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电下乡”是一项旨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针对性惠及农民利益的政策,制定之初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然而,该政策在全国全面推行一年有余,所取得成果和政府预计目标相差甚大,这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将概述家电下乡政策的推行现状,分析家电下乡“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并为更好的推进这一财政政策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家电下乡;现状;原因分析;反思与建议
“三农”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也一直是近年财政工作的重心所在。于是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农村医保、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可见我国政府对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意图和决心,同时这些民心工程也深得民心。然而,家电下乡政策在试点过后全面推行一年有余,效果却不令人满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这一政策的审析和反思。
1 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现状
从2007年起,政府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进行家电下乡试点,2009年2月,“家电下乡”政策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中央政府计划在该政策全面推行的4年时间里,也就是到2013年,基本使农村主要的家电产品拥有率达到城市2000年的水平,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4.8亿台,销售金额6200亿元。但是,家电下乡产品的实际消费量远远低于预期。政策效果的不尽如人意。面对拥有2.3亿户农村家庭的巨大消费市场,政府显然没有找到真正启动新一轮农村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显露出家电下乡政策本身的缺陷和对农村市场的不适应性。
2 家电下乡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2.1农民收入增速缓慢
众所周知,我国农民从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以后的几年里,收入出现显著的增长。然而在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工业、发展城市之后,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就慢了下来,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城乡差距愈拉愈大,有专家甚至称城乡收入差距可达到六倍水平,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迅速,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农民收入增长的持续放缓。
2.2农村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家电产品使用离不开相应的消费环境和条件,目前,不少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如缺电缺水、电视信号不强、电网老化、电压不稳定、电价高;很多农村尚没有安装广播电视接收装置,电视信号微弱,甚至收不到电视节目;农村饮用自来水的比例还很低,部分用上自来水的村往往不能保证正常供水。以上种种原因阻碍了家电商品在农村的快速普及,抑制了农民对相关家电商品的消费需求
2.3政策制定未充分结合国情
由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重心一直在东部,东部农村的经济发展明显处于优势,其居民收入也处于全国上层水平,西部地区则经济发展滞后,居民收入普遍较低,那么中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的程度,还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都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这就造成了下乡家电销售量的地区差异。而财政部等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显然是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2.4具体执行上的纰漏
一方面,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家电产品的售后服务点基本集中在县城以上的城市,乡镇一级基本上没有特约维修点,当农民所购买的家电出现质量问题时难以及时得到解决,他们带问题家电到城里的厂家指定维修站点进行维修距离较远。不方便。到集镇上家电修理部维修,又不能充分体现下乡家电的优势。另一方面,下乡家电的产品品质存在隐忧。
2.5政策主体监控不完善,一些企业和商家出现投机行为。
销售网点开具发票不及时,转移销售以及擅自规定中标产品价格。据相关媒体报道,部分基层销售网点认为,家电下乡产品本身销售利润较低,还要开具正式发票,使得他们几乎无利可获,所以他们要么不给农民开发票,要么开发票不及时。而且媒体调查还发现,家电下乡产品对于厂家和商家而言,由于价格过于透明而利润很低。因此厂家在给导购员的销售提成方面比普通机型要少2/3左右,因而影响导购员的积极性,出现了较多的转移销售情况。
3 家电下乡政策现状的反思及建议
“家电下乡”政策出台以来,影响范围之广,公众知晓度之高,已经起到了提振信心、引导调节市场的作用,下一步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本文前面已经分析了家电下乡政策存在的现状和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3.1加大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持续的城镇化进程是家电企业的最大发展机遇。家电的普及使用,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农村生产力和消费能力提高密切相关。建议研究推动加快农村社区化城镇化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气、水等公用产品的供应。
3.2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市场规律。以价格机制为基础的定价和国家财政的补贴,可以使农民买到与商品价值对等的产品甚至是物超所值的产品。市场机制中竞争机制的引进,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引用高新技术,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优胜劣汰,公平竞争,营造一个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有利可图的厂家鱼龙混珠,以次充好使国家的政策得到有效的发挥
3.3完善售后服务,扩大“家电下乡”政策的宣传。建议加大对“家电下乡”的宣传力度,确保农民明确家电下乡产品购买的程序,了解优惠政策,对“家电下乡”产品质量的信心,杜绝“家电下乡产品是落后产品,是旧机改新的”的状况。强化销售企业的宣传责任。
3.4完善政策、简化程序,强化以企业为主的服务体系。目前执行的“家电下乡”政策政府行政成本过大、资源虚耗。建议简化政策,取消地方设立备案或前设审核门槛。同时,以大类别产品进行招标,减少收取过多保证金造成企业的资金压力。
