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村民自治、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能力,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成效。
田间种植的茶树绿意盎然,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臭水沟不见了踪影,邻里矛盾纠纷越来越少……走进雅安市名山区茅河镇,一派欣欣向荣的田园美景映入眼帘,村民们往来忙碌,追赶春日的好时光。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共建幸福和谐家园。在雅安市,通过建立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着力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幅和谐有序、乡风文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自治推动共建共享
每到采茶季节,茅河镇田间地头全是茶农忙碌的身影。作为中国茶苗之乡,近年来茅河镇大力发展茶产业,实现了产业兴旺、群众富裕。但是,该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矛盾纠纷、治安隐患也有所增加,乡村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问题如何破解?茅河镇集思广益,从提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调处能力着手,组建“茶源义警”。目前,该镇以村 (社区) 为单位,坚持“自愿义务”的原则,共组建8支300余人的“茶源义警”队伍,积极发动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和热心群众等参与基层治理,重点做好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
茅河镇村民杨崇建就是“茶源义警”成员之一,他介绍:“2021年以来,‘茶源义警’已经累计开展森林防灭火巡查、隐患排查1300余次,处置解决矛盾纠纷21起,逐步探索出一套‘社呼村应、义警处置’的工作机制,村里矛盾纠纷少了,群众满意度高了,大家的精气神更足了!”
提升群众自治能力,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也有好办法。近年来,九襄镇各行政村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创新实行“五联共建+爱心超市+文明积分”治理模式,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维护环境卫生、共建美丽新村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积分奖励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去年我参与维护环境卫生等积了480分,换了4袋化肥。今年,我要发动全家人一起义务扫地,把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得到更多积分。”九襄镇三强村村民曹勇信心满满地定下了今年的“目标”。
以法治实现定纷止争
今年3月18日上午,茅河镇香水村村民王某某向该镇茶产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 (以下简称“调委会”)赠送了一面印有“握手言和 排忧解难”字样的锦旗,以此表达对调委会依法、公平、公正调解的感谢。
时间回溯到春节前,王某某为紧急避险,驾车将郑某家房屋卷帘门、楼梯等撞坏,从而引发双方矛盾。双方当事人向调委会申请调解,调委会受理后,多次前往事故现场查看受损情况,并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制订了调解方案。在调委会和村干部的共同调解下,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
茅河镇茶产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从当地知名人士、“一村一法律顾问”、法律工作者等人群中择优聘请调解员36名,积极开展矛盾调处。去年以来,调委会依托“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全覆盖监测全镇,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处理信访事件8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60余起,完成随手调500余件,案件调解率达100%,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村。
不仅仅是茅河镇,汉源县九襄镇作为雅安市人口第一大镇,针对镇情复杂、乱象问题突出的实际,积极增强乡村法治能力建设。为此,该镇积极探索开展“阳光问政”活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社会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前进。通过举办“阳光问政”活动,该镇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40条,回应热点问题410个,解决群众诉求268件。
以德治浸润文明乡风
一面面掩映在村庄院落的文化墙,引导着村民崇尚文明;一个个先进典型事例,激励着村民崇德向善;一个个精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着群众的生活……在九襄镇,乡村治理离不开德治的“涵养”与“教化”。
近年来,九襄镇注重培育文明乡风、淳善家风和和谐民风,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统筹开展“和谐九襄·文明共创”“俭养德·诚立身”“九襄好人我来选”等系列活动,提高村民道德水平,弘扬社会文明新风。
九襄镇党委组织委员李宇靖介绍:“我们还在每个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五会组织’,并且每月定期举办公民道德讲堂,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家庭’‘九襄好人’等道德模范评选,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除了九襄镇,100多公里外的茅河镇,德治的“春风”也在徐徐吹来。
该镇主动吸纳辖区内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和有威望的老人,组建了一支“一呼俱应”的模范队伍,积极开展德治宣传、引导,达到“选准一人、引领一群、带动一片”的效果。同时,依托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風气。此外,该镇还以“全民读书”系列活动为契机,依托农家书屋平台,推动德育文化进庭院、进课堂、进暑期,让德治素养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作者单位/中共雅安市委组织部) (责编/蒋筱青)
