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三文言文考点复习中,语文教师强调得最多的就是要联系语境解决问题。但从现状看,不少同学并未搞清什么是语境,究竟应怎样利用语境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语境
语境,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环境,指的是文言词句所在的句群和段落,还包括与该文言词句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可以分为语义语境和语法语境。所谓语义语境,指的是词语所在的句子有哪些意义内涵。语法语境主要指的是词语在其所处的句子充当什么语法成分,是主谓宾还是定状补。
外部语境可分为逻辑语境和关联语境。逻辑语境主要指从生活常理的角度理解相关语句,或分析相关语句在其所处的句、段起什么作用,与前后句构成转折还是因果或其他事理关系。关联语境指的是文言文中对词、句的理解构成帮助或与词、句的内涵相关的词、句。
二、语境有什么作用
一直以来,文章的阅读大都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所谓的“句”“段”“篇”就是语境。由于汉语语义具有丰富性,对词句的理解不能只是根据其本义或引申义,而应联系其所处的“句”“段”“篇”揣摩其语境义,如此方能准确理解词句内涵。所以,语境对理解词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语义语境的作用
理清语义语境,对确定其中的词句的意义内涵方向起着很大的作用。如2013年江苏卷文言文翻译第2题中的“丰子韬以选尚公主”句,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理解句中的“尚”。仔细分析,“尚”所在句共8个字,涉及李丰子李韬、公主两个人,再根据句中的“选”(挑选之意),可以大致推测“尚”应该涉及男女青年的婚姻关系,否则将这两人放在一句中表述就失去了意义。再联系前后文以及文章中所述李丰的地位,就可以确定“尚”有“娶”之意。
2.语法语境的作用
理解语法语境对确定词语的词性、句子的语法成分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古汉语存在很多词类活用的现象,且常省略句子成分,所以准确分析语法语境对理解词、句非常重要。如2016年全国卷Ⅱ文言文翻译第2题中的“囊示登云”句,根据句中“示”后的人物名可以推测“示”有“给(登云)看”之意,词性为动词,但若把“囊”理解为名词“袋”显然就不够通顺。句子应译为“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囊”应理解为动词。句中有两个连贯性的行为动词,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3.逻辑语境的作用
分析逻辑语境对从语脉角度、通常事理角度准确理解词句起着很大的作用。如2016年江苏卷第6题B选项,理解“病目眚”中的“眚”就须充分考虑逻辑语境。“病目眚”说的是主人公张汝霖的眼睛状况,联系前文“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可知造成眼疾的原因是彻夜不停地读书,再根据“下帏静坐者三月”可知眼疾的后果是休息了三个月,从事理角度将“眚”理解为“疲惫”与其眼疾的严重程度不够匹配,B项显然错误,应为题干要求选出的答案。
4.关联语境的作用
寻找关联语境对最终准确确定词句的内涵起着很大的作用。关联语境散落在文中,阅读时须仔细圈点勾画。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看,有些题目直接指向关联语境的考查,如2016年江苏卷第9题“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该题的答案散落在文中的每一段。
还有很多题目常会和文中的某一处、某几处词句“遥相呼应”,体现了命题人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章、综合理解词句的命题出发点,这一点须引起考生的重视。如2016年浙江卷文言文翻译第1题中的“爽然自失”句,理解“爽然”就须联系前文张茂先四次看到奇书的经历,第一次看到老人所枕皆蝌蚪文的书,第二次看到藏世史万卷的精舍,第三次看到藏万国志的另一室,第四次看到二黑犬把守、珍藏记载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书籍的密室。在越来越丰富的书籍面前,张茂先的内心感受自然是茫然、失落,他该会想这个地方为何会有如此广博的书籍。
三、怎样利用语境解题
如上文所述,语境对解题有着关键的作用,文言文阅读中一定要利用好语境解题。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建立思维步骤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过程中遇到难理解、难确定的词句,要全面利用四种语境,建立完备的思维步骤。
如上图所示,四种语境各自对应一个思维步骤。利用语义语境解题,就必须判断语义领域,如2016年上海卷第17题“皆计所侵”句,“侵”的对象是粮食,粮食与“侵犯”“侵害”“侵袭”不属于同一个语义领域,“侵”应理解为“侵占”之意。
