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每天备课、上课、批作业、抓订正、辅导学生、联系家长……在别人看来,我整天忙忙碌碌,甚至有些单调枯燥。可是,我不这么认为。小学课堂是一片肥沃的研究田野,我可以在这片田野上辛勤地耕耘,播撒研究的种子,在每天的教学生活中发现精彩,认识儿童,寻找到教育的美好。走进课堂,走近研究2000年,我来到了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小学工作,那是坐落在太湖边的一所乡村学校。踏上讲台第二年,学校迎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每天备课、上课、批作业、抓订正、辅导学生、联系家长……在别人看来,我整天忙忙碌碌,甚至有些单调枯燥。可是,我不这么认为。小学课堂是一片肥沃的研究田野,我可以在这片田野上辛勤地耕耘,播撒研究的种子,在每天的教学生活中发现精彩,认识儿童,寻找到教育的美好。走进课堂,走近研究2000年,我来到了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小学工作,那是坐落在太湖边的一所乡村学校。踏上讲台第二年,学校迎来了区教育局的综合督导。我也没有在意,找来特级教师的教案,草草地备了一节课。学校请外校专家来听课,我一点儿也不慌张——有了特级教师的设计,教学肯定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可是,一上课我就傻眼了,设计的问题没人回应,硬着头皮请上班长,答案却游离于预设之外。
其他文献
育人方式转型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焦点问题,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乐学教室文化:儿童学习生态的重构”项目回应时代之需,从四类教室空间场域的打造、教室匹配课程的设计、课堂教学的改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四个方面入手,建设乐学教室文化,重构儿童学习生态,撬动育人方式转型,落实了立德树人、培养完整儿童的办学目标。
“成长语文”聚焦学生生命的成长,从生命成长视角出发设计教学活动。“成长语文”关注语文学习与学生个体成长之间的关系,其根本目标是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个体生命成长,帮助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能力和文化自觉等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引领学生形成灵动的语文心智、丰富的语文情感和健全的语文人格。“成长语文”的基本教学路径为语文知识奠基、语文活动支撑和生活阅读滋养。
面对培养素养的形势,教师必须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还应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将生长性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思维生长为核心,注重多元互动和合作,关注知识的生长点、断层点和发散点,促使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学习,掌握高效的终身学习的方法,以达到提升素养的目的。
作为学习元的“种子汉字”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化资源,支持贮存于汉字系统中的文化、思维、认知等都向儿童全面打开,使多重元素组成的学习支持系统如一个个支架出现在儿童汉字学习活动中,支持儿童循着汉字研究的生发点、深入点、延展点、能力点经历思考与实践,交互和融合,构建和创生,助推学习情感、动机、能力等如“神经元”似的不断发展、进化,从而由“学会”走向“会学”。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将“问学单”应用于复习课,可充分发挥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在“自问理学”“好问互学”“追问深学”“叩问固学”“创问延学”的过程中系统梳理、查漏补缺、综合提升。
中美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在职业与专业标准、课程结构与实施状况以及课程评价三个维度上存在建设依据、职业理念、教育重心、教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是否基于统一的职前教育专业标准、是否设置专门的实践课程、是否支持课程自主选修方式、是否容纳操作性课程评价等对中美学前教育课程效能具有重大影响。基于此,我国五年制高职在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上应该逐步建构职前教育的操作性专业标准,加强实践课程开发,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知识与品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为时代所需,更是未来之势。地理作为一门纵跨“自然”与“人文”两大领域的跨界学科,其“敦厚敏锐”的特质具有独具一格的育德条件,可在经验回归、文化点染与合作共建中得以彰显。
感受性学习通过外显的感知活动影响学生头脑内部的认知建构过程,具有重视经验积累、发展直觉思维、培养学科想象等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感受性学习,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学习体验,营造课堂氛围、鼓励感觉表达,优化教学方式、结合实践活动。
2020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数据表明,四年级学生语文学科总体表现稳中有升,高分段人数比例略有上升。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教师的课程观念、独立思考能力、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学秩序、学生的课程态度、作业量等因素与学业质量紧密相关。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要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注重兴趣、任务、情境等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价值;教师需要有批判
学习惯习是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背景知识储备、先行学习能力、现有阅读经验等方面惯习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场域理论中惯习对实践的反作用机制,引导学生的学习惯习发生转移迭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