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下旬,新乡市遭受大范围强降雨袭击,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汛情,河南工学院党委坚持生命至上,把师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抗灾情,倾情帮助来校安置的3000余名受灾群众安全度汛,多措并举,精准服务,助力帮扶村重建家园,构筑起了防汛救灾的“同心堤”。同时,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推进之时,学校党委将此次灾情作为一次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一堂深刻的思政大课、一本鲜活的德育教材,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将灾情危机化为教育契机,引导广大师生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共同上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大思政课”,奏响思政育人的“协同曲”。
闻“汛”出击,众志成城战灾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天气和新乡市区各地汛情相继告急,河南工学院闻“汛”出击,召开防汛救灾工作专题会议,下发做好防汛抗涝工作的相关通知,制订并细化防汛救灾工作方案……
面对汛情,河南工学院党委迅速行动,号召并带领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第一时间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及时排除险情;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防汛一线。全校师生互助互爱,形成了强大的防汛工作合力,有力确保了学校和教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新乡市防汛救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保障学校安全,学校领导部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等各部门第一时间投入防汛救灾第一线,加强组织领导和物资统筹协调,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模式;在校园学子湖周围设置隔离带,在破损井盖处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冒雨排查办公楼、教学楼等场所的安全隐患,对积水区域第一时间拉闸断电,消除漏电隐患;在每栋建筑地下室前堆砌好沙袋,将易进水房屋内的物资进行转移,为内涝严重的家属院送水泵等设施助力排涝;在学校文苑餐厅开设餐饮供应窗口,保障在校教师的餐饮供应,全力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加固河堤、供应爱心饭菜、科技救援、运送物资、捐款捐物……面对灾情,学校师生向水而行,以实际行动为防汛救灾贡献力量。学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刘晨带领学生协助卫辉市公安局进行无人机拍摄工作,为泄洪区救援工作提供影像技术支持。连续的暴雨致使卫河、共产主义渠等先后决堤,在遇到洪水倒灌险情的彩虹桥头、牧野湖、新中大道,学校师生不期而遇,有带着家人前往救灾一线的教师,有自发集结、向险而行的博士团,还有闻“汛”出击,爱心支援的学生,等等。装沙袋、搬沙袋,筑坝拦水,他们心怀大爱,用自身微薄的力量筑起一道道防线,以实际行动彰显担当本色。
暖流涌动,助力灾民度汛情
河南工学院大力弘扬大爱与担当精神,在开展防汛救灾的同时,扎实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
7月24日,接紧急通知,学校将作为新乡市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在时间紧、任务重、具体接收受灾群众数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学校迅速安排接收场所、打扫卫生、搬运救灾物资等工作,从当日下午4点到晚上12点,共接纳受灾群众3000余人。7月25日,学校召开受灾群众安置点工作会,出台了《河南工学院受灾群众安置点工作方案》,具体部署了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明确了学校作为新乡市社会捐助物资接收点的具体工作流程。
为保证受灾群众住得安心、吃得舒心,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为群众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比如,定期对安置点进行清扫和全面消毒,保证居住的卫生环境;为群众配备必要的常用药品和防暑降温药品,免费为受灾群众提供暖心的医疗服务、进行核酸检测;开放澡堂,义务为受灾群众理发;在安置点展播电影,丰富受灾群众的生活;向受灾转移来的孩子捐赠图书和玩具,举办“知心课堂”活动,志愿者每日陪伴孩子们阅读、画画、做手工等;发放《洪涝灾后防疫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宣讲灾后防疫健康知识等,提升受灾群众灾后卫生健康意识;开展心理疏导,增强受灾群众灾后重建的信心。
精准施策,帮扶灾区建家园
为帮助结对帮扶村——卫辉市上乐村镇后天平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河南工学院迎难而上、全力援助,精心精细开展帮扶工作,助力帮扶村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后天平村距离卫河不足1公里,是此次暴雨中受灾严重的村庄之一。8月6日,学校党委书记赵学通第一时间带队前往受灾村开展调研,实地走访了解村里的受灾情况、灾后重建情况、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等,并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驻村帮扶,制订救助工作方案,倾心倾力帮助后天平村转移的受灾群众尽快返家,重建美好家园。通过精准对接、精准帮扶,河南工学院以最快的速度助力受灾群众重返家园。8月8日,中共卫辉市上乐村镇后天平村支部委员会向学校发来感谢信,对学校在洪涝灾害后帮扶其早日恢复生产生活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