利用语法语境解题就必须语法分析,确定句子的主谓宾成分。如2016年山东卷第9题B项“土事不文,木事不镂”句,据课文《劝学》中“金石可镂”可知“镂”为动词,“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上下旬结构相同,“文”和“镂”相对词性相同,可推断出“文”应是动词,应理解为“装饰花纹”。须指出的是,古汉语中省略句多,要仔细揣摩省略成分。同时,要注意句中可能会出现两个甚至三个连续性的行为动词。
利用逻辑语境解题就必须联系前后文结合常理思考,如2016年北京卷第9题C项“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句,“赋”理解为“给予”显然错误。从其本义理解,“给予”固然错误;从常理角度理解,春秋时的国家收入当然是收取老百姓的赋税;从前文更可知,楚国不用征收赋税,凭鹿的交易即可實现收入丰盈。
利用关联语境解题就必须全文搜索关联信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章信息解题。如上文所述2016年浙江卷文言文翻译第1题中的“爽然自失”句,理解“爽然”就须联系前文张茂先四次看到奇书的经历。
2.强化思维习惯
建立完备的思维步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考生在备考中须不断强化这样的思维习惯,即利用语义语境、语法语境、逻辑语境、关联语境这四种语境思考分析词句内涵。遵循由内到外的顺序,先分析词句内部,再到词句外部,寻找有关联的各方面的信息。当然,思维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思考时可以同时综合各种语境分析,不一定有先后顺序之分。如2016年天津卷文言文翻译第2句“宗质起揖之坐”,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析语义语境和语法语境。此句的情形发生在乞媪至宗质前作揖后,宗质的行为是礼节性的回应,如此分析确定了语义的方向。句中包含了三个动词“起”“揖”“坐”,前两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宗质,“坐”前省略了“请她”,如此分析确定了语法成分。这样的分析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无须先后。须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要熟练掌握这四种语境对应的分析方法。 有些考生在做实词选择题时能排除两个选项,但还有两个拿不定主意,觉得两句的解释放文章里都能理解通顺。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起从四种语境的角度仔细分析词句内涵的习惯。
3.注重培养语感
读懂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利用好四种语境理解词句,提升文言文阅读效率的关键在于语感的提升。
提升语感的途径在于诵读。考生在平时可多诵读与高考文言文考查难度相当的课文,或从《古文观止》中选择难度相当的文章供平时诵读。多诵读文言文,熟悉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增加了积累,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培养语感,而且有助于减轻考生对文言文的焦虑心理。
提升语感的途径还在于举一反三式思考。做题时要善于思考,可以思考这道题目和以前的哪一道题目类似。在二轮复习中,这样的思考更有意义。因为考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量,此时更需要的就是归类式比较分析。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十大流行语当中,“网红”一词赫然在列。有人说,这是一个“红生万物”的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红人,出现“网红”产业,兴起“网红”经济。犀利哥、雪梨、Papi酱、呛口小辣椒、同道大叔……人们在不经意间,就会说着“网红”造的热词,购买“网红”推荐的产品,转发“网红”生产的段子。很多青少年,甚至将“网红”定位为将来最期望的职业。
對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道题抓住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命题,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命题选用当今流行语以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设题,让考生把握时代脉搏,思考当下生活,寻找精神皈依。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口,从自己的心灵出发,同时,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多重的开掘层次,写出深度和广度来。可以说,对生活的观察是否独到,体验是否深入,思考是否深刻,应该是本题作文内容上的区分尺度。作为新事物,“网红”的出现值得关注,这是正常的现象。“网红”不是坏事物,但网红也绝对不该“放置”于被崇拜的位置,淡然围观,冷静甄别,才是应有的态度。具体的立意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这个流行时代,追求时尚是否有错;多元文化社会,就该张扬个性,成为网红;摒弃泛娱乐化,守住心灵净土;我们要有自我的理性思考,切忌盲目跟风(不要被网红带入歧途);要辩证看待网红现象,分清利弊……
