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姨从美国回来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她回来时的情形——虽只待了两周,走时却颜容憔悴,几乎声泪俱下地说:“以后再也不回来了。在美国每次都千盼万盼地想回来,总以为家就在这里,可每次回来以后又发现哪里都不是自己的家,于是又沮丧地回去。我已经找不着根了。”
虽然每次都嚷嚷着再也不回来了,可过不了两年,小姨就会带着全家又回来。回来前,她总是会忙碌个把月,为大家精心挑选合适的礼物,满载而来,然后领受着大家的盛情:亲戚各家轮番在豪华酒店的宴请;朋友邀请喝茶、美容、SPA、桑拿加足疗;大家会聊到名牌、房子和车子……而小姨总会感觉与美国的生活是那样的错位。
小姨总说:“在美国,我们生活得很简单,穿的只要自己舒适就行了,吃的也不讲排场、健康安全就好了。周末,一家人去游泳,看孩子打棒球或去听免费的音乐会。在芝加哥,能经常欣赏到顶级音乐家的音乐会呢。遇到圣诞等节日开派对的时候,也是各家准备一个菜,所以没有哪家会感觉特别累。”每次回美国时,小姨又会满载着盛情、关爱还有无尽的累而归。
这次,小姨是积攒了她所有的假期一个人回来的。这两年,她皈依了基督教。她看到国内的公婆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希望他们在离开人世时能够平静祥和;看到兄弟姐妹们为儿女之事而平添烦恼,希望能开导他们不要过于强求;看到侄儿侄女们忙碌着事业、婚姻和家庭,希望他们凡事不必过于执著,能够常常怀着一颗平安喜乐的心对待万事万物。
回来之前在电话中,小姨特意叮嘱:“我这次回来,一定不要去外面的酒店吃饭,在家里吃饭更安全;各家也可以各自准备一个菜,一起聚聚就好;也不要安排很多朋友的应酬;如果能够去一个宁静的山村待上一两天,那就最好了。”我们也一再强调不需要她给大家买礼物,而问可以为她准备什么东西带回美国。她调侃着:“国内的好东西都在美国呢,真的,什么都不需要。”
可说归说,母亲和二姨早就忙碌开了,那阵势比过年可隆重多了。过年是一年一次,小姨是两三年才回来一回呢。三姨也献策道:“等她回来时是十一月末,还可以赶上吃梁子湖的大闸蟹。”我也打算休休我宝贵的假期,带小姨去山村看看千年的银杏谷,泡泡温泉,还可以买点儿当地特产的香菇让她带回美国呢。
小姨跟着我们,一起在随州的大山里转悠。
山路上非常安静,除了路边偶有收香菇的摩托车驶过,河边的鸭群悠闲地在河里游着。看着我们在农家收土鸡蛋、银杏果,小姨在一旁欣喜地吃着多年未吃过的柿子,竟然不听我们的劝阻,一口气吃了3个。看见种植的香菇,她一手拿一枚大香菇,满脸童真地拍照。一路上,她还将好喝的土鸡汤、腊肉菜薹等好吃的饭菜拍下来,说是回去也可以让小姨夫和孩子们饱饱眼福。看见路边的走地鸡,她会欣喜地多次叫唤:“一定要再去农家捉只土鸡带回去啊!”在菜市场,她还买了一条很大的武昌鱼。归途中,那条已遭凌迟的鱼在后备箱里不停地蹦跶,弄出巨大的声响。小姨很认真地侧耳聆听,对我们说:“快听,这鱼竟然还活着呢。”
我还陪小姨去小时候生活的长堤街转了转,这长堤街与那全国闻名的汉正街平行。记忆中,这条很宽大的街道现在看来却是那么狭窄;街口卖早点的那家小店早已不在;小时夏天趴在竹床上吃早点做暑假作业的那条小巷,竟然不到1.5米宽;好不容易见到一张儿时熟悉的面孔,也依稀只是那个轮廓尚与记忆中的面容相吻合……
等到小姨、小舅和我一起爬上老屋的阁楼,看到外公、外婆的遗像蒙尘纳垢地被寂寞地遗忘在一角,小姨再也忍不住了,嚎啕大哭道:“你们儿子只知道分房子分金子,父母的相片谁都不要。我儿子老问我:外公、外婆长什么样,我们家有没有家谱?我老是答不上来。这照片我带回美国去。”
这次,小姨依然是满载而来,走时也依然是满载而归:带着给朋友们的众多有中国特色的礼物,还有我们为她准备的香菇、茶叶、腌制的香肠甚至周黑鸭,还有我每回出去旅游时收罗的有各地特色的小礼物。一并带走的,还有那深深的沉重的失望……
前几天小姨从美国来电,说两个儿子都放寒假了,在家里闲晃。由于她的假期全用完了,她无法带他们去欧洲滑雪,而去欧洲的机票价格,只有到中国的机票价格的一半。小姨郁闷地喃喃道:“早知道上次回国是那样的结果,也许我应该带着孩子们去欧洲滑雪。”
