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从理雅各的“生存心态”角度对《论语》注疏进行了文本分析,理雅各对中国文化的评价都与其文化身份相关。其在注疏中对中国文化的表达和评价主要受其基督徒身份的影响。
关键词:《论语》 理雅各 注疏 文化评价
一、引言
《论语》是“民族文化中一些核心理念和价值体系的稳定载体。”到目前为止中西方译者所译的《论语》译本有几十本之多。在这些译本中理雅各译本一直以来在西方享有盛名,并被西方公認为标准译本。理雅各译本为什么在西方如此被推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现在国家大力提倡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传播,本文以理雅各《论语》译本为研究对象,以期能为国学经典的翻译找到一些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论语》翻译的研究有侧重于从语言现象的,有侧重于译者文化身份的 也有侧重于译本对比的, 还有从话语角度进行研究的。虽然《论语》研究众多,但研究视角大多雷同:多侧重于原文和译文的对比。而对理雅各《论语》译本中的注疏鲜有学者论及。本文得益于前人对《论语》翻译的多角度研究,将研究点聚焦在《论语》译本中的注疏。本文中的注疏主要指《论语》译本中的脚注。目前对理雅各《论语》注疏研究的学者主要王辉和岳峰。这两位学者认为翻译研究中不能忽视注释,对于研究译者和西方读者研习中国文化都有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理雅各的《论语》是被西方奉为 “标准译本”,在西方流传较广。相比较其他译本,理雅各《论语》译本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大量采用注疏。其注疏不仅深重倚赖中国儒家学者的著作,更是融入了其对中国文化的见解和评价。但也正是由于有这些评价的存在,使得众多学者认为理雅各对中国文化存在偏见,认为理雅各并不认可中国的儒家文化。这样的评价是否有使偏颇?本文拟从较客观的角度来阐述理雅各《论语》注疏中的文化评价。
三、从生存心态角度解读理雅各《论语》注疏
Habitus是由法国人类学家布迪厄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高宣扬学者将其译为“生存心态”。布迪厄认为生存心态是一种虚拟系统,它只是在参照某种处境时才有所体现[8]。处境造就了习性、习性也造就了处境。根据我所具有的习性,我会在同样处境中看到或看不到某些事物。由于看到或看不到这些事物,我会做或不做某些事情。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译者的“生存心态”在碰到异质文化时会得到激发,并在其作品中显露出来。西方儒家学者在研究中国文化时显现出来的“生存心态”是件值得关注的事情。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理雅各《论语》译文过多的批判了中国文化,认为理雅各对中国文化是不认可的。本文拟从“生存心态”对理雅各的《论语》注疏进行解读,以期能可观公正的看待这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使。理雅各在语言形式、名物释义上参照这些中文注疏。但除此之外,理氏还增加了文化对比与评价。本文主要着重于从理雅各《论语》注疏中的文化评价来阐释译者的“生存心态”对注疏的的影响。在《论语 泰伯第八》的第十九章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理雅各注疏)The praise of Yao. No doubt, Yao, as he appears in Chinese annals, is a fit object of admiration, but if Confucius had had a right knowledge of, and reverence for, Heaven, he could not have spoken as he does here. Grant that it is only the visible heaven overspreading all, to which he compares Yao, even that is sufficiently absurd. 孔子非常崇拜尧舜,在泰伯第十八章时就发出了:“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认为尧舜之所以得天下是百姓众望所归。在这章里孔子继续感叹尧帝的伟大,将尧帝与天相提并论。理雅各从小就接受基督教教育,是名虔诚的基督徒。在理雅各眼里,“上帝”以外的任何崇拜都是不可理解的。所以当他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发现中国儒家文化这么崇拜尧帝就忍不住对此进行评价:在中国史书上尧无疑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如果孔子对“上帝”有正确的理解,且崇拜上帝,他就不会如此推崇尧帝。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类似的文化对比及冲突有多处。如果割裂理雅各的文化背景来评论其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就难免会陷于偏颇。但如果在研究译者时能考虑其“生存心态”,就能较公允的看待理雅各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在研究理雅各《论语》注疏时不能绕开其基督徒身份,又不能仅仅局限于其文化身份。从“生存心态”角度来解读理雅各《论语》就能较为可观公正的理解其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四、结语
本论文从“生存心态”角度对理雅各《论语》注疏里的文化评价进行了文本分析,认为理雅各论语《注疏》里的文化评价是由于理雅各文化身份在异质文化参照下所做的反应。对理雅各的研究不能脱离跨文化背景,如此才能不失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对中国文化的译介。
参考文献:
[1] 曾记, , 当代《论语》翻译研究的理论图景—兼评首届《论语》翻译研讨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12.9: 22-27.
[2] 理雅各,论语大学中庸 (M),上海三联书店,2014.1:1.
[3]张继文,《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兼议《论语》三译本(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51-53.
[4] 章亚琼,《理雅各文化身份研究—以《论语》英译为例》(J),重庆三峡大学学报,2012.4:92-94.
[5] 王辉,理雅各、庞德《论语》译本比较(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9:140-144.
[6] 王建,权力话语视角下《论语》英译本的对比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2.4:97-103 .
[7 ]岳峰,理雅各与韦利的《论语》英译本中风格与译者动机及境遇的关系(J), 外国语言文学,2009.2: 102-109.
[8] 皮埃尔·布尔迪厄 / 罗杰·夏蒂埃,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7.
[9] 皮埃尔·布尔迪厄 / 罗杰·夏蒂埃,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8.
[10] 理雅各,论语 大学 中庸(M),上海三联书店,2014:9.