一、什么是语境
语境,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环境,指的是文言词句所在的句群和段落,还包括与该文言词句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可以分为语义语境和语法语境。所谓语义语境,指的是词语所在的句子有哪些意义内涵。语法语境主要指的是词语在其所处的句子充当什么语法成分,是主谓宾还是定状补。
外部语境可分为逻辑语境和关联语境。逻辑语境主要指从生活常理的角度理解相关语句,或分析相关语句在其所处的句、段起什么作用,与前后句构成转折还是因果或其他事理关系。关联语境指的是文言文中对词、句的理解构成帮助或与词、句的内涵相关的词、句。
二、语境有什么作用
一直以来,文章的阅读大都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所谓的“句”“段”“篇”就是语境。由于汉语语义具有丰富性,对词句的理解不能只是根据其本义或引申义,而应联系其所处的“句”“段”“篇”揣摩其语境义,如此方能准确理解词句内涵。所以,语境对理解词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语义语境的作用
理清语义语境,对确定其中的词句的意义内涵方向起着很大的作用。如2013年江苏卷文言文翻译第2题中的“丰子韬以选尚公主”句,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理解句中的“尚”。仔细分析,“尚”所在句共8个字,涉及李丰子李韬、公主两个人,再根据句中的“选”(挑选之意),可以大致推测“尚”应该涉及男女青年的婚姻关系,否则将这两人放在一句中表述就失去了意义。再联系前后文以及文章中所述李丰的地位,就可以确定“尚”有“娶”之意。
2.语法语境的作用
理解语法语境对确定词语的词性、句子的语法成分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古汉语存在很多词类活用的现象,且常省略句子成分,所以准确分析语法语境对理解词、句非常重要。如2016年全国卷Ⅱ文言文翻译第2题中的“囊示登云”句,根据句中“示”后的人物名可以推测“示”有“给(登云)看”之意,词性为动词,但若把“囊”理解为名词“袋”显然就不够通顺。句子应译为“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囊”应理解为动词。句中有两个连贯性的行为动词,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3.逻辑语境的作用
分析逻辑语境对从语脉角度、通常事理角度准确理解词句起着很大的作用。如2016年江苏卷第6题B选项,理解“病目眚”中的“眚”就须充分考虑逻辑语境。“病目眚”说的是主人公张汝霖的眼睛状况,联系前文“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可知造成眼疾的原因是彻夜不停地读书,再根据“下帏静坐者三月”可知眼疾的后果是休息了三个月,从事理角度将“眚”理解为“疲惫”与其眼疾的严重程度不够匹配,B项显然错误,应为题干要求选出的答案。
4.关联语境的作用
寻找关联语境对最终准确确定词句的内涵起着很大的作用。关联语境散落在文中,阅读时须仔细圈点勾画。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看,有些题目直接指向关联语境的考查,如2016年江苏卷第9题“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该题的答案散落在文中的每一段。
还有很多题目常会和文中的某一处、某几处词句“遥相呼应”,体现了命题人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章、综合理解词句的命题出发点,这一点须引起考生的重视。如2016年浙江卷文言文翻译第1题中的“爽然自失”句,理解“爽然”就须联系前文张茂先四次看到奇书的经历,第一次看到老人所枕皆蝌蚪文的书,第二次看到藏世史万卷的精舍,第三次看到藏万国志的另一室,第四次看到二黑犬把守、珍藏记载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书籍的密室。在越来越丰富的书籍面前,张茂先的内心感受自然是茫然、失落,他该会想这个地方为何会有如此广博的书籍。
三、怎样利用语境解题
如上文所述,语境对解题有着关键的作用,文言文阅读中一定要利用好语境解题。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建立思维步骤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解题过程中遇到难理解、难确定的词句,要全面利用四种语境,建立完备的思维步骤。
如上图所示,四种语境各自对应一个思维步骤。利用语义语境解题,就必须判断语义领域,如2016年上海卷第17题“皆计所侵”句,“侵”的对象是粮食,粮食与“侵犯”“侵害”“侵袭”不属于同一个语义领域,“侵”应理解为“侵占”之意。
利用语法语境解题就必须语法分析,确定句子的主谓宾成分。如2016年山东卷第9题B项“土事不文,木事不镂”句,据课文《劝学》中“金石可镂”可知“镂”为动词,“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上下旬结构相同,“文”和“镂”相对词性相同,可推断出“文”应是动词,应理解为“装饰花纹”。须指出的是,古汉语中省略句多,要仔细揣摩省略成分。同时,要注意句中可能会出现两个甚至三个连续性的行为动词。
