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评教是我国目前高等院校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手段之一,评教结果被广泛运用于教师职称评定、教师荣誉评选、教师岗位定级、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各方面与教师的关切度越来越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学生参与评教存在争议。支持者认为大学生具备足够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能够做出符合预期的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反对者则更多地担忧这种行为对于教师心理、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要求和质量的影响,比如说迁就和迎合学生,删减教学内容,降低难度等。更有教师直呼“师尊何存”。
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日常教学中实习实训的比例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学生普遍反映课业任务加重。关注高职学生评教,可以及时为教学改革与实践过程提供反馈信息。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配额抽样,抽取台州职业技术学院180名在校大学生(见表1)。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55份,有效率86.1%。
一学生评教态度与对评教的认识
在评教态度上,本文从学生阅读评教指标和各项指标作答情况两方面进行调查。在认真阅读评教系统各项指标的占到83%,没有阅读的占到17%;评教过程中认真对待,独立完成的占总数的84%。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待评教还是严肃认真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为完成任务,草草了事的学生。
与敷衍了事的情况相类似的还有学生对于评教作用的认识。在回答“评教结果与教师职业前途有无关系的问题”时,有27.7%的学生认为评教结果与教师职业前途有很大关系,会认真对待。而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的则占了31%,其余的41.3%的人选择了不是十分清楚评教结果与教师前途之间是否有关系。这里,且不去论评教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否真的有关系、有多少关系,至少可以说明的问题是,学生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不知道这一行为的意义是什么,又何以让他们认真对待,这是很致命的问题。
二学生最看重的指标
受成长背景、个人兴趣、能力专长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门课程同一位教师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诸多的差异之中,肯定又存在一些共通的东西,值得为人师者去关注。在关于学生依据哪些情况为考量进行评教时,根据排名由高到低,分别为: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形象、与教师个人关系的好坏、布置作业的多少、考试通过的难易程度以及点名次数的多少(见表2)。
1教师因素
从表中不难看出,在学生心目中占据最大比重的还是教师的个人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语言谈吐、衣着打扮、人格魅力等,两者相加比重占到了60%。调查结果既切合了评教的初衷,又吻合了社会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为人师表”的角色期望。
2师生关系
教学行为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特别是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等理念方法的运用,师生之间信息交流更为频繁。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看重,笔者认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尤其当学生愿意成为沟通双方中的主动方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不言而喻了。
同样是师生关系,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选择“给本系教师打高分”;1%的学生选择“给外系教师打高分”;有92%的同学选择“客观的评价”。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评教的过程中没有什么“门户之见”。
3课程因素
选择布置作业的多少、考试通过的难易程度以及点名次数的多少三项的比例总计达到28%,接近三成。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作为学生希望轻轻松松拿到学分毕业,符合人之常情。只是在这背后,又暗含了“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部分人反对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的理由,在这里也多少站得住脚———怀着评教结果能够好一点的预期,作业少一点、要求低一点等等以迎合学生。这样的作用机制下,评教不是提升了教学质量,而是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教师对学生评教的潜在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之所以用“潜在影响”这一概念是考虑到学生评教的时间为课程接近尾声的学期末,在课程成绩评定出来之前,任课老师已经能够得到学生的评教结果反馈了。这一部分的调查内容关注这一情况下,学生是否会顾虑到教师在知道评价结果后的反应而对评教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及顾虑到影响之后的行为选择。
1学生对评教结果与自身关系的看法及选择
