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见》一书中有一股不知名的力量打动我的心,心中决堤似的喷薄出那掩藏的情感,慢慢地漫过我的胸腹,到达那跳动着的心,告诉我,去看这一切。
我懵懂地随她走着,去看她的历史。她“像被什么东西扯着一样往回望”,我没有,却可以度量出时光带给她的深深教诲,那是种带着痕迹的惊恐,悄悄划过生命的记忆。我在记忆中望见一个个生命,“他们,是流淌的”。
她的记者岁月与我的年纪相仿,当我还咿呀学语时,她却面临着一个深刻的考验。我没有经历过那场灾难,但我知道它有一个可怕的名字——非典。那是一场巨大的恐慌,是生命脆弱的体现,她在那次经历中感受到了生命,我在她的笔下体会到了勇气。在面对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睛时,她的心一颤,我的心也随着颤动。她忽然发现还有很多比死更困难的事,她怕了,旋即又不怕了;我惊了,而后又不惊了。职业的特殊性令她得以接触更多的人,更多的事,这些事磨砺着她,锻炼着她,使她更深刻地成长,使她的岁月得到了沉淀,她由青稚走向成熟,时光缓缓地推动着她。
那个小城上的创伤,深深触动了我,刺痛了我的心。在连续服毒事件的背后,那个最大的谜被解开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永远进不去。男孩目光中透露出的痛苦与冷漠,使她心疼并心酸。她轻轻抹去他的泪水,在那时,我看到的不是一个记者,而是一个有足够情感的活脱脱的人。我不知道是什么触动了我,让我深切记住了这一章,但我想,那时在我眼前的一定是个真实的柴静,冷静与且善良。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我无法不对她顿生敬慕,她的形象在我脑中一点点抽离、涣散,又重新聚集,似又多了些什么,让我不由得赞叹。在她的采访中,我发现了我从未经历过的东西,那些东西在我脑中凝聚,成为一架桥梁,连接我们的思想,让我和她达成共识。她的笔下记录的是一个个有故事的人,正像她说的一样,这些人“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而这些人的形象也同样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无法忘怀。
她庆幸,有知己和同伴,可以在她孤独无助时做她坚强的后盾,他们的目光暖暖的,像太阳,铺满她整整六年的路。因为在意,他们去学她爱的歌;因为在乎,他们会在她面前脆弱。在他们面前,她渐渐学会真实。当记者的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岁月里,她收获了友谊,收获了一生最灿烂的年华。
我爱这年华,她也爱,比我更爱。我缓慢地翻过一页页,不知不觉到了最后一页。书,悄然合拢,我的心轻松、淡然。我莫名地感到某种忧伤袭来,那不知名的幽香氤氲在这空气中,笼绕在我心头。我忽地想起她写的那句话:“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我似乎有些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人生这场旅行,有快有慢,有早有晚,经受只是迟早的事罢了。
我默然去感受这世界,生命的目光永不消失,目光或洒下冷冷的银霜,或燃起炙热的火焰,它各异,它不同。但它们都在黑暗里等待着,等待着有人去寻找它们。我不知道有谁会去寻找它们,但我确乎明白有一个人,会为它们而奋斗,而努力,她会努力去寻觅,在黑暗和光明中往返,前进……
那触动我心灵的文字,记述着一个个一双双触动我心灵的目光,它直达我心灵最柔软的地方,给我一种信念,让我前进。目光下的故事,有苦涩,有辛酸,有泪水,有生命的感动,带给我最震撼的颤动。让我明白,目光的意义……
我看见,看见了,那触动我心的目光!
指导教师 黄忠
《看见》,前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首度出书讲述十年央视生涯,既是个人成长的告白书,也是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编辑/张金余)
我懵懂地随她走着,去看她的历史。她“像被什么东西扯着一样往回望”,我没有,却可以度量出时光带给她的深深教诲,那是种带着痕迹的惊恐,悄悄划过生命的记忆。我在记忆中望见一个个生命,“他们,是流淌的”。
她的记者岁月与我的年纪相仿,当我还咿呀学语时,她却面临着一个深刻的考验。我没有经历过那场灾难,但我知道它有一个可怕的名字——非典。那是一场巨大的恐慌,是生命脆弱的体现,她在那次经历中感受到了生命,我在她的笔下体会到了勇气。在面对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睛时,她的心一颤,我的心也随着颤动。她忽然发现还有很多比死更困难的事,她怕了,旋即又不怕了;我惊了,而后又不惊了。职业的特殊性令她得以接触更多的人,更多的事,这些事磨砺着她,锻炼着她,使她更深刻地成长,使她的岁月得到了沉淀,她由青稚走向成熟,时光缓缓地推动着她。
那个小城上的创伤,深深触动了我,刺痛了我的心。在连续服毒事件的背后,那个最大的谜被解开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永远进不去。男孩目光中透露出的痛苦与冷漠,使她心疼并心酸。她轻轻抹去他的泪水,在那时,我看到的不是一个记者,而是一个有足够情感的活脱脱的人。我不知道是什么触动了我,让我深切记住了这一章,但我想,那时在我眼前的一定是个真实的柴静,冷静与且善良。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我无法不对她顿生敬慕,她的形象在我脑中一点点抽离、涣散,又重新聚集,似又多了些什么,让我不由得赞叹。在她的采访中,我发现了我从未经历过的东西,那些东西在我脑中凝聚,成为一架桥梁,连接我们的思想,让我和她达成共识。她的笔下记录的是一个个有故事的人,正像她说的一样,这些人“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而这些人的形象也同样深刻地留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无法忘怀。
她庆幸,有知己和同伴,可以在她孤独无助时做她坚强的后盾,他们的目光暖暖的,像太阳,铺满她整整六年的路。因为在意,他们去学她爱的歌;因为在乎,他们会在她面前脆弱。在他们面前,她渐渐学会真实。当记者的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岁月里,她收获了友谊,收获了一生最灿烂的年华。
我爱这年华,她也爱,比我更爱。我缓慢地翻过一页页,不知不觉到了最后一页。书,悄然合拢,我的心轻松、淡然。我莫名地感到某种忧伤袭来,那不知名的幽香氤氲在这空气中,笼绕在我心头。我忽地想起她写的那句话:“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我似乎有些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人生这场旅行,有快有慢,有早有晚,经受只是迟早的事罢了。
我默然去感受这世界,生命的目光永不消失,目光或洒下冷冷的银霜,或燃起炙热的火焰,它各异,它不同。但它们都在黑暗里等待着,等待着有人去寻找它们。我不知道有谁会去寻找它们,但我确乎明白有一个人,会为它们而奋斗,而努力,她会努力去寻觅,在黑暗和光明中往返,前进……
那触动我心灵的文字,记述着一个个一双双触动我心灵的目光,它直达我心灵最柔软的地方,给我一种信念,让我前进。目光下的故事,有苦涩,有辛酸,有泪水,有生命的感动,带给我最震撼的颤动。让我明白,目光的意义……
我看见,看见了,那触动我心的目光!
指导教师 黄忠
《看见》,前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首度出书讲述十年央视生涯,既是个人成长的告白书,也是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