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的一个五月份,我们班换了班主任。
外面是个下雨天,这位老师穿着茅草扎的蓑衣进屋,头戴斗笠。我们不是很南的南方,并不流行这身行头,所以,当他立在教室门前,严肃地看着我们时,大家结束了纷乱嘈杂的议论,诧异地盯着他看。
“今天的作文课,描述你们的新语文老师,也就是我。”
他走到讲桌前,行头没有卸掉,就这么抱着手肘,看守着我们写作文。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新鲜的老师,很新鲜,我留意到,他的鞋上还粘着一片水灵的草叶子,因为披着蓑衣,所以他走过的时候,会掀起一阵麦草的清香。
他就如同一股晚春的风,卷携着标志即将步入夏天的雨水,呼呼刮進我们这群顽劣孩童的心里。
“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
这是有关作文课的第二节课的内容,孩子自然是喜爱玩耍的,当别班同学在教室内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
不仅作文课上出了校门,就连语文课,老师也不愿意在教室里上了,他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外面风景那么美,在屋内待着简直是一种浪费!”
所以,我们会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读鲁迅的文章,在潺潺流动的小溪边背诵苏轼,在一群洁白的羊群中念余光中的乡愁。
老师教我们唱一首《那时候有多美》的民谣,他会弹吉他。
老师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合唱。
我们的老师身材高大,皮肤黝黑,体格壮实极了,与语文老师这个称号完全不符,说他是教体育的更合适些。可谁能想到,这么个铁塔般的汉子心中,絮絮的全是有关文学的柔情呢?
那时候,我的作文总能得高分,老师每堂课前念一篇文章,不说是哪个同学的,念完让大家猜,后来大家摸着了规律,十次猜六次是我,总没错。
老师很少刻意去表扬谁,谁文章写得好,他最多也就是在作文课开始前读一读。他说的是带有北方口音的普通话,尽管不甚标准,但在我们这南方小县城,已然可以惊起千层浪了。我们都觉得,作文被他读出来,有了一番特别的韵味。
半学期在“草原牧歌”中度过,我们班期中考试遭遇滑铁卢。
除了语文平均分为年级最高,其余科目简直惨不忍睹,班级总分倒数第一。孩子总归玩心大,在那么有趣的语文课里待着太美了,其余科目都用来回味了,谁还有心趴在教室里,看着铁青的黑板,忽略掉窗外莺莺燕燕?
成绩出来那天上午,老师的神色还是正常的,下午家长会前还安慰我们,不要灰心,总会有又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的,具体什么方法他也没说。这时,一个学生家长在后面怪声怪气地说:“恐怕老师你也没什么好方法吧!”
他的话引起嘘声一片。
几乎全班同学的家长都到场了,平均一个学生来两个家长,他们像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鹫,在老师发分数条的时候就开始虎视眈眈地盯着了。当最后一个学生的分数条拿到手,他们纷纷举着自家孩子的成绩通知书,以讲桌为中心,把老师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中考”“升学率”“大学”这些字眼出现的频率特别高。
我原本数学就不好,这次干脆考了个位数。
拿着成绩单,我看着在人群中艰难蠕动的爸爸,他几次没跟老师说上话,急得脸和脖子都红了。
我难过得都快要哭了,觉得自己像一个即将散掉的稻草人。
同学们私下里说,因为考试考得不好,恐怕回家要挨打了。想到回家后的命运,大家脸上都苦兮兮的。
很难说老师是不是妥协了,期中考试后的语文课都是在教室里上的,可是作文课,他还是带我们去了学校附近的湖边。
这一天,阳光十分灿烂,让人无法直视太阳。风把一湖水都吹皱了,波浪反射着光线,倒映在我们一双双略有些尴尬的眼睛里。
不知为何,大家都有了负罪感。在老师讲述如何描写湖的时候,一个平时就不那么配合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没必要来这里的,这个湖我们天天见,知道怎么写。”
“可是湖水没有一刻是同样的呀,光线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景色是不一样的,甚至于湖水的气味也是不一样的!”老师没听出来学生话语中的挑衅与不满,他沉浸在自己对湖水的一往情深中,“在我们北方,几乎见不到这么美的湖,在这个季节,水的颜色是水蓝色的,跟大海的蔚蓝完全不同,带着一点儿……”
“老师!我想回学校了!”这名学生语气明显急了,“我不关心湖水什么颜色,什么气味,我只关心期末考试后还会不会再挨打!”
