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分子作用机制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NNI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充质干细胞(MSC)不但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而且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或作为新兴的基因治疗载体在肿瘤局部持续高效地表达外源基因,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MSC也可通过促进肿瘤间质重构和肿瘤血管形成、抑制肿瘤局部机体免疫以及改变肿瘤表型而促进肿瘤生长.相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SC的来源、异质性、肿瘤细胞微环境或其他未知因素有关。

其他文献
放化综合治疗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基本治疗策略.近期研究表明同期放化疗在生存率等方面优于序贯治疗,已成为局部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模式,但是尚无具体放化结合模式指导临床治疗.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目前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同期放化治疗加入诱导或巩固化疗、同期放化疗中放疗分割方式的改变、同期放化疗中化疗方式及方案的选择、同期放化疗加入分子靶向治疗。
肾癌的药物治疗目前仍以免疫化学治疗为主,单纯化疗也有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目前的标准化疗方案.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使肾癌的治疗发生了改变,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temsirolimus)和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如贝伐单抗)等已成为肾癌的一线治疗选择。
期刊
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多种肿瘤如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肾癌、胶质母细胞瘤等,取得良好的疗效.主要表现为提高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21-基因复发评分芯片是一种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工具,通过检测21种基因并计算复发分数(RS),从而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组来判断预后.与现有的几种判断预后工具相比较,21-基因芯片有着更大的优势,与传统预后因素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性。
新辅助放化疗目前已成为临床Ⅱ、Ⅲ期直肠癌的标准辅助治疗方式。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部分可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即切除的样本中不存在癌细胞。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取消手术治疗后仍获得较好的生存率。临床是否可以通过筛选取消部分患者的手术治疗,以避免术中及术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及不良反应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2-(2-巯基乙醇)-3-甲基-1,4-萘醌(Cpd5)在体内外均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诱导凋亡.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尤其是Cdc25磷酸酶诱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持续磷酸化,负调节c-myc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并影响相关基因表达,抑制细胞生长.CpdS抑制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活性,抑制核糖体S6激酶磷酸化,抑制cAMP效应元件介导的基因表
期刊
调强放疗(IMRT)在剂量学和放射生物效应方面较传统放疗技术具有优势,已成为鼻咽癌放疗的主流.中晚期鼻咽癌单纯放疗的疗效较差,放化疗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目前同步放化疗逐渐成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但诱导化疗和辅助化疗的价值及其与同步放化疗之间的不同组合模式有待明确。
胆道癌唯一可治愈的方法是完全的手术切除,然而仅有10%的患者才适合手术,在这些患者中,肿瘤复发率又很高,所以,对于大部分胆道系统癌患者来说,全身化疗就成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虽然Ⅲ期临床随机研究很少,但是一致性的一线化疗方案正在出现,包括经典的细胞毒药物化疗和很有发展前景的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