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决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海洋强国。”这立刻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日本当天就作出回应,呼吁中国应在国际法的框架下从事海洋活动。胡锦涛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提议?日本为什么会如此回应?相信大家都会明白。
我认为,中国应重新走回海洋大国的崛起之路。从中国3000年的历史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中国的盛衰往往跟海洋有密切关系。
海洋定兴衰
中国最强盛的朝代是什么?估计大家马上想到的是汉朝,然后是唐朝,汉唐盛世。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外国人穿唐装,美国有唐人街,瑞典人也在学汉语……这说明国际人士对汉唐的印象是多么强烈!而中国最衰弱的一个朝代是什么?是宋朝。
汉唐就是中国3000年历史中最强的朝代,那时的中国也是全球最强的国家。但是,中国在最弱的朝代宋朝时,同样也是全世界最强的国家。从近代西方有关史料可以看出,至少在距离现在200年的1800年前,中国的GDP占全球比重已高达30%以上,居全世界第一。而今天,即使世界霸主美国,也没有到这个水平。
相关资料显示,1000年前全世界只有一个城市超过100万人,那就是开封。当时的开封是车水马龙,冠盖云集,堪称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金融、政治之都,简直就是现在的美国纽约。
为什么中国最近一两百年走下坡路了呢?我认为,中国在过去的五六百年错失了三个最重要的机遇:第一是600年前的航海机遇;第二是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第三是18世纪的资本主义手工经济。
但是在明朝,郑和率领的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抵达马德里,最大规模是在第五次,28000人,300多艘船。而郑和下西洋100多年之后才有哥伦布等航海家,才从西欧航行到别的地方。
但是,郑和第七次回来的时候暴病死了,明朝的皇帝说我们就停了吧。不过,接下来就是这500年来海洋经济的兴起。央视拍过一部片子叫《大国崛起》,分析九个大国,它们的崛起没有一个不跟海洋有关系。
从绿色到蓝色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世界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近代文明。对于英国而言,由于本身的资源和市场不够,所以它必须要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以寻找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于是开始了从重商主义到帝国主义到殖民主义的过程。被殖民的地区从非洲开始,后来一直延展到中国,导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逼割地赔款,中国的实力就此衰落下去。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终于到了一个关键点。但是,建国后的1949-1978年,中国又走了一条今天看起来不正确的道路,即百分之百的计划经济,百分之百的闭关锁国。直到1978年,邓小平感觉不能走了,必须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开始。改革就是从计划往市场改,开放就是面向全世界,把中国错失的三个机遇中的后面两个找回来。走了30年,今天中国的GDP已经升为全球老二,再继续走下去,按照一般机械式的估计,10年左右没有太大意外的话,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又重新回到全球老大的位置。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终于开始重新重视海洋了。
以路权为主的国家发展战略,从1993年开始发生转向——中国从一个石油净输出国家,变成石油净输入国家。而且中国预见到,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的石油能源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进口依赖度必将与日俱增。
从战略来讲,这就是为什么近十几年来,中国很努力地开拓石油进口管道的原因。一条是从俄罗斯进来,一条是从哈萨克斯坦进来,一条是从巴基斯坦进来,再有一条是从缅甸进来。分散的石油运输管道谁来保障其安全呢?实际上,中国有一条很重要的生命运输线,这个利益不能靠陆军去保障,更多的是靠海军、空军,尤其是海军。
2007年,中国第一次派出一支远洋舰队,重走600年前郑和走过的那条航路,从长江口出发一路经过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最后到马达加斯加。后来,定期的远航就成了一种习惯,中国终于从绿色海军逐渐向蓝色海军挺进。
所以,光有市场经济不够,光有民营体制不够,光有开放还是不够,中国必须重新抓住600年前自己没有把握住的,却让别的国家把握住的海洋时机。
海洋大国的挑战
当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另外一个海洋大国的时候,必须要面对几个挑战。
中国是一个太平洋的海洋大国,同时也是印度洋的海洋大国,在21世纪也应该是一个北冰洋的海洋大国。
第一,要真正成为太平洋的海洋大国、印度洋的海洋大国,关键在哪里?
