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高级阶段,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价值原则,以共同富裕为基本价值目标,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关注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强调按贡献进行初次分配,重视社会调剂原则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凸显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正原则。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社会公正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4-0017-0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高级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先进的政治意识、合理的制度设计和积极的政治实践,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政治权利,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供政策支持和价值指引,旨在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公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是一种根本区别于以往政治文明的新型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决定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基本生产关系,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尽管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实际的经济条件,并且就目前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形势来说,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水平、社会财富储备等方面要比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优势。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相对落后并不能否定生产资料公有制对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和促进作用及其社会进步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本质区别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根本需要,而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则表现为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满足少数人对财富的贪婪欲望。相对于社会主义价值定位和价值目标的社会进步性,资本主义财富分配不公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最终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直至导致社会的崩溃。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在社会进步方面的相对性和局限性。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优越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广泛性、真实性和进步性又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性。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但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需要。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政治动力和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公正的政策取向保证了经济组织成员的平等地位,满足了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政治需要,调动了他们——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同时,由于生产关系总是集中地反映在政治关系上,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就意味着政治主客体关系的协调发展。政治关系的和谐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全社会蓬勃向上的社会机制和社会环境的逐步形成,影响着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善,从而最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将社会财富的蛋糕日益做大,为社会公正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追求社会公正价值的同时兼顾了效率目标。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价值原则,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的逐步实现,符合社会公正的保证规则
人民群众是否能够真正享有政治权利并得到保障也是判断政治文明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人民政治权利的实现和保障问题不但是民主的实质内容,也是政治文明的核心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有各项民主权利和管理国家的权力,确保多数人的利益和政治权利,确保多数人的意志为国家的最高意志。因此,人民当家作主原则在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中处于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民当家作主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所不能比拟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确立使人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并且不断向纵深拓展,确保了人们在人格尊严上的政治平等和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政治自由,实现了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的统一,为社会公正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基本权利保证。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公有制为主体和消灭剥削的前提下,实现了基本的机会平等和按贡献分配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又是消灭剥削、压迫和一切不平等现象的重要前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再存在,剥削已经基本被消灭。阶级社会历史上由于生产资料占有不同而产生的严重的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状况得到改变。在这种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切实保证了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和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种平等竞争的公正环境,保证社会成员在教育、就业等生存和发展方面不但享有机会起点的平等,而且享有机会过程的平等。
由于社会成员之间在个人禀赋、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职业状况等方面的差别,机会平等是具体的和有差别的,也不是抽象和绝对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机会平等理念与准则的坚持与追求为社会公正提供了事前的准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国家干预和政府行政确立了按贡献进行初次分配的原则,保证了机会平等基础上初次分配的社会公正。鉴于平均主义大锅饭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造成的恶劣影响,社会主义在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根据社会成员的具体贡献进行有所差别的初次分配。这“一方面体现了平等的理念(尤其是平等的劳动权利);另一方面更体现了自由的理念,充分尊重并承认了个体人对于社会各自不同的具体贡献。”(吴忠民:《社会公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这对于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社会效率,实现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按贡献进行分配原则的实行为社会公正提供了物质积累。这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以按资本分配为主体,残忍地扼杀劳动人民“按劳分配”诉求的分配原则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性。
第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社会调剂,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凸显了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公正性和进步性
社会主义社会从本质上说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加公正的社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关心机会平等和程序公正,更加重视结果的公正,强调要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质文明解决利益生成的问题,政治文明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利益分配问题,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理顺分配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社会主义社会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目标。因此,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尤其注重运用社会调剂原则在立足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运用国家政权这一强制性手段,去处理不同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利益关系活动,对初次分配后的社会利益格局进行干预和调整,使广大社会成员普遍地不断得到发展所带来的收益,以确保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目标的最终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社会调剂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再次分配中的执行和使用有助于社会整合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公正价值的彰显。