每次我都希望小姨能够不带什么礼物轻装回来,然后我们也尽量轻松地迎接她的归来,这样当她一有想回来的念头,她就能够立马实现了,我们也就能有更多机会更好地交流了。可是,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我还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她回来时的情形——虽只待了两周,走时却颜容憔悴,几乎声泪俱下地说:“以后再也不回来了。在美国每次都千盼万盼地想回来,总以为家就在这里,可每次回来以后又发现哪里都不是自己的家,于是又沮丧地回去。我已经找不着根了。”
虽然每次都嚷嚷着再也不回来了,可过不了两年,小姨就会带着全家又回来。回来前,她总是会忙碌个把月,为大家精心挑选合适的礼物,满载而来,然后领受着大家的盛情:亲戚各家轮番在豪华酒店的宴请;朋友邀请喝茶、美容、SPA、桑拿加足疗;大家会聊到名牌、房子和车子……而小姨总会感觉与美国的生活是那样的错位。
小姨总说:“在美国,我们生活得很简单,穿的只要自己舒适就行了,吃的也不讲排场、健康安全就好了。周末,一家人去游泳,看孩子打棒球或去听免费的音乐会。在芝加哥,能经常欣赏到顶级音乐家的音乐会呢。遇到圣诞等节日开派对的时候,也是各家准备一个菜,所以没有哪家会感觉特别累。”每次回美国时,小姨又会满载着盛情、关爱还有无尽的累而归。
这次,小姨是积攒了她所有的假期一个人回来的。这两年,她皈依了基督教。她看到国内的公婆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希望他们在离开人世时能够平静祥和;看到兄弟姐妹们为儿女之事而平添烦恼,希望能开导他们不要过于强求;看到侄儿侄女们忙碌着事业、婚姻和家庭,希望他们凡事不必过于执著,能够常常怀着一颗平安喜乐的心对待万事万物。
回来之前在电话中,小姨特意叮嘱:“我这次回来,一定不要去外面的酒店吃饭,在家里吃饭更安全;各家也可以各自准备一个菜,一起聚聚就好;也不要安排很多朋友的应酬;如果能够去一个宁静的山村待上一两天,那就最好了。”我们也一再强调不需要她给大家买礼物,而问可以为她准备什么东西带回美国。她调侃着:“国内的好东西都在美国呢,真的,什么都不需要。”
可说归说,母亲和二姨早就忙碌开了,那阵势比过年可隆重多了。过年是一年一次,小姨是两三年才回来一回呢。三姨也献策道:“等她回来时是十一月末,还可以赶上吃梁子湖的大闸蟹。”我也打算休休我宝贵的假期,带小姨去山村看看千年的银杏谷,泡泡温泉,还可以买点儿当地特产的香菇让她带回美国呢。
小姨跟着我们,一起在随州的大山里转悠。
山路上非常安静,除了路边偶有收香菇的摩托车驶过,河边的鸭群悠闲地在河里游着。看着我们在农家收土鸡蛋、银杏果,小姨在一旁欣喜地吃着多年未吃过的柿子,竟然不听我们的劝阻,一口气吃了3个。看见种植的香菇,她一手拿一枚大香菇,满脸童真地拍照。一路上,她还将好喝的土鸡汤、腊肉菜薹等好吃的饭菜拍下来,说是回去也可以让小姨夫和孩子们饱饱眼福。看见路边的走地鸡,她会欣喜地多次叫唤:“一定要再去农家捉只土鸡带回去啊!”在菜市场,她还买了一条很大的武昌鱼。归途中,那条已遭凌迟的鱼在后备箱里不停地蹦跶,弄出巨大的声响。小姨很认真地侧耳聆听,对我们说:“快听,这鱼竟然还活着呢。”
我还陪小姨去小时候生活的长堤街转了转,这长堤街与那全国闻名的汉正街平行。记忆中,这条很宽大的街道现在看来却是那么狭窄;街口卖早点的那家小店早已不在;小时夏天趴在竹床上吃早点做暑假作业的那条小巷,竟然不到1.5米宽;好不容易见到一张儿时熟悉的面孔,也依稀只是那个轮廓尚与记忆中的面容相吻合……
等到小姨、小舅和我一起爬上老屋的阁楼,看到外公、外婆的遗像蒙尘纳垢地被寂寞地遗忘在一角,小姨再也忍不住了,嚎啕大哭道:“你们儿子只知道分房子分金子,父母的相片谁都不要。我儿子老问我:外公、外婆长什么样,我们家有没有家谱?我老是答不上来。这照片我带回美国去。”
这次,小姨依然是满载而来,走时也依然是满载而归:带着给朋友们的众多有中国特色的礼物,还有我们为她准备的香菇、茶叶、腌制的香肠甚至周黑鸭,还有我每回出去旅游时收罗的有各地特色的小礼物。一并带走的,还有那深深的沉重的失望……
前几天小姨从美国来电,说两个儿子都放寒假了,在家里闲晃。由于她的假期全用完了,她无法带他们去欧洲滑雪,而去欧洲的机票价格,只有到中国的机票价格的一半。小姨郁闷地喃喃道:“早知道上次回国是那样的结果,也许我应该带着孩子们去欧洲滑雪。”
每次我都希望小姨能够不带什么礼物轻装回来,然后我们也尽量轻松地迎接她的归来,这样当她一有想回来的念头,她就能够立马实现了,我们也就能有更多机会更好地交流了。可是,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