调查统计的结果是,有108名学生表示不会担心评教结果出来之后,会对自身产生影响,占69.7%。有47名学生表示会担心评教结果出来,可能会对自己造成某些影响,占30.3%。在这47名學生中,有24名学生认为可能的影响是教师在得知评教结果后会“报复学生”;5名学生认为可能的后果是教师会改进自身的教学;有18名同学选择了“其他”,认为会有影响,但是说不清楚影响的形式和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认为“教师报复学生”的24名学生中,有7名学生选择“违背自身意愿,给好评”,占29.2%;2名学生选择“不怕报复,给差评”,占8.3%;有15名学生选择“坚持原则,客观评价”,占62.5%。详见表3。
超过三成学生认为评教结果会给自己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负向的。这一结果难免让人遗憾,学生每学期参加评价,对于评教结果的公布形式和评教结果的用途却不甚了解。学校评教的组织部门,有必要在学生当中进行全面的解释说明。不过,欣慰之处是即使面对可能的负面影响,超七成的学生会选择不受其影响。
2学生如何处理教师对评教有所暗示的情况
本次调查中学生选择出现一边倒的趋势,有88%的被调查者表示无论老师暗示与否都会客观评价,并不会因这些外因而违背自己的原则。而将近5%的被调查者在老师暗示学生给好评的情况下表示会给老师好评,而7%的人则选择了反而会给老师差评。虽然老师暗示评教时要给高分,但是真正会因此实行的学生很少,相反选择给差评的学生反而比给好评的学生多,说明学生对老师暗示的这种行为也是非常不能接受的。
3教師给分情况对学生评教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的学生选择“自己学习成绩好就给好评”;有2%的学生选择“成绩差说明老师教学差给差评”;有94%的学生选择“没关系,客观评价”。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在评教的过程中总体上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同时也存在学生不了解评教的作用,甚至担心评教之后教师会采取报复。在此,笔者有几点建议:
关于评教组织部门。校方评教组织部门在学生当中开展评教作用、意义、结果发布形式等内容的宣传,提高学生对评教的认识,更好的参与到评教活动当中,为教学改革尽一份力。
关于教师。调查结果呈现学生评教时最主要的评价依据还是教师的个人业务素质。教师应该坚持自身的职业操守,不被评教结果牵着鼻子走。笔者个人的体会是,课程开始之初跟学生沟通清楚所有的设计、环节、任务及其要求,最重要的是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执行者———“知其然”,还可以参与某些部分决策的制定———“知其所以然”。实际的效果是,即便是任务较重、要求很高,学生乐于接受,完成之后收获成就感,能够理解教师的初衷。为此,非常有必要在教师中形成面向学生进行课程第一课说课的良好风气。
关于评教本身。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让学校的教与学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相衔接。应该看到的是,评教过程只是针对某一学期而进行的。这时候的学生其所学知识还没有机会接受实践检验。真正到工作岗位之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使用情况,更能反映出课程和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加入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与评教结果的结合,使对课程建设和教师教学的评价更加立体丰满。
参考文献
[1]陈国海.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3).
[2]魏红,胡祖莹.影响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4(1).
[3]宋李新,包锡妹,赵雷.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6).
[4]李芳.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2).
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日常教学中实习实训的比例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学生普遍反映课业任务加重。关注高职学生评教,可以及时为教学改革与实践过程提供反馈信息。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配额抽样,抽取台州职业技术学院180名在校大学生(见表1)。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55份,有效率86.1%。
一学生评教态度与对评教的认识
在评教态度上,本文从学生阅读评教指标和各项指标作答情况两方面进行调查。在认真阅读评教系统各项指标的占到83%,没有阅读的占到17%;评教过程中认真对待,独立完成的占总数的84%。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待评教还是严肃认真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为完成任务,草草了事的学生。
与敷衍了事的情况相类似的还有学生对于评教作用的认识。在回答“评教结果与教师职业前途有无关系的问题”时,有27.7%的学生认为评教结果与教师职业前途有很大关系,会认真对待。而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的则占了31%,其余的41.3%的人选择了不是十分清楚评教结果与教师前途之间是否有关系。这里,且不去论评教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否真的有关系、有多少关系,至少可以说明的问题是,学生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不知道这一行为的意义是什么,又何以让他们认真对待,这是很致命的问题。
二学生最看重的指标
受成长背景、个人兴趣、能力专长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门课程同一位教师都会有不同的评价。这诸多的差异之中,肯定又存在一些共通的东西,值得为人师者去关注。在关于学生依据哪些情况为考量进行评教时,根据排名由高到低,分别为: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形象、与教师个人关系的好坏、布置作业的多少、考试通过的难易程度以及点名次数的多少(见表2)。
1教师因素
从表中不难看出,在学生心目中占据最大比重的还是教师的个人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语言谈吐、衣着打扮、人格魅力等,两者相加比重占到了60%。调查结果既切合了评教的初衷,又吻合了社会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为人师表”的角色期望。
