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索半湿润偏旱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07—2010年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在渭北旱塬旱农试验站,研究了不同沟垄集雨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
【机 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半湿润偏旱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冬小麦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节水增产效果,于2007—2010年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在渭北旱塬旱农试验站,研究了不同沟垄集雨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3个沟垄集雨处理,分别是垄上覆盖地膜+沟内不覆盖(P1)、沟内覆盖小麦秸秆(P2)、沟内覆盖液体地膜(P3)处理,以传统平作(CK)为对照。P1、P2和P3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生育前期0~20 cm和20~100 cm的土壤贮水量,其中以P2处理蓄水保墒效果最显著,P3处理由于液态地膜的降解,仅在小麦生长前期有一定的蓄水保墒作用,在小麦的生长后期与P1处理无显著差异;各沟垄集雨处理100~200 cm土壤贮水量与CK无差异。P2处理对冬小麦平均株高和生物量影响最大,3年平均株高和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6.7%和60.3%。以P2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3年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对照提高39.3%和35.6%;且P1和P3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二元沟垄集雨覆盖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在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生产中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长方案使用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前降调节天数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黄体生成素(I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对体外受精结
以陆地棉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和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 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了能检测到稳定的株高QTL,将三个代换系群体(BC5F3, BC5F3:4和BC5F3:5)在5个环境中种植,2009年和2010
以江苏种植的代表性水稻品种类型为材料,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于江苏沛县(34.7°N)、东海(34.5°N)、宿豫(34.0°N)、建湖(33.4°N)、扬州(32.4°N)、昆山(31.3°
试验以美棉33B为材料,于2007年和2009年在江苏南京(32°02′N,118°50′E)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防雨棚的水泥池中进行.以正常灌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5%)为对照,于棉花中部
宁麦9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广泛的适应性及抗小麦黄花叶病、赤霉病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江苏淮南麦区小麦育种的重要亲本.为了解
利用2个耐盐和2个盐敏感的陆地棉品种,分别设置对照和4% (40 g L–1)浓度NaCl溶液处理三叶期幼苗,处理72 h后调查盐害指数,测定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
采用人工气候箱内培养皿培养,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在萌发期以80、120、150和175 g L–1PEG-6000水溶液处理31个高粱品种,旨在根据高粱品种萌发期对不同干旱胁迫程
植酸含量与植酸酶活性是影响铁、锌等微量元素生物有效性的关键因子。2009—2010和2010—2011年度,在河南安阳种植212个黄淮麦区代表性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分析其籽粒植酸含量
以宜单629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年在湖北武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和地膜覆盖对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及其性能参数的调节效应以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促
通过EMS诱变普通小麦品系H261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斑点叶突变体LF2010。在自然条件下, 该突变体在三叶期叶片基部开始出现黄色斑点, 随后逐步扩散到全片叶、叶鞘、颖壳和麦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