利用逻辑语境解题就必须联系前后文结合常理思考,如2016年北京卷第9题C项“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句,“赋”理解为“给予”显然错误。从其本义理解,“给予”固然错误;从常理角度理解,春秋时的国家收入当然是收取老百姓的赋税;从前文更可知,楚国不用征收赋税,凭鹿的交易即可實现收入丰盈。
利用关联语境解题就必须全文搜索关联信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章信息解题。如上文所述2016年浙江卷文言文翻译第1题中的“爽然自失”句,理解“爽然”就须联系前文张茂先四次看到奇书的经历。
2.强化思维习惯
建立完备的思维步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考生在备考中须不断强化这样的思维习惯,即利用语义语境、语法语境、逻辑语境、关联语境这四种语境思考分析词句内涵。遵循由内到外的顺序,先分析词句内部,再到词句外部,寻找有关联的各方面的信息。当然,思维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思考时可以同时综合各种语境分析,不一定有先后顺序之分。如2016年天津卷文言文翻译第2句“宗质起揖之坐”,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析语义语境和语法语境。此句的情形发生在乞媪至宗质前作揖后,宗质的行为是礼节性的回应,如此分析确定了语义的方向。句中包含了三个动词“起”“揖”“坐”,前两个动作的发出者是宗质,“坐”前省略了“请她”,如此分析确定了语法成分。这样的分析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无须先后。须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要熟练掌握这四种语境对应的分析方法。 有些考生在做实词选择题时能排除两个选项,但还有两个拿不定主意,觉得两句的解释放文章里都能理解通顺。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起从四种语境的角度仔细分析词句内涵的习惯。
3.注重培养语感
读懂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利用好四种语境理解词句,提升文言文阅读效率的关键在于语感的提升。
提升语感的途径在于诵读。考生在平时可多诵读与高考文言文考查难度相当的课文,或从《古文观止》中选择难度相当的文章供平时诵读。多诵读文言文,熟悉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增加了积累,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培养语感,而且有助于减轻考生对文言文的焦虑心理。
提升语感的途径还在于举一反三式思考。做题时要善于思考,可以思考这道题目和以前的哪一道题目类似。在二轮复习中,这样的思考更有意义。因为考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量,此时更需要的就是归类式比较分析。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十大流行语当中,“网红”一词赫然在列。有人说,这是一个“红生万物”的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红人,出现“网红”产业,兴起“网红”经济。犀利哥、雪梨、Papi酱、呛口小辣椒、同道大叔……人们在不经意间,就会说着“网红”造的热词,购买“网红”推荐的产品,转发“网红”生产的段子。很多青少年,甚至将“网红”定位为将来最期望的职业。
對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道题抓住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命题,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命题选用当今流行语以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设题,让考生把握时代脉搏,思考当下生活,寻找精神皈依。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口,从自己的心灵出发,同时,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多重的开掘层次,写出深度和广度来。可以说,对生活的观察是否独到,体验是否深入,思考是否深刻,应该是本题作文内容上的区分尺度。作为新事物,“网红”的出现值得关注,这是正常的现象。“网红”不是坏事物,但网红也绝对不该“放置”于被崇拜的位置,淡然围观,冷静甄别,才是应有的态度。具体的立意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这个流行时代,追求时尚是否有错;多元文化社会,就该张扬个性,成为网红;摒弃泛娱乐化,守住心灵净土;我们要有自我的理性思考,切忌盲目跟风(不要被网红带入歧途);要辩证看待网红现象,分清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