C16∶1、C18∶0、C18∶1、C18∶2占总量的95%~97%(质量比),各成分不同会影响聚合反应速度,C18含量高者聚合反应相对较快,碳原子数过少或过多者,所生产的胶乳就会越不稳定。脂肪酸常规进厂检测项目主要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整体电力系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因此相应的电力系统中的供电能力与功能性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其中变电站是电力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
研究泰山产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果实的化学成分.利用正相、反相、凝胶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海州常山果实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1 H-NMR、1D-NMR、2D-
氧还原反应是制约氢燃料电池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和突破难点。非金属催化剂是近年来新兴的氧还原催化剂,对其的研究对推动燃料电池商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氧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氮掺杂碳材料,硼、磷或硫掺杂碳材料,二元掺杂碳材料,最后展望了相关催化剂的未来研究趋势。
餐厨废弃物高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的特点导致其处理困难,环境危害大。为了实现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本研究对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3032进行改造,获得能够以餐厨废弃物为原料高值转化制备异丁醇的细胞工厂。在失活乳酸、乙酸合成途径和强化2-酮异戊酸合成途径的突变株中重构艾氏途径可实现异丁醇的合成,且乳酸乳球菌的酮酸脱羧酶和自身的醇脱氢酶合成异丁醇效率最高,对应工程菌株C.glutamicum△ldhA△pta△pqo△cat(pX-ilvBNCD,pE-ki
以γ-Al2O3为催化剂载体原料,Fe2O3为活性组分,制备Fe2O3/γ-Al2O3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以苯胺为模拟废水探究催化剂活性。对催化剂强度、密度、孔隙率、比表面积进行表征。探究了催化剂最佳制备及应用条件。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为粒径4~6 mm球型颗粒,在粘结剂为1%Na2SiO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新药开发的重视,如何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文就近年来在医药化工领域广泛应用的固体分散体、微粉化、环糊精包合物、纳米混悬剂、自(微)乳化技术、共晶微晶、磷脂复合物、前体药物等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在增加药物溶解度及提高生物利用度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应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达的理论,以测定pH为例,分析了各种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并加以评定,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得出pH测量不确定度表达式,为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介绍了LNG气瓶的使用情况以及复合材料LNG气瓶中的应用发展概况,简述了现阶段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基本情况。从气瓶产品本身出发,结合气瓶行业发展情况,从选材、设计、制造、检验环节探讨了复合材料LNG气瓶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展望和研究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