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成都、重庆、西安和昆明领导提出联合建立“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的战略设想,这是一个具有钻石价值意义的重要布局,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具有特殊意义。我们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中国“西四角”经济区和“西部天眼”的概念,并进行了深度的学术阐述,本质上就是“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因此,我们把“西四角经济区”与“菱形经济圈”等同使用,再次论述其重大意义。
“菱形经济圈”和“西四角”战略
“五大要素”
五大要素主要指:
资源要素——中国西部拥有中国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应该转为生产力。在成渝经济区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发挥成渝地区丰富的水电、天然气、钒钛等资源优势,建设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围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重大装备制造业;依据农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
文化要素——巴和蜀分别作为川东、川西的政治经济中心的这个格局连同巴和蜀的名称,一同保存到今天。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交通要素——中国西部交通枢纽构成天眼。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中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一座中国西部地区最大、开通国际直达航线最多的国际复合型枢纽机场将在金堂规划建设。重庆也正在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成渝地区的交通大战略,共同构成中国西部的“天眼”。
市场要素——成渝经济区面积约16.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幅员面积1.8%,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经济区2007年底总人口接近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8%,并有较大的熟练产业工人群体,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区域内GDP达1.2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5%,农业条件较好,是中国粮食、生猪、柑橘、蔬菜、蚕丝、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工业和交通也有了相当基础。
产业要素——成渝经济区产业基础雄厚,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冶金化工、国防工业、水电能源、农副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规模和特色。科技实力较强,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众多,科技人才总量在全国位居前几位,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
“菱形经济圈”和“西四角”有五大力量
要素整合力——把中国西部地区的五大要素进行高度整合。通过一个核心区域实施,从而形成系统合力,推动中国西部及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带动力——该区域的发展,对东部和中部能全面良好承接聚合,形成东西互动。同时,该区域能对青藏民族地区、西北及新疆地区、东南及东盟地区的发展建设有战略辐射作用和地缘带动作用,成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战略的长久布局。
资源转化力——中国西部拥有中国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应该转为生产力。包括三峡工程、二滩工程、向家坝、溪洛渡等金沙江大规模水电开发,川东北大型天然气田的发现和开发,实现经济腾飞。
产业凝聚力——除国家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和对内开放等传统发展模式外,在中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可以大胆尝试符合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特征的特殊发展思路,包括社会及产业的高度聚集战略模式。
战略聚合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提出,一个人口超过17亿、经济总值达24000亿美元、可望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为西南和成渝经济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更新更高层面的机遇。
“菱形经济圈”和“西四角”有五大效应
透镜放大效应——指“西四角”的东西对进凸透鏡放大效应。中国地形呈西高东低走势,以北纬三十度为例,海拔最低的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而海拔最高的拉萨,则是最不发达的区域。四川省提出建设中国西部经济高地的战略构想,就是要把四川由地理高地建设为经济高地。西四边形构成一个巨大的凸透镜,向西向东都有形成放大效应,一方面把东部优秀的人才资源、资金和技术资源输入中国西部,另一方面把中国西部的优质生态资源、自然资源放大并输入全国。
聚宝盆效应——指四川盆地构成藏风聚气、收纳宇宙微波的效应。四川盆地作为“中国西部天眼”,完全能发挥打通内部的国际通道,打通入海口,推进“大通道”建设的枢纽作用。从地缘、距离、历史、文化等因素看,面向东南、西南的对外开放大通道,泛珠三角、东盟、西南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第三亚欧大陆桥和南方丝绸之路,向北、向西的通道区域合作对成渝经济区对外开放的地位和作用,也将大大提升。
对角互动效应——四边形在几何意义上具有灵活性,其对角线长短可变,在边长确定的情况下,四边形打破了三角形的不变性,能灵活伸长开合移动,利于发展辐射。对角线上的两个点能够互动融合,形成特定节点区(或结合为一个大的节点),同时,另外两个点能有力向外辐射伸张,加强对东北地区、东盟的辐射互动合作。
翅膀经济效应——四边形内轴(对角线)互动,外轴(任意边)延伸成翅膀。线段间是翅膀经济,各个点是选择、聚集、互动的模式。四边形经济区要在加速推进的中国西部开放中有地位,就必须倾全力振兴产业,提高腹地实力,增强辐射力,成为周边区域和中国西部沿边区域的发展依托。
欧亚联边支撑臂效应——联边,就是与边境相连,打通内部的国际通道,支撑臂,就是打通入海口,推进“大通道”建设。从地缘、距离、历史、文化等因素看,面向东南、西南的对外大通道,泛珠三角、东盟、西南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第三亚欧大陆桥和南方丝绸之路。
菱形经济圈和西四角的五大价值
有利于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的融合——历史上,黄色文明是农耕文明与土地文明的代名词,蓝色文明则是海洋文明、探索冒险与征服文明的代名词。通过西四边发展区,融合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打通中国西部地区的出海口。通过文明的融合效应,实现四个融合:巴文化与蜀文化的融合:历史尚有巴蜀之争,如今更应完全融合。楚文化与湘文化的融合:长江中游文明的重点代表。国内文明与南洋文明融合:四川人是最早下南洋的民族,与南亚诸国及东盟的合作发展。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农耕文明强调自给自足,海洋文明讲究资本运作,在全球化资源整合时代,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融合,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结合,体现耗散结构在新一轮竞争合作中的有序和谐。 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中国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集聚地,也是社会稳定任务最重的地区。西藏、新疆民族地区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不稳定因素将增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民族地区的发展将成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布局的重大问题。“蝶形”则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尤其是以成渝经济区为核心的四边形辐射带动的区域,对西藏、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对东盟及欧亚大陆线的影响互动,意义极其重大。
