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语文老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才是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呢?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方式,教学效率不但涉及到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还关系到学生提高兴趣、汲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操的效果,因此备受关注。本文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作业、课堂导入形式、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手段、课后合理作业等五个方面来探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作业
1.预习作业目的要明确。课前要让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教师应先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怎样设计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了教师提的问题,学生还会想到哪些问题等,教师都要全面考虑。因此,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前必须充分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同时预习作业的内容要和课堂的内容紧密联系,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定。
2.预习作业要精,要有一定实在的内容。如一些研究性预习尽可能不布置,因为学生大多是一个在家,遇到困难,不好交流讨论,起不到预习效果。所以我布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预习作业时,只要求掌握字词和课文讲了几件事。同时学生预习作业成果要及时给予赞赏,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才能培养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想预习,想展示。
3.预习作业要把好尺度。尺度定高了,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往往半途而废,达不到预习效果。尺度定的太低,学生解决问题太容易,又会产生轻视心理,也不利于今后的学习。比如讲授《乡愁》前,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题目:(1)查找资料,了解余光中及创作情况,了解现代诗的特点。(2)朗读课文,抓住意象。(3)本文借意象要抒发什么情感?(4)预习作业要有检查有落实。在检查时,面要广,质要高,以“严”来把关。
二、课堂导入形式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已成为众多研究者思考的问题。而课堂导入这个环节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更易接受新知识,还可以起到渗透主题、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本文结合一些优秀的课堂导入案例对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进行了探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春》中,我这样设计情境: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春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8分钟后五个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春花、春草的;有用画的方式画出五幅图画;有五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孩子们的嬉戏。有同学到前面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了学生方法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是尊重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这样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课堂教学内容
合适的教学内容是一堂语文课最起码的要求,而确定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根据语言来进行,因为“语言”既是“形式”又是“内容”。语文老师要能快速地找到文中能引发学生感悟的语言点,带领学生遵循阅读规律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内涵,触摸作者的心灵,体味文章的意味,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
1.重在理解课文介绍的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教材’”。这种设计以课文内容为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说了什么”为主要目的。例如课文是议论文的,教学内容就是“理解题目含义,概括段落大意,领会文章的主旨”;课文是记叙文的,教学内容就是“梳理文章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体会这些景物有多么美、人物有什么品德”;课文是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就是“介绍了对象的哪些方面,突出了什么特点”。
2.通过一篇课文,学习读文章、揣摩思考问题的路径,领会文章的写法,也就是“用教材‘教’”。经过多年的浸染,今天,“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的观念差不多已经被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可以说,“用教材‘教’”的难度不在观念,而在于具体操作,即如何借助一系列教学活动,把“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到实处。
3.以课文作为引子,借题发挥,讨论社会问题。语文教学的主要教材是一篇篇课文,这些课文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如历史、哲学、政治、艺术、自然,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想和議论。如有的教师可能本来敏于思考、长于议论,自然也会把这种习惯带到课堂教学中,以课文所涉及到的某个问题为焦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或当下的每个问题。
四、课堂教学手段:科学利用多媒体,发挥教学最佳效果
传统的教学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多媒体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这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活动画面配上悦耳的音乐,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比较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教会了学生观察比较。我在《春》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强化各方面能力、扩大视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也自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较好提高。
五、课后合理作业
课程标准提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练习,强化训练,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补救,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把练习分成三种形式:独立完成的练习、游戏、讨论合作的练习。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练习形式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一些比较困难的题目,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也顺利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我们应该相信,如果我们在运用过程中能时时注意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这一点,以人为本,扬长避短,这些举措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定能定能创设出五彩缤纷的课堂,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门,唤醒学生创造的天性,让学生个性在多彩的语文课上轻舞飞扬,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课前预习作业
1.预习作业目的要明确。课前要让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教师应先做到心中有数。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怎样设计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了教师提的问题,学生还会想到哪些问题等,教师都要全面考虑。因此,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前必须充分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同时预习作业的内容要和课堂的内容紧密联系,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定。
2.预习作业要精,要有一定实在的内容。如一些研究性预习尽可能不布置,因为学生大多是一个在家,遇到困难,不好交流讨论,起不到预习效果。所以我布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预习作业时,只要求掌握字词和课文讲了几件事。同时学生预习作业成果要及时给予赞赏,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才能培养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想预习,想展示。
3.预习作业要把好尺度。尺度定高了,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往往半途而废,达不到预习效果。尺度定的太低,学生解决问题太容易,又会产生轻视心理,也不利于今后的学习。比如讲授《乡愁》前,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题目:(1)查找资料,了解余光中及创作情况,了解现代诗的特点。(2)朗读课文,抓住意象。(3)本文借意象要抒发什么情感?(4)预习作业要有检查有落实。在检查时,面要广,质要高,以“严”来把关。
二、课堂导入形式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已成为众多研究者思考的问题。而课堂导入这个环节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更易接受新知识,还可以起到渗透主题、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本文结合一些优秀的课堂导入案例对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进行了探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春》中,我这样设计情境: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春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8分钟后五个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春花、春草的;有用画的方式画出五幅图画;有五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孩子们的嬉戏。有同学到前面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了学生方法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是尊重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这样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课堂教学内容
合适的教学内容是一堂语文课最起码的要求,而确定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根据语言来进行,因为“语言”既是“形式”又是“内容”。语文老师要能快速地找到文中能引发学生感悟的语言点,带领学生遵循阅读规律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内涵,触摸作者的心灵,体味文章的意味,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
1.重在理解课文介绍的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教材’”。这种设计以课文内容为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文“说了什么”为主要目的。例如课文是议论文的,教学内容就是“理解题目含义,概括段落大意,领会文章的主旨”;课文是记叙文的,教学内容就是“梳理文章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体会这些景物有多么美、人物有什么品德”;课文是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就是“介绍了对象的哪些方面,突出了什么特点”。
2.通过一篇课文,学习读文章、揣摩思考问题的路径,领会文章的写法,也就是“用教材‘教’”。经过多年的浸染,今天,“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的观念差不多已经被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可以说,“用教材‘教’”的难度不在观念,而在于具体操作,即如何借助一系列教学活动,把“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到实处。
3.以课文作为引子,借题发挥,讨论社会问题。语文教学的主要教材是一篇篇课文,这些课文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如历史、哲学、政治、艺术、自然,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阅读这些文章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想和議论。如有的教师可能本来敏于思考、长于议论,自然也会把这种习惯带到课堂教学中,以课文所涉及到的某个问题为焦点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历史或当下的每个问题。
四、课堂教学手段:科学利用多媒体,发挥教学最佳效果
传统的教学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多媒体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这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活动画面配上悦耳的音乐,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比较过程形象地展现出来,教会了学生观察比较。我在《春》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强化各方面能力、扩大视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也自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较好提高。
五、课后合理作业
课程标准提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练习,强化训练,及时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补救,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把练习分成三种形式:独立完成的练习、游戏、讨论合作的练习。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练习形式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一些比较困难的题目,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也顺利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我们应该相信,如果我们在运用过程中能时时注意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这一点,以人为本,扬长避短,这些举措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定能定能创设出五彩缤纷的课堂,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门,唤醒学生创造的天性,让学生个性在多彩的语文课上轻舞飞扬,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