在开展帮扶的过程中,学校先后两次捐助饮用水、方便食品、急需药品、防疫用品等救灾物资近16吨,为居民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时捐赠1台消杀车用于灾后防疫杀毒。学校40余名志愿者组成党员突击队,带着垃圾清运车、割草机、消杀车和清洁工具,顶着酷暑开展垃圾清运和消杀工作,共清理垃圾100方,清扫并消杀街道3千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迎接受灾群众返回家园创造了清洁美观的环境。
讲好故事,汇聚磅礴正能量
危机是最鲜活的教材,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和卷土重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河南工学院把灾难当教材,线上线下齐发力,通过讲好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故事,弘揚伟大抗疫精神,汇聚磅礴正能量。
线上强化宣传引导。面对此次灾情,学校大力开展正面教育引导工作。学校在学校官网上开设《防汛救灾》《抗击新冠肺炎 河工在行动》栏目,充分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校外媒体平台等,深入挖掘在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及时宣传学校在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疫情防控中采取的得力措施,以及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的师生员工团结奋进、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等。学校积极宣传防汛和抗疫知识,通过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帮助师生塑造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心态。学校先后在《河南日报》、学习强国、顶端新闻、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刊发相关文章80余篇。
线下融入教学日常。学校进一步深化“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挖掘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中蕴含的鲜活思政元素。学校引导教师通过思政课专题教学、开学第一课、主题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聚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宣传抢险救灾和抗击疫情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鼓励教师将其融进教案、推上课堂,讲好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故事,加强思想引领,使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工作成为激励青年学子担当时代责任的生动案例和鲜活教材,引领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报国,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聚焦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灾后重建、乡村振兴等重点,号召大学生开展防汛救灾、爱心支教等服务,使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责编:桃 子
闻“汛”出击,众志成城战灾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天气和新乡市区各地汛情相继告急,河南工学院闻“汛”出击,召开防汛救灾工作专题会议,下发做好防汛抗涝工作的相关通知,制订并细化防汛救灾工作方案……
面对汛情,河南工学院党委迅速行动,号召并带领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第一时间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及时排除险情;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防汛一线。全校师生互助互爱,形成了强大的防汛工作合力,有力确保了学校和教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新乡市防汛救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保障学校安全,学校领导部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等各部门第一时间投入防汛救灾第一线,加强组织领导和物资统筹协调,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模式;在校园学子湖周围设置隔离带,在破损井盖处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冒雨排查办公楼、教学楼等场所的安全隐患,对积水区域第一时间拉闸断电,消除漏电隐患;在每栋建筑地下室前堆砌好沙袋,将易进水房屋内的物资进行转移,为内涝严重的家属院送水泵等设施助力排涝;在学校文苑餐厅开设餐饮供应窗口,保障在校教师的餐饮供应,全力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加固河堤、供应爱心饭菜、科技救援、运送物资、捐款捐物……面对灾情,学校师生向水而行,以实际行动为防汛救灾贡献力量。学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刘晨带领学生协助卫辉市公安局进行无人机拍摄工作,为泄洪区救援工作提供影像技术支持。连续的暴雨致使卫河、共产主义渠等先后决堤,在遇到洪水倒灌险情的彩虹桥头、牧野湖、新中大道,学校师生不期而遇,有带着家人前往救灾一线的教师,有自发集结、向险而行的博士团,还有闻“汛”出击,爱心支援的学生,等等。装沙袋、搬沙袋,筑坝拦水,他们心怀大爱,用自身微薄的力量筑起一道道防线,以实际行动彰显担当本色。
暖流涌动,助力灾民度汛情
河南工学院大力弘扬大爱与担当精神,在开展防汛救灾的同时,扎实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
