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教學要通过物理实验来开展,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和手段,可见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但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学缺乏创新性、学生无法自主探究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方案。
关键词: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实验
不管是物理学科的课程目标还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对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都有明确要求。而现在学生对待物理实验的态度不容乐观,同时实验能力相对较弱,对物理实验的学习也不够深刻,从而导致在对物理实验题目进行解析时比较机械,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作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后果,是由于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1、实验经费不足、实验设备落后。学生实验不能按要求开设,有的实验只能在黑板上“做”,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物理学习兴趣不浓,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也使得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实验教学模式落后、僵化。现行中学物理实验往往在实验前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等全部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实验中无需探索研究,只需按部就班。学生在实验时无问题情境,没有以实验本身为诱因的认知需要。实验只为学生提供唯一的实验方案,要求达到统一标准,从而限制了学生思考的自由空间,不能发挥学生主体的创造性。如:有许多学生认为做实验就是按着课本上的实验步骤“依葫芦画瓢”,“无非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实验就是按教科书上的详细步骤操作”,“实验报告就是在现成的表格里填数据,把实验目的、原理、公式、结构抄一遍就了事了。”
3、学生之间合作意识较差。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不够,往往都是各自为战,不懂得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实验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增强学生们的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目前,有些实验课己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做,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最终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由于高考中实验只有笔试,不考实验操作,许多教师不想投入太多时间,学生也不爱做。
要改变现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在演示实验为中提高学生参与度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总结出来,实验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验规律得出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2、变传统的分组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
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分组进行实验的教学形式。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实验的观察能力、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
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准备、操作、总结只个阶段,内容一般以测量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由于教师安排过分周详,实验时,学生按照规定的实验步骤,测得几个数据即告完成。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有悖于时代对人才创新精神的要求。所以分组实验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由验证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的过渡中,教师的指导逐渐减少,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各种能力。
在实验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通过实验中的探究活动,体验到实验的乐趣,了解到科学方法,逐步树立起科学创新的精神。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帮助。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而不是去复制知识,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教师要强调评估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给出评估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3、开放实验室,增加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是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的着力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等。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外实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或协助下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课外实验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认真去完成,关键在于选择实验内容的组织安排,应注意选择有趣味性并与学生生活接近的实验内容,选择能与课堂教学配合的实验内容。另外,教科书上的科学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未知的,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活动去学习,从中发展探究能力。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有助于学生形成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入手来探索物理知识的好习惯。
作者简介:蒋涛(1984.4-),男,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育。
关键词: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实验
不管是物理学科的课程目标还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对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都有明确要求。而现在学生对待物理实验的态度不容乐观,同时实验能力相对较弱,对物理实验的学习也不够深刻,从而导致在对物理实验题目进行解析时比较机械,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作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后果,是由于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1、实验经费不足、实验设备落后。学生实验不能按要求开设,有的实验只能在黑板上“做”,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物理学习兴趣不浓,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也使得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实验教学模式落后、僵化。现行中学物理实验往往在实验前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等全部呈现给学生。学生在实验中无需探索研究,只需按部就班。学生在实验时无问题情境,没有以实验本身为诱因的认知需要。实验只为学生提供唯一的实验方案,要求达到统一标准,从而限制了学生思考的自由空间,不能发挥学生主体的创造性。如:有许多学生认为做实验就是按着课本上的实验步骤“依葫芦画瓢”,“无非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实验就是按教科书上的详细步骤操作”,“实验报告就是在现成的表格里填数据,把实验目的、原理、公式、结构抄一遍就了事了。”
3、学生之间合作意识较差。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不够,往往都是各自为战,不懂得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实验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增强学生们的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目前,有些实验课己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做,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最终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由于高考中实验只有笔试,不考实验操作,许多教师不想投入太多时间,学生也不爱做。
要改变现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在演示实验为中提高学生参与度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把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总结出来,实验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验规律得出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2、变传统的分组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
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分组进行实验的教学形式。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实验的观察能力、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
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准备、操作、总结只个阶段,内容一般以测量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由于教师安排过分周详,实验时,学生按照规定的实验步骤,测得几个数据即告完成。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有悖于时代对人才创新精神的要求。所以分组实验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由验证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的过渡中,教师的指导逐渐减少,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各种能力。
在实验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通过实验中的探究活动,体验到实验的乐趣,了解到科学方法,逐步树立起科学创新的精神。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帮助。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而不是去复制知识,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教师要强调评估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给出评估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3、开放实验室,增加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是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的着力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等。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外实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或协助下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课外实验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认真去完成,关键在于选择实验内容的组织安排,应注意选择有趣味性并与学生生活接近的实验内容,选择能与课堂教学配合的实验内容。另外,教科书上的科学规律,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未知的,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活动去学习,从中发展探究能力。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有助于学生形成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入手来探索物理知识的好习惯。
作者简介:蒋涛(1984.4-),男,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