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晕厥 病因及诊疗 预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032
研究对象
我科2005~2010年共收治24例以晕厥为首发症状住院病人,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24~75岁,平均495岁。24例均突然发作,且18例为首发,一次发作时间5~8分钟;有诱因13例,酒后1例,体位改变2例,精神刺激2例;临床表现为头晕11例,同时存在高血压病5例,心悸4例,糖尿病1例,冠心病5例,均有面色苍白,有便意1例,无自觉症状1例,疼痛2例。
研究方法
心源性、血管源性、脑源性、代谢性及原因不明心源性占368%,血管抑制性晕厥占2317%,代谢性晕厥占1158%,脑源性晕厥占52%,其他反射性晕厥占315%,病因不明者占20%。
心源性晕厥:常有冠心病、心律失常——致使心舒张受限或心肌收缩力减弱的病变,存在心内排血受阻的疾病,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长Q-T综合征、病窦。
脑源性晕厥:主要出现在癫痫、癔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轻微脑外伤、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
疼痛性晕厥:当剧烈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引起面部和咽喉部疼痛,发生时可引起晕厥,主要是由于剧痛血管减少,心排出量降低和脑灌注的减少。
情景相关晕厥:排尿性晕厥、咳嗽性晕厥。
直立性低血压所致晕厥。
危险分层
病人发生晕厥后,到急诊室的时候,通常症状已经消失,但其中一部分人死亡危险性比较高。
讨 论
心源性晕厥比其他类型的晕厥死亡率更高,研究显示,因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引起的晕厥患者的死亡率是其他原因所引导起的晕厥的2倍。校正多因素后,任何原因引起的晕厥患者发生死亡的相对危险比(HR)是127,发生致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的(HR)是106,心源性晕厥患者发生上述三种情况的相对危险比分别是201、266和201。
不明原因晕厥也增加了死亡的危险性,血管迷走神经性、体位性低血性或药源性晕厥患者发生死亡,心肌梗死或者冠心病的危险不比非晕厥患者高。
因此,检查主要目的之一是在鉴别出哪些具有高危心律失常和猝死危险的病人,患者应当住院观察和治疗,晕厥发生心率失常或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①异常心电图。②年龄>45岁。③室性心率失常的病史。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史。
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33%~5%发生主要心律失常,有3~4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率是455%~63%,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1年死亡率是11%~18%,而3~4个危险因素的患者显著升高为273%~37%。
我科已治疗24例病人中,脑源性15例,医源性9例,血管源性占3例,代谢性1例,其他反射性2例,原因不明3例,快慢综合征8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于心律失常,另1例2个月随访猝死,2年随诊仍有发作,不同病因晕厥其预后不同。
诸多文献报道[1,2,3],心源性晕厥的病死率显著高于不明原因晕厥和其他原因晕厥。不明原因的晕厥预后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的复发率高达204%,明显高于心源性晕厥患者70%的复发率,但病死率仅为10%,显著低于心源性晕厥患者90%的病死率,提示不明原因晕厥的远期预后相对良好。
不同治疗措施对晕厥预后的影响不同,对快速性室性心率失常晕厥的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射频消融及植入ICD,临床研究显示,接受ICD治疗组的病死率或猝死率明显低于未接受ICD治疗组。本组资料结果显示,植入ICD治疗的室速或室颤所致晕厥患者的病死率低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晕厥患者的病死率(154%对320%),因此对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患者,应首选导管射频消融进行根治,如手术不成功或不能接受消融术时应选择植入ICD并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从而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对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是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
其他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晕厥病因的诊断是一项综合性诊断,除了详细询问病史和系统体格检查外,更需借助实验检查为诊断提供依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直立倾斜试验是成为晕厥病因诊断的常规诊查手段,但阻性检测率较低,有时需借助心内电生理检查得以明确。尽管如此,临床上仍有30%的晕厥原因得不到确定。
神经元性晕厥:对于不经常发作神经心脏性晕厥和没有从事高温作业的患者,非药物治疗就够了,包括告诉病人避免诱因。如果有前期症状时应立即躺下休息,肢体等长收缩锻炼能够增强静脉回流可预防晕厥,增加钠和液体的摄入可减少晕厥。
神经元性晕厥的治疗:通常有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水的摄入为2L/日,钠的摄入为27g/日。体育锻炼进行肢体等长收缩等。药物:氟氢可的松01~02mg,1次/日;米多君25~10mg,3次/日;选择性5-羟色胺摄取抑制剂,如帕罗丙汀20mg,1次/日。其他如永久性心脏起博器(DDD型)、体位性弹力袜、氟氢可的松米多君等也有好处。
对于不经常发生神经心源性晕厥和没有从事高危作业的患者,通常给予非药物治疗,能避免诱发。
参考文献
1 杜军保.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断.中国医刊,2002,37(6):8-10.
2 杜军保,张清友.晕厥的病因及分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1-3.
