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这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标理念 创设情境 实验准备 探究
小学科学课可以看成是物理、生物、化学合并而成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中的实验课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科学探究。但要上好一堂实验课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的老师来讲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中尽量能上好每一堂课不断尝试、学习总结,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就是本人几年以来的一些心得:
一、以新课程理念为准
教师的教育观念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科学课的重点不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而是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关心生活,热爱科学,并善于把科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的一人。
二、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实验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的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实验的目的,能自觉地投入学习中去。如“探究轮轴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让学生进行实验竞赛,然后我示范实验。这时进行谈话,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这轮轴省更大的力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实验把把轮换成更大的,则省力更大。通过实验和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懂得轮轴省力大小与轮的大小有关,完成向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的任务。
三、注重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完成的基础。在上课前,老师要提前进行实验,既有利于做好更充分的教学准备,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又有利于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防止教学中的失误。例如《时间的测量》单元《摆的研究》的一课教学中,对于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由于我们没有与科学课相对应的实验器材,教师就要寻找材料动手实验,发现和改正实验操作时应该避免的问题,使学生实验中顺利进行。
四、創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时实验时,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我在教学《磁铁》一课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到材料超市,并告诉学生们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选取材料,开始实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一阶段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五、注重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好学生正确填写实验报告,还要为后面的汇报交流做好准备。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一般的小组都会派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组员进行记录,教会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整理数据,多次训练后学生就会掌握记录方法。汇报交流可以使实验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汇报交流是实验课上的最后一道程序,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在这个环节中结论不是从教师的口里说出,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口把它讲出来的,学生各自发表自己在实验中得到的结论,以及在实验中的一些困惑。这样有争论、有探讨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知识的火花就会得以呈现。
科学课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研究任务前,会提出问题,会制定一个周到的计划,会付诸研究活动;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关键词】课标理念 创设情境 实验准备 探究
小学科学课可以看成是物理、生物、化学合并而成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中的实验课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科学探究。但要上好一堂实验课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的老师来讲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认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中尽量能上好每一堂课不断尝试、学习总结,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就是本人几年以来的一些心得:
一、以新课程理念为准
教师的教育观念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科学课的重点不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而是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关心生活,热爱科学,并善于把科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的一人。
二、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实验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的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实验的目的,能自觉地投入学习中去。如“探究轮轴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让学生进行实验竞赛,然后我示范实验。这时进行谈话,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这轮轴省更大的力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实验把把轮换成更大的,则省力更大。通过实验和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懂得轮轴省力大小与轮的大小有关,完成向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的任务。
三、注重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完成的基础。在上课前,老师要提前进行实验,既有利于做好更充分的教学准备,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又有利于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防止教学中的失误。例如《时间的测量》单元《摆的研究》的一课教学中,对于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由于我们没有与科学课相对应的实验器材,教师就要寻找材料动手实验,发现和改正实验操作时应该避免的问题,使学生实验中顺利进行。
四、創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时实验时,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我在教学《磁铁》一课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到材料超市,并告诉学生们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选取材料,开始实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一阶段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五、注重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好学生正确填写实验报告,还要为后面的汇报交流做好准备。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一般的小组都会派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组员进行记录,教会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整理数据,多次训练后学生就会掌握记录方法。汇报交流可以使实验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汇报交流是实验课上的最后一道程序,是不可缺少的程序。在这个环节中结论不是从教师的口里说出,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口把它讲出来的,学生各自发表自己在实验中得到的结论,以及在实验中的一些困惑。这样有争论、有探讨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知识的火花就会得以呈现。
科学课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研究任务前,会提出问题,会制定一个周到的计划,会付诸研究活动;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