有两个链:一是中国跟除了印度以外的相关国家发展更多的海防,比如与孟加拉、缅甸的合作,它们都有非常重要的军港。只要作为海洋大国,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否则没有战斗力。这是第一个链,印度洋的珍珠链。二是西太平洋,把中国大陆圈在这个范围之内。原来中国没有像今天比较有实力的远洋海军,所以只能被美国用这个形式给包围住。但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中国绝对不甘心继续被关在这个范围内,中国必须走出去,走出第一岛链。
第二,如果看得再远一点,就是北冰洋。北冰洋的问题是最近一二十年才被重视的,跟天气一样。全球变暖以后,北冰洋加速融化,产生了各种问题。而这个时候会出现两种航道,从伦敦到东京,直接从北冰洋穿过,路程可以节省40%以上,整个战略形势完全改变了。
第三,还有军事上的价值。美国和俄罗斯将北冰洋看做它们自己的领域,成立了北极理事会,成员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还有冰岛、瑞典、挪威、丹麦、芬兰这五个北欧国家。他们认为,北极所有的领域属于这八个国家。我认为,对中国来讲,冰岛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因为中国必须找到一个踏入北极的地点,而冰岛是北极俱乐部的成员。
第四,既然将海洋大国或者海洋强国看做中国的一个目标,在科学研究上追得上日本、美国的水平,我们才更有底气,那么中国的海洋教育一定要重新做起,比如负责培养海洋人才的大学有多少?培养海事专业人才的专科学院有多少?相关研究院又有几个呢?这些都远远不够。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21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的演讲编辑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朱 丽
我认为,中国应重新走回海洋大国的崛起之路。从中国3000年的历史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中国的盛衰往往跟海洋有密切关系。
海洋定兴衰
中国最强盛的朝代是什么?估计大家马上想到的是汉朝,然后是唐朝,汉唐盛世。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外国人穿唐装,美国有唐人街,瑞典人也在学汉语……这说明国际人士对汉唐的印象是多么强烈!而中国最衰弱的一个朝代是什么?是宋朝。
汉唐就是中国3000年历史中最强的朝代,那时的中国也是全球最强的国家。但是,中国在最弱的朝代宋朝时,同样也是全世界最强的国家。从近代西方有关史料可以看出,至少在距离现在200年的1800年前,中国的GDP占全球比重已高达30%以上,居全世界第一。而今天,即使世界霸主美国,也没有到这个水平。
相关资料显示,1000年前全世界只有一个城市超过100万人,那就是开封。当时的开封是车水马龙,冠盖云集,堪称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金融、政治之都,简直就是现在的美国纽约。
为什么中国最近一两百年走下坡路了呢?我认为,中国在过去的五六百年错失了三个最重要的机遇:第一是600年前的航海机遇;第二是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第三是18世纪的资本主义手工经济。
但是在明朝,郑和率领的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抵达马德里,最大规模是在第五次,28000人,300多艘船。而郑和下西洋100多年之后才有哥伦布等航海家,才从西欧航行到别的地方。
但是,郑和第七次回来的时候暴病死了,明朝的皇帝说我们就停了吧。不过,接下来就是这500年来海洋经济的兴起。央视拍过一部片子叫《大国崛起》,分析九个大国,它们的崛起没有一个不跟海洋有关系。
从绿色到蓝色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世界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近代文明。对于英国而言,由于本身的资源和市场不够,所以它必须要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以寻找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于是开始了从重商主义到帝国主义到殖民主义的过程。被殖民的地区从非洲开始,后来一直延展到中国,导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逼割地赔款,中国的实力就此衰落下去。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终于到了一个关键点。但是,建国后的1949-1978年,中国又走了一条今天看起来不正确的道路,即百分之百的计划经济,百分之百的闭关锁国。直到1978年,邓小平感觉不能走了,必须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开始。改革就是从计划往市场改,开放就是面向全世界,把中国错失的三个机遇中的后面两个找回来。走了30年,今天中国的GDP已经升为全球老二,再继续走下去,按照一般机械式的估计,10年左右没有太大意外的话,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又重新回到全球老大的位置。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终于开始重新重视海洋了。
以路权为主的国家发展战略,从1993年开始发生转向——中国从一个石油净输出国家,变成石油净输入国家。而且中国预见到,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的石油能源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进口依赖度必将与日俱增。
从战略来讲,这就是为什么近十几年来,中国很努力地开拓石油进口管道的原因。一条是从俄罗斯进来,一条是从哈萨克斯坦进来,一条是从巴基斯坦进来,再有一条是从缅甸进来。分散的石油运输管道谁来保障其安全呢?实际上,中国有一条很重要的生命运输线,这个利益不能靠陆军去保障,更多的是靠海军、空军,尤其是海军。
2007年,中国第一次派出一支远洋舰队,重走600年前郑和走过的那条航路,从长江口出发一路经过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最后到马达加斯加。后来,定期的远航就成了一种习惯,中国终于从绿色海军逐渐向蓝色海军挺进。
所以,光有市场经济不够,光有民营体制不够,光有开放还是不够,中国必须重新抓住600年前自己没有把握住的,却让别的国家把握住的海洋时机。
海洋大国的挑战
当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另外一个海洋大国的时候,必须要面对几个挑战。
中国是一个太平洋的海洋大国,同时也是印度洋的海洋大国,在21世纪也应该是一个北冰洋的海洋大国。
第一,要真正成为太平洋的海洋大国、印度洋的海洋大国,关键在哪里?
有两个链:一是中国跟除了印度以外的相关国家发展更多的海防,比如与孟加拉、缅甸的合作,它们都有非常重要的军港。只要作为海洋大国,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否则没有战斗力。这是第一个链,印度洋的珍珠链。二是西太平洋,把中国大陆圈在这个范围之内。原来中国没有像今天比较有实力的远洋海军,所以只能被美国用这个形式给包围住。但是由于中国的崛起,中国绝对不甘心继续被关在这个范围内,中国必须走出去,走出第一岛链。
第二,如果看得再远一点,就是北冰洋。北冰洋的问题是最近一二十年才被重视的,跟天气一样。全球变暖以后,北冰洋加速融化,产生了各种问题。而这个时候会出现两种航道,从伦敦到东京,直接从北冰洋穿过,路程可以节省40%以上,整个战略形势完全改变了。
第三,还有军事上的价值。美国和俄罗斯将北冰洋看做它们自己的领域,成立了北极理事会,成员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还有冰岛、瑞典、挪威、丹麦、芬兰这五个北欧国家。他们认为,北极所有的领域属于这八个国家。我认为,对中国来讲,冰岛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因为中国必须找到一个踏入北极的地点,而冰岛是北极俱乐部的成员。
第四,既然将海洋大国或者海洋强国看做中国的一个目标,在科学研究上追得上日本、美国的水平,我们才更有底气,那么中国的海洋教育一定要重新做起,比如负责培养海洋人才的大学有多少?培养海事专业人才的专科学院有多少?相关研究院又有几个呢?这些都远远不够。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21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的演讲编辑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