有利于中国向西向南大开放和大发展——在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天然气已经和正在建设输向新疆的油气管道,新疆将成为中国油库,在国家能源安全和世界能源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在广西,越南总理倡导的“两廊一圈”。在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均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联结中国与中南半岛最便捷的大通道“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日渐升温;曼昆高速公路正在加紧施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收获颇丰。无论从已经开启的沿边开放态势还是从国际战略和地缘战略看,可以肯定,中国沿边开放将进一步提速,并推动新疆、云南、广西、内蒙古四省区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提速。
有利于中国向东向北大开放和大发展——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区域经济大整合需要区域内部沟通更加便利、联系更加紧密的国际大通道。大陆桥作为一种便利、快捷和高效的海陆联运方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大整合的必然选择。目前亚欧大陆有两条洲际大陆桥,一是西伯利亚大陆桥,也称为亚欧第一大陆桥。这条大陆桥东起俄罗斯东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西至荷兰鹿特丹;二是新亚欧大陆桥,也称为亚欧第二大陆桥。这条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通过陇海兰新铁路,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穿越中亚地区,连接俄罗斯、德国等欧洲国家,最终抵达鹿特丹。构想中的第三亚欧大陆桥东起以深圳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港口群,由昆明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从土耳其进入欧洲,最终抵达鹿特丹港,横贯亚欧非21个国家(含非洲支线4个国家: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埃及),全长约15000千米左右,比目前经东南沿海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要短3000千米左右。整个亚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广大地区第一次通过铁路网完整地联系起来,它将是中国陆路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
有利于中國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经济新常态是巨大的机遇,正是西部整合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良好时机。一方面,要使资源向优势行业企业集中,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同时淘汰低效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企业,着力支持发展高附加值的行业企业。另一方面,应该开发广大的消费市场,如农村消费市场等。中国西部地区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深入实施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出了许多特殊政策,要把优惠政策转变成发展优势,必须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在 “十三五”规划实施中,“菱形经济圈”和“西四角”经济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责编:李静)
“菱形经济圈”和“西四角”战略
“五大要素”
五大要素主要指:
资源要素——中国西部拥有中国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应该转为生产力。在成渝经济区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发挥成渝地区丰富的水电、天然气、钒钛等资源优势,建设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围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重大装备制造业;依据农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
文化要素——巴和蜀分别作为川东、川西的政治经济中心的这个格局连同巴和蜀的名称,一同保存到今天。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交通要素——中国西部交通枢纽构成天眼。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中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一座中国西部地区最大、开通国际直达航线最多的国际复合型枢纽机场将在金堂规划建设。重庆也正在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成渝地区的交通大战略,共同构成中国西部的“天眼”。
市场要素——成渝经济区面积约16.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幅员面积1.8%,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经济区2007年底总人口接近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8%,并有较大的熟练产业工人群体,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区域内GDP达1.2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5%,农业条件较好,是中国粮食、生猪、柑橘、蔬菜、蚕丝、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工业和交通也有了相当基础。
产业要素——成渝经济区产业基础雄厚,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冶金化工、国防工业、水电能源、农副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规模和特色。科技实力较强,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众多,科技人才总量在全国位居前几位,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
“菱形经济圈”和“西四角”有五大力量
要素整合力——把中国西部地区的五大要素进行高度整合。通过一个核心区域实施,从而形成系统合力,推动中国西部及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带动力——该区域的发展,对东部和中部能全面良好承接聚合,形成东西互动。同时,该区域能对青藏民族地区、西北及新疆地区、东南及东盟地区的发展建设有战略辐射作用和地缘带动作用,成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战略的长久布局。
资源转化力——中国西部拥有中国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应该转为生产力。包括三峡工程、二滩工程、向家坝、溪洛渡等金沙江大规模水电开发,川东北大型天然气田的发现和开发,实现经济腾飞。
产业凝聚力——除国家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和对内开放等传统发展模式外,在中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可以大胆尝试符合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特征的特殊发展思路,包括社会及产业的高度聚集战略模式。
