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是学好知识的有力保证。本文研究的是高中化学多元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学生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中的使用,主要目的在于分析这些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习方法 多元 分析 有效性
进入高中阶段不仅是化学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明显增强、理论性知识和高科技信息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都大大提高。因此,学生应改进学习方法,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学好高中化学。
一、用实验带动学习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晓这一点,再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活动。作为一名教师,首要任务便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手段明确其学习目的,古语有云“三军可夺帅,人不可无志。”目的是一个人采取行动的导航。同时贯彻一个科学科目教师应有的义务,那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从事化学研究既有宏观的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事实,包括微观粒子的组成、结构和变化,当然还有各种化学实验和理论的知识。教材的内容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向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践,尤其重视学生发展基础的普及。因而,通过不断地根据教材上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动手动脑的重要。比如在《有机化学基础》中,关于乙炔的制取以及性质实验,这是一个基础的实验探究,给出了实验装置图,但是却在药品的用量和配置上留有较大的空间给学生思考,还增加了除去杂质的装置,贴近绿色生活的概念,如此让学生在实验的目的下必须亲力亲为,减低其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教。”开放式教学目的:一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改变了学生“等、靠、要”的被动情形,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历练,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与合作性。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提倡“圆桌教学”,即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师生间平等、民主地探讨问题,和谐、融洽地教和学。使“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活泼、生动、积极的探究式教与学。三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优良品质,掌握了正确的科学方法。学生通过探索知识的奥妙来尝试成功的甜蜜,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更大程度地挖掘学习潜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系统化和结构化原则,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的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用到具体的学科上也是如此。古今贯通,各种现象之间的对比已成为近年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基本题型和要求,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借助三本必修教材把各种现象集合起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比如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焰色反应,哪些常见的反应产生的物质是固体,哪些排出的是气体,哪些是分解反应,哪些是可置换反应。通过横纵联系、比较以及通过联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联系,建立起知识网络和知识结构。
同时学会分析各种反应的类型以及特征。比如“原电池原理”,教材指明给学生提供了所需要的实验用品,但是只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很浅显的电学知识从实验药品中选出适当的材料,独立设计一个原电池,并画出装置图,笔者在课堂请学生做这个演示实验的时候,不仅让他们学得了原电池的原理,还让学生对电极反应跟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所了解,这就是因为笔者在上化学课伊始,就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网络意识。
四、自我总结
首先要学会及时总结。做到每课总结,每周总结,每单元总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总结单元重要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现象、用途、存在、制取方法和鉴别等(如元素化合物各单元的学习)。自行推导相关计算公式,推导相关变化规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学习)。通过自行推导,对重点、主干知识体系将有深刻认识,会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知识。其次要集中对比,加强记忆。如常见物质的颜色、俗名、实验现象等易混零散的知识,可以自行归纳到一起,对比记忆。常见的化学计算题也可集中在一起,体会守恒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平均值法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运用。
总之,高中化学学习以它特有的魅力为学生形成更大的吸引力,教师在探究各种方式的同时要钻研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普及探究性学习,让化学课堂变得更有科学味道和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下,发现各种学习方法的可行性并将之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蒋逸萍化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J]
[2]郭洪在体验中学习——化学实验作用之我见[J]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在法国[J]
关键词:学习方法 多元 分析 有效性
进入高中阶段不仅是化学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明显增强、理论性知识和高科技信息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都大大提高。因此,学生应改进学习方法,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学好高中化学。
一、用实验带动学习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晓这一点,再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活动。作为一名教师,首要任务便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手段明确其学习目的,古语有云“三军可夺帅,人不可无志。”目的是一个人采取行动的导航。同时贯彻一个科学科目教师应有的义务,那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从事化学研究既有宏观的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事实,包括微观粒子的组成、结构和变化,当然还有各种化学实验和理论的知识。教材的内容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向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践,尤其重视学生发展基础的普及。因而,通过不断地根据教材上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动手动脑的重要。比如在《有机化学基础》中,关于乙炔的制取以及性质实验,这是一个基础的实验探究,给出了实验装置图,但是却在药品的用量和配置上留有较大的空间给学生思考,还增加了除去杂质的装置,贴近绿色生活的概念,如此让学生在实验的目的下必须亲力亲为,减低其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教。”开放式教学目的:一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改变了学生“等、靠、要”的被动情形,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历练,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与合作性。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提倡“圆桌教学”,即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师生间平等、民主地探讨问题,和谐、融洽地教和学。使“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活泼、生动、积极的探究式教与学。三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等优良品质,掌握了正确的科学方法。学生通过探索知识的奥妙来尝试成功的甜蜜,从而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更大程度地挖掘学习潜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系统化和结构化原则,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的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用到具体的学科上也是如此。古今贯通,各种现象之间的对比已成为近年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基本题型和要求,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借助三本必修教材把各种现象集合起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比如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焰色反应,哪些常见的反应产生的物质是固体,哪些排出的是气体,哪些是分解反应,哪些是可置换反应。通过横纵联系、比较以及通过联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联系,建立起知识网络和知识结构。
同时学会分析各种反应的类型以及特征。比如“原电池原理”,教材指明给学生提供了所需要的实验用品,但是只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的很浅显的电学知识从实验药品中选出适当的材料,独立设计一个原电池,并画出装置图,笔者在课堂请学生做这个演示实验的时候,不仅让他们学得了原电池的原理,还让学生对电极反应跟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所了解,这就是因为笔者在上化学课伊始,就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网络意识。
四、自我总结
首先要学会及时总结。做到每课总结,每周总结,每单元总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总结单元重要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现象、用途、存在、制取方法和鉴别等(如元素化合物各单元的学习)。自行推导相关计算公式,推导相关变化规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学习)。通过自行推导,对重点、主干知识体系将有深刻认识,会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知识。其次要集中对比,加强记忆。如常见物质的颜色、俗名、实验现象等易混零散的知识,可以自行归纳到一起,对比记忆。常见的化学计算题也可集中在一起,体会守恒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平均值法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运用。
总之,高中化学学习以它特有的魅力为学生形成更大的吸引力,教师在探究各种方式的同时要钻研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普及探究性学习,让化学课堂变得更有科学味道和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前提下,发现各种学习方法的可行性并将之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蒋逸萍化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J]
[2]郭洪在体验中学习——化学实验作用之我见[J]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在法国[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