3.5建议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建立更为严格的采购监督机制,制定更加明确的采购监督程序,必要时可以进行立法,确保质优价廉且适合农村市场的产品成为家电下乡产品,使农民切实得到实惠,进而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家电下乡;现状;原因分析;反思与建议
“三农”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也一直是近年财政工作的重心所在。于是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农村医保、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可见我国政府对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意图和决心,同时这些民心工程也深得民心。然而,家电下乡政策在试点过后全面推行一年有余,效果却不令人满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这一政策的审析和反思。
1 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现状
从2007年起,政府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进行家电下乡试点,2009年2月,“家电下乡”政策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中央政府计划在该政策全面推行的4年时间里,也就是到2013年,基本使农村主要的家电产品拥有率达到城市2000年的水平,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4.8亿台,销售金额6200亿元。但是,家电下乡产品的实际消费量远远低于预期。政策效果的不尽如人意。面对拥有2.3亿户农村家庭的巨大消费市场,政府显然没有找到真正启动新一轮农村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显露出家电下乡政策本身的缺陷和对农村市场的不适应性。
2 家电下乡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2.1农民收入增速缓慢
众所周知,我国农民从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以后的几年里,收入出现显著的增长。然而在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工业、发展城市之后,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就慢了下来,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城乡差距愈拉愈大,有专家甚至称城乡收入差距可达到六倍水平,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迅速,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农民收入增长的持续放缓。
2.2农村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家电产品使用离不开相应的消费环境和条件,目前,不少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如缺电缺水、电视信号不强、电网老化、电压不稳定、电价高;很多农村尚没有安装广播电视接收装置,电视信号微弱,甚至收不到电视节目;农村饮用自来水的比例还很低,部分用上自来水的村往往不能保证正常供水。以上种种原因阻碍了家电商品在农村的快速普及,抑制了农民对相关家电商品的消费需求
2.3政策制定未充分结合国情
由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重心一直在东部,东部农村的经济发展明显处于优势,其居民收入也处于全国上层水平,西部地区则经济发展滞后,居民收入普遍较低,那么中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发展的程度,还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都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这就造成了下乡家电销售量的地区差异。而财政部等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显然是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2.4具体执行上的纰漏
一方面,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家电产品的售后服务点基本集中在县城以上的城市,乡镇一级基本上没有特约维修点,当农民所购买的家电出现质量问题时难以及时得到解决,他们带问题家电到城里的厂家指定维修站点进行维修距离较远。不方便。到集镇上家电修理部维修,又不能充分体现下乡家电的优势。另一方面,下乡家电的产品品质存在隐忧。
2.5政策主体监控不完善,一些企业和商家出现投机行为。
销售网点开具发票不及时,转移销售以及擅自规定中标产品价格。据相关媒体报道,部分基层销售网点认为,家电下乡产品本身销售利润较低,还要开具正式发票,使得他们几乎无利可获,所以他们要么不给农民开发票,要么开发票不及时。而且媒体调查还发现,家电下乡产品对于厂家和商家而言,由于价格过于透明而利润很低。因此厂家在给导购员的销售提成方面比普通机型要少2/3左右,因而影响导购员的积极性,出现了较多的转移销售情况。
3 家电下乡政策现状的反思及建议
“家电下乡”政策出台以来,影响范围之广,公众知晓度之高,已经起到了提振信心、引导调节市场的作用,下一步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本文前面已经分析了家电下乡政策存在的现状和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3.1加大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持续的城镇化进程是家电企业的最大发展机遇。家电的普及使用,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农村生产力和消费能力提高密切相关。建议研究推动加快农村社区化城镇化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气、水等公用产品的供应。
3.2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市场规律。以价格机制为基础的定价和国家财政的补贴,可以使农民买到与商品价值对等的产品甚至是物超所值的产品。市场机制中竞争机制的引进,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引用高新技术,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优胜劣汰,公平竞争,营造一个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有利可图的厂家鱼龙混珠,以次充好使国家的政策得到有效的发挥
3.3完善售后服务,扩大“家电下乡”政策的宣传。建议加大对“家电下乡”的宣传力度,确保农民明确家电下乡产品购买的程序,了解优惠政策,对“家电下乡”产品质量的信心,杜绝“家电下乡产品是落后产品,是旧机改新的”的状况。强化销售企业的宣传责任。
3.4完善政策、简化程序,强化以企业为主的服务体系。目前执行的“家电下乡”政策政府行政成本过大、资源虚耗。建议简化政策,取消地方设立备案或前设审核门槛。同时,以大类别产品进行招标,减少收取过多保证金造成企业的资金压力。
3.5建议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建立更为严格的采购监督机制,制定更加明确的采购监督程序,必要时可以进行立法,确保质优价廉且适合农村市场的产品成为家电下乡产品,使农民切实得到实惠,进而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