田间种植的茶树绿意盎然,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臭水沟不见了踪影,邻里矛盾纠纷越来越少……走进雅安市名山区茅河镇,一派欣欣向荣的田园美景映入眼帘,村民们往来忙碌,追赶春日的好时光。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共建幸福和谐家园。在雅安市,通过建立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着力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幅和谐有序、乡风文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自治推动共建共享
每到采茶季节,茅河镇田间地头全是茶农忙碌的身影。作为中国茶苗之乡,近年来茅河镇大力发展茶产业,实现了产业兴旺、群众富裕。但是,该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矛盾纠纷、治安隐患也有所增加,乡村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问题如何破解?茅河镇集思广益,从提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调处能力着手,组建“茶源义警”。目前,该镇以村 (社区) 为单位,坚持“自愿义务”的原则,共组建8支300余人的“茶源义警”队伍,积极发动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和热心群众等参与基层治理,重点做好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
茅河镇村民杨崇建就是“茶源义警”成员之一,他介绍:“2021年以来,‘茶源义警’已经累计开展森林防灭火巡查、隐患排查1300余次,处置解决矛盾纠纷21起,逐步探索出一套‘社呼村应、义警处置’的工作机制,村里矛盾纠纷少了,群众满意度高了,大家的精气神更足了!”
提升群众自治能力,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也有好办法。近年来,九襄镇各行政村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创新实行“五联共建+爱心超市+文明积分”治理模式,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维护环境卫生、共建美丽新村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积分奖励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去年我参与维护环境卫生等积了480分,换了4袋化肥。今年,我要发动全家人一起义务扫地,把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得到更多积分。”九襄镇三强村村民曹勇信心满满地定下了今年的“目标”。
以法治实现定纷止争
今年3月18日上午,茅河镇香水村村民王某某向该镇茶产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 (以下简称“调委会”)赠送了一面印有“握手言和 排忧解难”字样的锦旗,以此表达对调委会依法、公平、公正调解的感谢。
时间回溯到春节前,王某某为紧急避险,驾车将郑某家房屋卷帘门、楼梯等撞坏,从而引发双方矛盾。双方当事人向调委会申请调解,调委会受理后,多次前往事故现场查看受损情况,并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制订了调解方案。在调委会和村干部的共同调解下,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
茅河镇茶产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从当地知名人士、“一村一法律顾问”、法律工作者等人群中择优聘请调解员36名,积极开展矛盾调处。去年以来,调委会依托“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全覆盖监测全镇,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处理信访事件8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60余起,完成随手调500余件,案件调解率达100%,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村。
不仅仅是茅河镇,汉源县九襄镇作为雅安市人口第一大镇,针对镇情复杂、乱象问题突出的实际,积极增强乡村法治能力建设。为此,该镇积极探索开展“阳光问政”活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社会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前进。通过举办“阳光问政”活动,该镇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40条,回应热点问题410个,解决群众诉求268件。
以德治浸润文明乡风
一面面掩映在村庄院落的文化墙,引导着村民崇尚文明;一个个先进典型事例,激励着村民崇德向善;一个个精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着群众的生活……在九襄镇,乡村治理离不开德治的“涵养”与“教化”。
近年来,九襄镇注重培育文明乡风、淳善家风和和谐民风,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统筹开展“和谐九襄·文明共创”“俭养德·诚立身”“九襄好人我来选”等系列活动,提高村民道德水平,弘扬社会文明新风。
九襄镇党委组织委员李宇靖介绍:“我们还在每个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五会组织’,并且每月定期举办公民道德讲堂,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家庭’‘九襄好人’等道德模范评选,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除了九襄镇,100多公里外的茅河镇,德治的“春风”也在徐徐吹来。
该镇主动吸纳辖区内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和有威望的老人,组建了一支“一呼俱应”的模范队伍,积极开展德治宣传、引导,达到“选准一人、引领一群、带动一片”的效果。同时,依托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風气。此外,该镇还以“全民读书”系列活动为契机,依托农家书屋平台,推动德育文化进庭院、进课堂、进暑期,让德治素养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作者单位/中共雅安市委组织部) (责编/蒋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