总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阶级基础之上,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价值原则,以社会公正为基本价值目标,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关注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强调按贡献进行初次分配,重视社会调剂原则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在确保社会整体利益增长的同时,为社会成员利益要求和各项权利的基本满足提供价值规范、制度保证和行为支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社会进步性。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社会公正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4-0017-0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高级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先进的政治意识、合理的制度设计和积极的政治实践,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政治权利,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供政策支持和价值指引,旨在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公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是一种根本区别于以往政治文明的新型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决定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基本生产关系,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尽管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实际的经济条件,并且就目前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形势来说,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水平、社会财富储备等方面要比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优势。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相对落后并不能否定生产资料公有制对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和促进作用及其社会进步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本质区别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根本需要,而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则表现为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满足少数人对财富的贪婪欲望。相对于社会主义价值定位和价值目标的社会进步性,资本主义财富分配不公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最终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直至导致社会的崩溃。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在社会进步方面的相对性和局限性。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优越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广泛性、真实性和进步性又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合理性。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但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需要。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政治动力和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公正的政策取向保证了经济组织成员的平等地位,满足了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政治需要,调动了他们——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同时,由于生产关系总是集中地反映在政治关系上,政治文明的发展,也就意味着政治主客体关系的协调发展。政治关系的和谐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全社会蓬勃向上的社会机制和社会环境的逐步形成,影响着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善,从而最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将社会财富的蛋糕日益做大,为社会公正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追求社会公正价值的同时兼顾了效率目标。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价值原则,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的逐步实现,符合社会公正的保证规则
人民群众是否能够真正享有政治权利并得到保障也是判断政治文明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人民政治权利的实现和保障问题不但是民主的实质内容,也是政治文明的核心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有各项民主权利和管理国家的权力,确保多数人的利益和政治权利,确保多数人的意志为国家的最高意志。因此,人民当家作主原则在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中处于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民当家作主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具有资本主义民主所不能比拟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确立使人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并且不断向纵深拓展,确保了人们在人格尊严上的政治平等和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政治自由,实现了政治平等和政治自由的统一,为社会公正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基本权利保证。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公有制为主体和消灭剥削的前提下,实现了基本的机会平等和按贡献分配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又是消灭剥削、压迫和一切不平等现象的重要前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再存在,剥削已经基本被消灭。阶级社会历史上由于生产资料占有不同而产生的严重的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状况得到改变。在这种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切实保证了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和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种平等竞争的公正环境,保证社会成员在教育、就业等生存和发展方面不但享有机会起点的平等,而且享有机会过程的平等。
由于社会成员之间在个人禀赋、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职业状况等方面的差别,机会平等是具体的和有差别的,也不是抽象和绝对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机会平等理念与准则的坚持与追求为社会公正提供了事前的准备。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国家干预和政府行政确立了按贡献进行初次分配的原则,保证了机会平等基础上初次分配的社会公正。鉴于平均主义大锅饭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造成的恶劣影响,社会主义在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根据社会成员的具体贡献进行有所差别的初次分配。这“一方面体现了平等的理念(尤其是平等的劳动权利);另一方面更体现了自由的理念,充分尊重并承认了个体人对于社会各自不同的具体贡献。”(吴忠民:《社会公正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这对于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社会效率,实现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按贡献进行分配原则的实行为社会公正提供了物质积累。这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以按资本分配为主体,残忍地扼杀劳动人民“按劳分配”诉求的分配原则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性。
第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社会调剂,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凸显了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公正性和进步性
社会主义社会从本质上说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加公正的社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关心机会平等和程序公正,更加重视结果的公正,强调要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质文明解决利益生成的问题,政治文明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利益分配问题,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理顺分配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社会主义社会以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目标。因此,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尤其注重运用社会调剂原则在立足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运用国家政权这一强制性手段,去处理不同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利益关系活动,对初次分配后的社会利益格局进行干预和调整,使广大社会成员普遍地不断得到发展所带来的收益,以确保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目标的最终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社会调剂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再次分配中的执行和使用有助于社会整合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公正价值的彰显。
总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阶级基础之上,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价值原则,以社会公正为基本价值目标,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关注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强调按贡献进行初次分配,重视社会调剂原则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在确保社会整体利益增长的同时,为社会成员利益要求和各项权利的基本满足提供价值规范、制度保证和行为支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社会进步性。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