2师生关系
教学行为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特别是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等理念方法的运用,师生之间信息交流更为频繁。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看重,笔者认为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尤其当学生愿意成为沟通双方中的主动方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不言而喻了。
同样是师生关系,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选择“给本系教师打高分”;1%的学生选择“给外系教师打高分”;有92%的同学选择“客观的评价”。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评教的过程中没有什么“门户之见”。
3课程因素
选择布置作业的多少、考试通过的难易程度以及点名次数的多少三项的比例总计达到28%,接近三成。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作为学生希望轻轻松松拿到学分毕业,符合人之常情。只是在这背后,又暗含了“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部分人反对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的理由,在这里也多少站得住脚———怀着评教结果能够好一点的预期,作业少一点、要求低一点等等以迎合学生。这样的作用机制下,评教不是提升了教学质量,而是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教师对学生评教的潜在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之所以用“潜在影响”这一概念是考虑到学生评教的时间为课程接近尾声的学期末,在课程成绩评定出来之前,任课老师已经能够得到学生的评教结果反馈了。这一部分的调查内容关注这一情况下,学生是否会顾虑到教师在知道评价结果后的反应而对评教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及顾虑到影响之后的行为选择。
1学生对评教结果与自身关系的看法及选择
调查统计的结果是,有108名学生表示不会担心评教结果出来之后,会对自身产生影响,占69.7%。有47名学生表示会担心评教结果出来,可能会对自己造成某些影响,占30.3%。在这47名學生中,有24名学生认为可能的影响是教师在得知评教结果后会“报复学生”;5名学生认为可能的后果是教师会改进自身的教学;有18名同学选择了“其他”,认为会有影响,但是说不清楚影响的形式和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认为“教师报复学生”的24名学生中,有7名学生选择“违背自身意愿,给好评”,占29.2%;2名学生选择“不怕报复,给差评”,占8.3%;有15名学生选择“坚持原则,客观评价”,占62.5%。详见表3。
超过三成学生认为评教结果会给自己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负向的。这一结果难免让人遗憾,学生每学期参加评价,对于评教结果的公布形式和评教结果的用途却不甚了解。学校评教的组织部门,有必要在学生当中进行全面的解释说明。不过,欣慰之处是即使面对可能的负面影响,超七成的学生会选择不受其影响。
2学生如何处理教师对评教有所暗示的情况
本次调查中学生选择出现一边倒的趋势,有88%的被调查者表示无论老师暗示与否都会客观评价,并不会因这些外因而违背自己的原则。而将近5%的被调查者在老师暗示学生给好评的情况下表示会给老师好评,而7%的人则选择了反而会给老师差评。虽然老师暗示评教时要给高分,但是真正会因此实行的学生很少,相反选择给差评的学生反而比给好评的学生多,说明学生对老师暗示的这种行为也是非常不能接受的。
3教師给分情况对学生评教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的学生选择“自己学习成绩好就给好评”;有2%的学生选择“成绩差说明老师教学差给差评”;有94%的学生选择“没关系,客观评价”。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在评教的过程中总体上能够做到客观公正。同时也存在学生不了解评教的作用,甚至担心评教之后教师会采取报复。在此,笔者有几点建议:
关于评教组织部门。校方评教组织部门在学生当中开展评教作用、意义、结果发布形式等内容的宣传,提高学生对评教的认识,更好的参与到评教活动当中,为教学改革尽一份力。
关于教师。调查结果呈现学生评教时最主要的评价依据还是教师的个人业务素质。教师应该坚持自身的职业操守,不被评教结果牵着鼻子走。笔者个人的体会是,课程开始之初跟学生沟通清楚所有的设计、环节、任务及其要求,最重要的是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执行者———“知其然”,还可以参与某些部分决策的制定———“知其所以然”。实际的效果是,即便是任务较重、要求很高,学生乐于接受,完成之后收获成就感,能够理解教师的初衷。为此,非常有必要在教师中形成面向学生进行课程第一课说课的良好风气。
关于评教本身。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让学校的教与学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相衔接。应该看到的是,评教过程只是针对某一学期而进行的。这时候的学生其所学知识还没有机会接受实践检验。真正到工作岗位之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使用情况,更能反映出课程和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否。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加入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与评教结果的结合,使对课程建设和教师教学的评价更加立体丰满。
参考文献
[1]陈国海.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3).
[2]魏红,胡祖莹.影响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4(1).
[3]宋李新,包锡妹,赵雷.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6).
[4]李芳.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