7月24日,接紧急通知,学校将作为新乡市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在时间紧、任务重、具体接收受灾群众数量不确定的情况下,学校迅速安排接收场所、打扫卫生、搬运救灾物资等工作,从当日下午4点到晚上12点,共接纳受灾群众3000余人。7月25日,学校召开受灾群众安置点工作会,出台了《河南工学院受灾群众安置点工作方案》,具体部署了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明确了学校作为新乡市社会捐助物资接收点的具体工作流程。
为保证受灾群众住得安心、吃得舒心,学校采取多种措施,为群众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比如,定期对安置点进行清扫和全面消毒,保证居住的卫生环境;为群众配备必要的常用药品和防暑降温药品,免费为受灾群众提供暖心的医疗服务、进行核酸检测;开放澡堂,义务为受灾群众理发;在安置点展播电影,丰富受灾群众的生活;向受灾转移来的孩子捐赠图书和玩具,举办“知心课堂”活动,志愿者每日陪伴孩子们阅读、画画、做手工等;发放《洪涝灾后防疫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宣讲灾后防疫健康知识等,提升受灾群众灾后卫生健康意识;开展心理疏导,增强受灾群众灾后重建的信心。
精准施策,帮扶灾区建家园
为帮助结对帮扶村——卫辉市上乐村镇后天平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河南工学院迎难而上、全力援助,精心精细开展帮扶工作,助力帮扶村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后天平村距离卫河不足1公里,是此次暴雨中受灾严重的村庄之一。8月6日,学校党委书记赵学通第一时间带队前往受灾村开展调研,实地走访了解村里的受灾情况、灾后重建情况、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等,并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驻村帮扶,制订救助工作方案,倾心倾力帮助后天平村转移的受灾群众尽快返家,重建美好家园。通过精准对接、精准帮扶,河南工学院以最快的速度助力受灾群众重返家园。8月8日,中共卫辉市上乐村镇后天平村支部委员会向学校发来感谢信,对学校在洪涝灾害后帮扶其早日恢复生产生活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
在开展帮扶的过程中,学校先后两次捐助饮用水、方便食品、急需药品、防疫用品等救灾物资近16吨,为居民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时捐赠1台消杀车用于灾后防疫杀毒。学校40余名志愿者组成党员突击队,带着垃圾清运车、割草机、消杀车和清洁工具,顶着酷暑开展垃圾清运和消杀工作,共清理垃圾100方,清扫并消杀街道3千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迎接受灾群众返回家园创造了清洁美观的环境。
讲好故事,汇聚磅礴正能量
危机是最鲜活的教材,灾难是最深刻的课堂。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和卷土重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河南工学院把灾难当教材,线上线下齐发力,通过讲好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故事,弘揚伟大抗疫精神,汇聚磅礴正能量。
线上强化宣传引导。面对此次灾情,学校大力开展正面教育引导工作。学校在学校官网上开设《防汛救灾》《抗击新冠肺炎 河工在行动》栏目,充分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校外媒体平台等,深入挖掘在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及时宣传学校在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疫情防控中采取的得力措施,以及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的师生员工团结奋进、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等。学校积极宣传防汛和抗疫知识,通过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帮助师生塑造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心态。学校先后在《河南日报》、学习强国、顶端新闻、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刊发相关文章80余篇。
线下融入教学日常。学校进一步深化“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挖掘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中蕴含的鲜活思政元素。学校引导教师通过思政课专题教学、开学第一课、主题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聚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宣传抢险救灾和抗击疫情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鼓励教师将其融进教案、推上课堂,讲好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故事,加强思想引领,使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工作成为激励青年学子担当时代责任的生动案例和鲜活教材,引领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报国,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聚焦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灾后重建、乡村振兴等重点,号召大学生开展防汛救灾、爱心支教等服务,使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责编:桃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