3 陈永红,杜军保.心源性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7-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032
研究对象
我科2005~2010年共收治24例以晕厥为首发症状住院病人,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24~75岁,平均495岁。24例均突然发作,且18例为首发,一次发作时间5~8分钟;有诱因13例,酒后1例,体位改变2例,精神刺激2例;临床表现为头晕11例,同时存在高血压病5例,心悸4例,糖尿病1例,冠心病5例,均有面色苍白,有便意1例,无自觉症状1例,疼痛2例。
研究方法
心源性、血管源性、脑源性、代谢性及原因不明心源性占368%,血管抑制性晕厥占2317%,代谢性晕厥占1158%,脑源性晕厥占52%,其他反射性晕厥占315%,病因不明者占20%。
心源性晕厥:常有冠心病、心律失常——致使心舒张受限或心肌收缩力减弱的病变,存在心内排血受阻的疾病,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长Q-T综合征、病窦。
脑源性晕厥:主要出现在癫痫、癔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轻微脑外伤、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
疼痛性晕厥:当剧烈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引起面部和咽喉部疼痛,发生时可引起晕厥,主要是由于剧痛血管减少,心排出量降低和脑灌注的减少。
情景相关晕厥:排尿性晕厥、咳嗽性晕厥。
直立性低血压所致晕厥。
危险分层
病人发生晕厥后,到急诊室的时候,通常症状已经消失,但其中一部分人死亡危险性比较高。
讨 论
心源性晕厥比其他类型的晕厥死亡率更高,研究显示,因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引起的晕厥患者的死亡率是其他原因所引导起的晕厥的2倍。校正多因素后,任何原因引起的晕厥患者发生死亡的相对危险比(HR)是127,发生致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的(HR)是106,心源性晕厥患者发生上述三种情况的相对危险比分别是201、266和201。
不明原因晕厥也增加了死亡的危险性,血管迷走神经性、体位性低血性或药源性晕厥患者发生死亡,心肌梗死或者冠心病的危险不比非晕厥患者高。
因此,检查主要目的之一是在鉴别出哪些具有高危心律失常和猝死危险的病人,患者应当住院观察和治疗,晕厥发生心率失常或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①异常心电图。②年龄>45岁。③室性心率失常的病史。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史。
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33%~5%发生主要心律失常,有3~4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率是455%~63%,没有危险因素的患者1年死亡率是11%~18%,而3~4个危险因素的患者显著升高为273%~37%。
我科已治疗24例病人中,脑源性15例,医源性9例,血管源性占3例,代谢性1例,其他反射性2例,原因不明3例,快慢综合征8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于心律失常,另1例2个月随访猝死,2年随诊仍有发作,不同病因晕厥其预后不同。
诸多文献报道[1,2,3],心源性晕厥的病死率显著高于不明原因晕厥和其他原因晕厥。不明原因的晕厥预后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的复发率高达204%,明显高于心源性晕厥患者70%的复发率,但病死率仅为10%,显著低于心源性晕厥患者90%的病死率,提示不明原因晕厥的远期预后相对良好。
不同治疗措施对晕厥预后的影响不同,对快速性室性心率失常晕厥的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射频消融及植入ICD,临床研究显示,接受ICD治疗组的病死率或猝死率明显低于未接受ICD治疗组。本组资料结果显示,植入ICD治疗的室速或室颤所致晕厥患者的病死率低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晕厥患者的病死率(154%对320%),因此对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患者,应首选导管射频消融进行根治,如手术不成功或不能接受消融术时应选择植入ICD并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从而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对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是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
其他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晕厥病因的诊断是一项综合性诊断,除了详细询问病史和系统体格检查外,更需借助实验检查为诊断提供依据。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直立倾斜试验是成为晕厥病因诊断的常规诊查手段,但阻性检测率较低,有时需借助心内电生理检查得以明确。尽管如此,临床上仍有30%的晕厥原因得不到确定。
神经元性晕厥:对于不经常发作神经心脏性晕厥和没有从事高温作业的患者,非药物治疗就够了,包括告诉病人避免诱因。如果有前期症状时应立即躺下休息,肢体等长收缩锻炼能够增强静脉回流可预防晕厥,增加钠和液体的摄入可减少晕厥。
神经元性晕厥的治疗:通常有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水的摄入为2L/日,钠的摄入为27g/日。体育锻炼进行肢体等长收缩等。药物:氟氢可的松01~02mg,1次/日;米多君25~10mg,3次/日;选择性5-羟色胺摄取抑制剂,如帕罗丙汀20mg,1次/日。其他如永久性心脏起博器(DDD型)、体位性弹力袜、氟氢可的松米多君等也有好处。
对于不经常发生神经心源性晕厥和没有从事高危作业的患者,通常给予非药物治疗,能避免诱发。
参考文献
1 杜军保.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断.中国医刊,2002,37(6):8-10.
2 杜军保,张清友.晕厥的病因及分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1-3.
3 陈永红,杜军保.心源性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