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异位副脾(IPAS)临床少见,其影像学表现易与胰腺实质性肿瘤相混淆,总结其CT和MRI检查特征,将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手术.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分别收治的5例和3例IPAS患者.8例患者均行CT检查.7例患者同时行MRI检查,其中5例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其结果显示:8例患者病灶均位于胰尾,4例呈卵圆形,3例呈类圆形、1例呈类三角形,最长径为(2.3±1.0)cm,最短径为(1.4 ±0.6)cm.CT平扫:8例患者病灶密度与原位脾相近.CT增强扫描检查:动脉期:3例患者病灶呈均匀强化,5例患者病灶呈斑马纹样强化;门静脉期:8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趋向均匀;延迟期:8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均下降.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中,8例患者病灶强化方式与原位脾基本一致,7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高于胰腺实质.MRI检查:7例患者病灶在T1WI、T2WI的信号强度与原位脾一致;在动态增强扫描各期6例患者病灶强化程度均高于胰腺实质.DWI检查:b=600 s/mm2时,病灶呈显著高信号,ADC600值为(0.868±0.046) mm2/s,与相应原位脾的ADC600值(0.870±0.045) mm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2,P>0.05).2例患者合并肝硬化,其中1例伴原发性肝癌.2例患者发现脾脏周围存在其他副脾.因此,当影像学检查发现胰尾的类圆形或卵圆形病灶边界清楚,其密度、信号强度与脾脏相近时应考虑IPAS.CT和(或)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检查对IPA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