战略聚合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提出,一个人口超过17亿、经济总值达24000亿美元、可望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为西南和成渝经济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更新更高层面的机遇。
“菱形经济圈”和“西四角”有五大效应
透镜放大效应——指“西四角”的东西对进凸透鏡放大效应。中国地形呈西高东低走势,以北纬三十度为例,海拔最低的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而海拔最高的拉萨,则是最不发达的区域。四川省提出建设中国西部经济高地的战略构想,就是要把四川由地理高地建设为经济高地。西四边形构成一个巨大的凸透镜,向西向东都有形成放大效应,一方面把东部优秀的人才资源、资金和技术资源输入中国西部,另一方面把中国西部的优质生态资源、自然资源放大并输入全国。
聚宝盆效应——指四川盆地构成藏风聚气、收纳宇宙微波的效应。四川盆地作为“中国西部天眼”,完全能发挥打通内部的国际通道,打通入海口,推进“大通道”建设的枢纽作用。从地缘、距离、历史、文化等因素看,面向东南、西南的对外开放大通道,泛珠三角、东盟、西南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第三亚欧大陆桥和南方丝绸之路,向北、向西的通道区域合作对成渝经济区对外开放的地位和作用,也将大大提升。
对角互动效应——四边形在几何意义上具有灵活性,其对角线长短可变,在边长确定的情况下,四边形打破了三角形的不变性,能灵活伸长开合移动,利于发展辐射。对角线上的两个点能够互动融合,形成特定节点区(或结合为一个大的节点),同时,另外两个点能有力向外辐射伸张,加强对东北地区、东盟的辐射互动合作。
翅膀经济效应——四边形内轴(对角线)互动,外轴(任意边)延伸成翅膀。线段间是翅膀经济,各个点是选择、聚集、互动的模式。四边形经济区要在加速推进的中国西部开放中有地位,就必须倾全力振兴产业,提高腹地实力,增强辐射力,成为周边区域和中国西部沿边区域的发展依托。
欧亚联边支撑臂效应——联边,就是与边境相连,打通内部的国际通道,支撑臂,就是打通入海口,推进“大通道”建设。从地缘、距离、历史、文化等因素看,面向东南、西南的对外大通道,泛珠三角、东盟、西南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第三亚欧大陆桥和南方丝绸之路。
菱形经济圈和西四角的五大价值
有利于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的融合——历史上,黄色文明是农耕文明与土地文明的代名词,蓝色文明则是海洋文明、探索冒险与征服文明的代名词。通过西四边发展区,融合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打通中国西部地区的出海口。通过文明的融合效应,实现四个融合:巴文化与蜀文化的融合:历史尚有巴蜀之争,如今更应完全融合。楚文化与湘文化的融合:长江中游文明的重点代表。国内文明与南洋文明融合:四川人是最早下南洋的民族,与南亚诸国及东盟的合作发展。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农耕文明强调自给自足,海洋文明讲究资本运作,在全球化资源整合时代,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融合,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结合,体现耗散结构在新一轮竞争合作中的有序和谐。 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中国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集聚地,也是社会稳定任务最重的地区。西藏、新疆民族地区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不稳定因素将增多,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民族地区的发展将成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布局的重大问题。“蝶形”则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尤其是以成渝经济区为核心的四边形辐射带动的区域,对西藏、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对东盟及欧亚大陆线的影响互动,意义极其重大。
有利于中国向西向南大开放和大发展——在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天然气已经和正在建设输向新疆的油气管道,新疆将成为中国油库,在国家能源安全和世界能源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在广西,越南总理倡导的“两廊一圈”。在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均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联结中国与中南半岛最便捷的大通道“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日渐升温;曼昆高速公路正在加紧施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收获颇丰。无论从已经开启的沿边开放态势还是从国际战略和地缘战略看,可以肯定,中国沿边开放将进一步提速,并推动新疆、云南、广西、内蒙古四省区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提速。
有利于中国向东向北大开放和大发展——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区域经济大整合需要区域内部沟通更加便利、联系更加紧密的国际大通道。大陆桥作为一种便利、快捷和高效的海陆联运方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大整合的必然选择。目前亚欧大陆有两条洲际大陆桥,一是西伯利亚大陆桥,也称为亚欧第一大陆桥。这条大陆桥东起俄罗斯东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西至荷兰鹿特丹;二是新亚欧大陆桥,也称为亚欧第二大陆桥。这条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通过陇海兰新铁路,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穿越中亚地区,连接俄罗斯、德国等欧洲国家,最终抵达鹿特丹。构想中的第三亚欧大陆桥东起以深圳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港口群,由昆明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从土耳其进入欧洲,最终抵达鹿特丹港,横贯亚欧非21个国家(含非洲支线4个国家: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埃及),全长约15000千米左右,比目前经东南沿海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要短3000千米左右。整个亚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广大地区第一次通过铁路网完整地联系起来,它将是中国陆路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
有利于中國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经济新常态是巨大的机遇,正是西部整合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良好时机。一方面,要使资源向优势行业企业集中,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同时淘汰低效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企业,着力支持发展高附加值的行业企业。另一方面,应该开发广大的消费市场,如农村消费市场等。中国西部地区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深入实施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出了许多特殊政策,要把优惠政策转变成发展优势,必须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在 “十三五”规划实施中,“菱形经济圈”和“西四角”经济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责编: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