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58例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存质量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垂体瘤
垂体瘤是垂体前、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肿瘤,多在青壮年男性中发病,是常见颅内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但术后多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尿崩、电解质等,对预后造成影响。预见性护理,是临床责任护士根据自身经验,结合患者病情做好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存质量。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58例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18-40岁,平均(29.35±3.62)岁,病程3个月-36个月,平均(20.25±2.39)个月;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19-40岁,平均(29.37±3.66)岁,病程3个月-32个月,平均(20.27±2.14)个月,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自愿参与且知情同意;依从性较好;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垂体瘤者;均有直系亲属陪伴。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具有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遵医嘱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常规健康宣讲,耐心解答问题等。
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为:(1)限制液体输入:控制术后静脉液体输入量,尽量控制在1500mL左右。密切监测尿量,尤其是术后24-48h,注意观察单位时间内液体出入量以及尿液颜色变化,一旦出现尿量增多>200ml,提示可能出现尿崩,需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轻度尿崩症者,可仅给予补液干预,重度者需在补液的基础上,皮下注射神经垂体素。(2)早期进食:术后无恶心、呕吐者,鼓励饮水,术后6h给予半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术后第2天可恢复正常饮食,同时逐步减少和静脉输液量。如患者存在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将进水时间延长至术后6h,及时时间延长至术后10h。(3)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第一天,如患者恢复较好,无坐位头晕、脑脊液鼻漏等情况,鼓励患者适当运动,责任护士及家属需全程陪伴,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必要时给予搀扶,促进肠胃蠕动,减少凝血系统并发症,同时避免肌肉萎缩。
1.3观察指标
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患者生存质量,主要包含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等,共计26个条目,每条目按照1-5级评分,分别记1-5分,其中3、4、26条目反向计分,各领域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2]。
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含:尿崩症、恶心呕吐、电解质絮乱,实施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后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生存质量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垂体瘤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疗效越来越理想。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是临床常用手术方式,创伤小,手术时间段,且术后恢复快,治愈率较高[3]。但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因此需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改善预后。垂体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尿崩症、电解质絮乱以及视觉障碍者,如不及时干预,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预见性护理通过临床护理人员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病情特点,制定针对性、遇见性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通过限制液体输入,控制输入量,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在出现尿液颜色发生改变,且尿量增加等,需及时告知医师,同时根据严重程度,做好干预措施。通过早期进食,刺激肠胃功能恢复,调节电解质,补充机体所需能量,进而降低电解质絮乱发生率,加快机体功能恢复;通过早期活动,促进各功能得到锻炼,提升耐受度,进而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生存质量改善显著,提示预见性护理在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中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秦雪芳, 顾君, 高帆, 等.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10):137-139.
[2]趙欣, 马驰原, 王友伟,等. 快速康复外科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0):85.
[3]王薇, 黄华. 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14(3):365-368.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垂体瘤
垂体瘤是垂体前、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肿瘤,多在青壮年男性中发病,是常见颅内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但术后多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尿崩、电解质等,对预后造成影响。预见性护理,是临床责任护士根据自身经验,结合患者病情做好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存质量。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58例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18-40岁,平均(29.35±3.62)岁,病程3个月-36个月,平均(20.25±2.39)个月;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19-40岁,平均(29.37±3.66)岁,病程3个月-32个月,平均(20.27±2.14)个月,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自愿参与且知情同意;依从性较好;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垂体瘤者;均有直系亲属陪伴。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具有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遵医嘱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常规健康宣讲,耐心解答问题等。
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为:(1)限制液体输入:控制术后静脉液体输入量,尽量控制在1500mL左右。密切监测尿量,尤其是术后24-48h,注意观察单位时间内液体出入量以及尿液颜色变化,一旦出现尿量增多>200ml,提示可能出现尿崩,需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轻度尿崩症者,可仅给予补液干预,重度者需在补液的基础上,皮下注射神经垂体素。(2)早期进食:术后无恶心、呕吐者,鼓励饮水,术后6h给予半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术后第2天可恢复正常饮食,同时逐步减少和静脉输液量。如患者存在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将进水时间延长至术后6h,及时时间延长至术后10h。(3)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第一天,如患者恢复较好,无坐位头晕、脑脊液鼻漏等情况,鼓励患者适当运动,责任护士及家属需全程陪伴,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必要时给予搀扶,促进肠胃蠕动,减少凝血系统并发症,同时避免肌肉萎缩。
1.3观察指标
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定患者生存质量,主要包含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等,共计26个条目,每条目按照1-5级评分,分别记1-5分,其中3、4、26条目反向计分,各领域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2]。
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含:尿崩症、恶心呕吐、电解质絮乱,实施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后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生存质量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垂体瘤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疗效越来越理想。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是临床常用手术方式,创伤小,手术时间段,且术后恢复快,治愈率较高[3]。但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因此需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改善预后。垂体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尿崩症、电解质絮乱以及视觉障碍者,如不及时干预,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预见性护理通过临床护理人员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病情特点,制定针对性、遇见性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通过限制液体输入,控制输入量,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在出现尿液颜色发生改变,且尿量增加等,需及时告知医师,同时根据严重程度,做好干预措施。通过早期进食,刺激肠胃功能恢复,调节电解质,补充机体所需能量,进而降低电解质絮乱发生率,加快机体功能恢复;通过早期活动,促进各功能得到锻炼,提升耐受度,进而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生存质量改善显著,提示预见性护理在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中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秦雪芳, 顾君, 高帆, 等.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10):137-139.
[2]趙欣, 马驰原, 王友伟,等. 快速康复外科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0):85.
[3]王薇, 黄华. 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14(3):36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