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花岗岩与放射性铯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化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pgzwoain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铀核裂变过程中重要的裂变产物,放射性铯(radiocesium, RCs)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重点关注的核素之一.北山花岗岩与RCs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研究对于我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的性能和安全评价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批式实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同步辐射扩展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和微区X射线荧光(μ-XRF)光谱技术,系统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北山花岗岩与Cs(Ⅰ)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 EPMA和μ-XRF表明黑云母和长石类矿物是控制北山花岗岩阻滞RCs迁移的主控矿物. EX
其他文献
水力再分配是指在根系-土壤界面水势梯度驱动下,水分经由根系在土壤不同部位之间的被动运输过程,是陆地表层系统地下生态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影响植被根系与土壤水分相互作用并在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调节作用.利用模式探讨水力再分配对陆地碳水循环的影响,对定量评估水力再分配的作用及促进陆面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水力再分配方案应用于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4.5,并以亚马孙流域为例进行数值模拟
期刊
金锗薄膜是作为电子器件欧姆电极的重要材料,真空热处理是降低欧姆电极接触电阻的重要方法.本文研究了基于PVD方法生长的Au_9Ge_1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其电阻与真空热处理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真空热处理温度达到180°C时,薄膜表面开始出现由于锗原子的析出形成的零星小点.随着真空热处理温度的上升,锗原子的析出从分散的点逐渐转变成发散的雪花状,薄膜的电阻也随之出现明显下降.当真空热处理温度达到26
期刊
可溶性CD146广泛存在于人的血清和组织液中,自从1998年被发现以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可溶性CD146具有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并在多种疾病中参与病理性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近期研究发现,可溶性CD146水平的变化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合国际国内有关可溶性CD146近20年的研究成果,在介绍其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综述可溶性CD146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期刊
本文定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膦酸化氧化石墨烯(GO)-壳聚糖(CS)复合材料(GO-CS-P),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中三价Eu(Ⅲ)的高效富集.宏观实验结果显示,这一复合材料对Eu(Ⅲ)的吸附在5 min内即可达到平衡,在pH5.5和293 K条件下的最大吸附容量(106.14 mg/g)高于先前文献中报道的一系列吸附材料.此外, GO-CS-P能够高效、选择性地从高盐度和多组分金属离子共存的水溶液中捕获
期刊
放射性核素U(Ⅵ)的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核能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硅酸镁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采用废弃生物硅源来代替传统硅源,制备高性能硅酸镁吸附剂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两步法制备了高性能花状硅酸镁吸附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溶液的pH、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硅酸镁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镁对U(Ⅵ)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率方
期刊
本文采用批试验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XAFS)技术系统研究了黑曲霉菌丝体对放射性核素U(Ⅵ)的吸附、富集和转化.宏观研究表明,时间、菌丝体浓度、pH和温度显著影响菌丝体吸附U(Ⅵ),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在pH 6.0, T=298 K条件下,菌丝体吸附U(Ⅵ)的最大吸附量是83.73 mg/g,比其他生物吸附剂有较高的吸附U(Ⅵ)能力.黑曲霉富集
期刊
随着核能的和平利用和核电的快速发展,在核燃料开采、加工以及核能发电和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部分放射性核素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进而造成环境污染并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和危害.深入开展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环境化学行为分析和污染治理,对核电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开展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化学形态和微观结构分析,对于分析放射性核素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
期刊
将超小(~2nm)磷钨酸铁(FePW)纳米粒子与氮化硼(BN)结合,制备了高效吸附U(Ⅵ)的FePW-BN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等手段对FePW-BN进行表征,结合静态批式吸附法研究了pH、吸附剂浓度、离子强度、初始U(Ⅵ)浓度等因素对FePW-BN吸附U(Ⅵ)的影响.结果表明, pH对FePW-BN吸附U(Ⅵ)的影响较大,在
期刊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molecular dynamics, MD)模拟研究了Cs~+在叶蜡石纳米孔隙中的吸附和扩散行为.径向分布函数和配位数的分析表明,在叶蜡石孔隙中Cs~+的第一水合壳层半径为3.05?,水合数为8.0~8.5.原子密度分布表明Cs~+是以外层表面络合物的形式吸附在叶蜡石基面上. Cs~+的水合结构及其吸附百分比受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均较小.随着温度升高, Cs~+热运动加剧导致
期刊
本文在空气气氛中热处理菱铁矿制备纳米结构化赤铁矿,研究了超声时间对制备的纳米结构化赤铁矿物化性质的影响,考察了反应时间、pH、离子强度、初始浓度对纳米结构化赤铁矿吸附Eu(Ⅲ)的影响.系列表征表明,热处理菱铁矿可形成纳米结构化赤铁矿,超声进一步降低了赤铁矿的粒径和结晶度,增大了比表面积.与纳米结构化赤铁矿相比,超声1 h得到的赤铁矿(PCH-3)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29.37 m~2/g).批实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