作者简介:魏淑仙(1976—),硕士,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翻译和文化。
关键词:《论语》 理雅各 注疏 文化评价
一、引言
《论语》是“民族文化中一些核心理念和价值体系的稳定载体。”到目前为止中西方译者所译的《论语》译本有几十本之多。在这些译本中理雅各译本一直以来在西方享有盛名,并被西方公認为标准译本。理雅各译本为什么在西方如此被推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现在国家大力提倡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传播,本文以理雅各《论语》译本为研究对象,以期能为国学经典的翻译找到一些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论语》翻译的研究有侧重于从语言现象的,有侧重于译者文化身份的 也有侧重于译本对比的, 还有从话语角度进行研究的。虽然《论语》研究众多,但研究视角大多雷同:多侧重于原文和译文的对比。而对理雅各《论语》译本中的注疏鲜有学者论及。本文得益于前人对《论语》翻译的多角度研究,将研究点聚焦在《论语》译本中的注疏。本文中的注疏主要指《论语》译本中的脚注。目前对理雅各《论语》注疏研究的学者主要王辉和岳峰。这两位学者认为翻译研究中不能忽视注释,对于研究译者和西方读者研习中国文化都有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理雅各的《论语》是被西方奉为 “标准译本”,在西方流传较广。相比较其他译本,理雅各《论语》译本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大量采用注疏。其注疏不仅深重倚赖中国儒家学者的著作,更是融入了其对中国文化的见解和评价。但也正是由于有这些评价的存在,使得众多学者认为理雅各对中国文化存在偏见,认为理雅各并不认可中国的儒家文化。这样的评价是否有使偏颇?本文拟从较客观的角度来阐述理雅各《论语》注疏中的文化评价。
三、从生存心态角度解读理雅各《论语》注疏
Habitus是由法国人类学家布迪厄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高宣扬学者将其译为“生存心态”。布迪厄认为生存心态是一种虚拟系统,它只是在参照某种处境时才有所体现[8]。处境造就了习性、习性也造就了处境。根据我所具有的习性,我会在同样处境中看到或看不到某些事物。由于看到或看不到这些事物,我会做或不做某些事情。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译者的“生存心态”在碰到异质文化时会得到激发,并在其作品中显露出来。西方儒家学者在研究中国文化时显现出来的“生存心态”是件值得关注的事情。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理雅各《论语》译文过多的批判了中国文化,认为理雅各对中国文化是不认可的。本文拟从“生存心态”对理雅各的《论语》注疏进行解读,以期能可观公正的看待这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使。理雅各在语言形式、名物释义上参照这些中文注疏。但除此之外,理氏还增加了文化对比与评价。本文主要着重于从理雅各《论语》注疏中的文化评价来阐释译者的“生存心态”对注疏的的影响。在《论语 泰伯第八》的第十九章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理雅各注疏)The praise of Yao. No doubt, Yao, as he appears in Chinese annals, is a fit object of admiration, but if Confucius had had a right knowledge of, and reverence for, Heaven, he could not have spoken as he does here. Grant that it is only the visible heaven overspreading all, to which he compares Yao, even that is sufficiently absurd. 孔子非常崇拜尧舜,在泰伯第十八章时就发出了:“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认为尧舜之所以得天下是百姓众望所归。在这章里孔子继续感叹尧帝的伟大,将尧帝与天相提并论。理雅各从小就接受基督教教育,是名虔诚的基督徒。在理雅各眼里,“上帝”以外的任何崇拜都是不可理解的。所以当他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发现中国儒家文化这么崇拜尧帝就忍不住对此进行评价:在中国史书上尧无疑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如果孔子对“上帝”有正确的理解,且崇拜上帝,他就不会如此推崇尧帝。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发现类似的文化对比及冲突有多处。如果割裂理雅各的文化背景来评论其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就难免会陷于偏颇。但如果在研究译者时能考虑其“生存心态”,就能较公允的看待理雅各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在研究理雅各《论语》注疏时不能绕开其基督徒身份,又不能仅仅局限于其文化身份。从“生存心态”角度来解读理雅各《论语》就能较为可观公正的理解其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四、结语
本论文从“生存心态”角度对理雅各《论语》注疏里的文化评价进行了文本分析,认为理雅各论语《注疏》里的文化评价是由于理雅各文化身份在异质文化参照下所做的反应。对理雅各的研究不能脱离跨文化背景,如此才能不失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对中国文化的译介。
参考文献:
[1] 曾记, , 当代《论语》翻译研究的理论图景—兼评首届《论语》翻译研讨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12.9: 22-27.
[2] 理雅各,论语大学中庸 (M),上海三联书店,2014.1:1.
[3]张继文,《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兼议《论语》三译本(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51-53.
[4] 章亚琼,《理雅各文化身份研究—以《论语》英译为例》(J),重庆三峡大学学报,2012.4:92-94.
[5] 王辉,理雅各、庞德《论语》译本比较(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9:140-144.
[6] 王建,权力话语视角下《论语》英译本的对比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2.4:97-103 .
[7 ]岳峰,理雅各与韦利的《论语》英译本中风格与译者动机及境遇的关系(J), 外国语言文学,2009.2: 102-109.
[8] 皮埃尔·布尔迪厄 / 罗杰·夏蒂埃,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7.
[9] 皮埃尔·布尔迪厄 / 罗杰·夏蒂埃,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8.
[10] 理雅各,论语 大学 中庸(M),上海三联书店,2014:9.
作者简介:魏淑仙(1976—),硕士,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翻译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