说完,他走了。
在他走后,陆陆续续一些学生也跟着走了。老师脸上的表情是有些无奈的,甚至是哀伤的,他看着剩下的学生,寥寥几人,不到十个的样子。
剩下的学生看着老师,老师也看着我们,风呼啸着从我们之间吹过,我们都有些摇晃。
“老师……”
我们都有些遗憾,却不知在遗憾什么,老师看看我们,又望了望背影逐渐模糊的学生们:“回去吧,我们也回去吧。”
他带头走了。
从那以后,我们班再也没有出去上过作文课,老师也开始在教室里给我们读作文,弹吉他,可是不知为什么,大家笑着唱着,却没了从前的和谐感。这时,大家也渐渐发现,在教室里讲课,老师没了激情,甚至有些讪讪的,没有了大自然的背景与新鲜的空气,他如同缺氧的植物,逐渐开始枯萎。
不知由谁发起了签名上书的倡议,主要内容是反映语文老师讲课不达标,上面有家长的签字,也有部分学生的签名。
这封倡议书引起了教导主任的注意,他们派过来几名负责人,在课堂上问学生,老师平日里的表现,大部分想要提高成绩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可能他是一名好的作文老师吧,却不是一名好老师。”一名学生如是说。
一小部分学生,包括我在内,在大家的举报面前沉默了,我们时不时会有目光交流,却没人站起来替老师说一句话。
我痛恨那时候自己的懦弱。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向我们辞行,他走得很突然,一如他来的时候那样,只不过没穿蓑衣,而是穿着西装,打了一条草绿色的领带。
这抹清亮的颜色使我想起他到来的那个雨天。
外面是个下雨天,这位老师穿着茅草扎的蓑衣进屋,头戴斗笠。我们不是很南的南方,并不流行这身行头,所以,当他立在教室门前,严肃地看着我们时,大家结束了纷乱嘈杂的议论,诧异地盯着他看。
“今天的作文课,描述你们的新语文老师,也就是我。”
他走到讲桌前,行头没有卸掉,就这么抱着手肘,看守着我们写作文。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新鲜的老师,很新鲜,我留意到,他的鞋上还粘着一片水灵的草叶子,因为披着蓑衣,所以他走过的时候,会掀起一阵麦草的清香。
他就如同一股晚春的风,卷携着标志即将步入夏天的雨水,呼呼刮進我们这群顽劣孩童的心里。
“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
这是有关作文课的第二节课的内容,孩子自然是喜爱玩耍的,当别班同学在教室内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
不仅作文课上出了校门,就连语文课,老师也不愿意在教室里上了,他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外面风景那么美,在屋内待着简直是一种浪费!”
所以,我们会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读鲁迅的文章,在潺潺流动的小溪边背诵苏轼,在一群洁白的羊群中念余光中的乡愁。
老师教我们唱一首《那时候有多美》的民谣,他会弹吉他。
老师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合唱。
我们的老师身材高大,皮肤黝黑,体格壮实极了,与语文老师这个称号完全不符,说他是教体育的更合适些。可谁能想到,这么个铁塔般的汉子心中,絮絮的全是有关文学的柔情呢?
那时候,我的作文总能得高分,老师每堂课前念一篇文章,不说是哪个同学的,念完让大家猜,后来大家摸着了规律,十次猜六次是我,总没错。
老师很少刻意去表扬谁,谁文章写得好,他最多也就是在作文课开始前读一读。他说的是带有北方口音的普通话,尽管不甚标准,但在我们这南方小县城,已然可以惊起千层浪了。我们都觉得,作文被他读出来,有了一番特别的韵味。
半学期在“草原牧歌”中度过,我们班期中考试遭遇滑铁卢。
除了语文平均分为年级最高,其余科目简直惨不忍睹,班级总分倒数第一。孩子总归玩心大,在那么有趣的语文课里待着太美了,其余科目都用来回味了,谁还有心趴在教室里,看着铁青的黑板,忽略掉窗外莺莺燕燕?
成绩出来那天上午,老师的神色还是正常的,下午家长会前还安慰我们,不要灰心,总会有又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的,具体什么方法他也没说。这时,一个学生家长在后面怪声怪气地说:“恐怕老师你也没什么好方法吧!”
他的话引起嘘声一片。
几乎全班同学的家长都到场了,平均一个学生来两个家长,他们像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鹫,在老师发分数条的时候就开始虎视眈眈地盯着了。当最后一个学生的分数条拿到手,他们纷纷举着自家孩子的成绩通知书,以讲桌为中心,把老师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中考”“升学率”“大学”这些字眼出现的频率特别高。
我原本数学就不好,这次干脆考了个位数。
拿着成绩单,我看着在人群中艰难蠕动的爸爸,他几次没跟老师说上话,急得脸和脖子都红了。
我难过得都快要哭了,觉得自己像一个即将散掉的稻草人。
同学们私下里说,因为考试考得不好,恐怕回家要挨打了。想到回家后的命运,大家脸上都苦兮兮的。
很难说老师是不是妥协了,期中考试后的语文课都是在教室里上的,可是作文课,他还是带我们去了学校附近的湖边。
这一天,阳光十分灿烂,让人无法直视太阳。风把一湖水都吹皱了,波浪反射着光线,倒映在我们一双双略有些尴尬的眼睛里。
不知为何,大家都有了负罪感。在老师讲述如何描写湖的时候,一个平时就不那么配合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没必要来这里的,这个湖我们天天见,知道怎么写。”
“可是湖水没有一刻是同样的呀,光线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景色是不一样的,甚至于湖水的气味也是不一样的!”老师没听出来学生话语中的挑衅与不满,他沉浸在自己对湖水的一往情深中,“在我们北方,几乎见不到这么美的湖,在这个季节,水的颜色是水蓝色的,跟大海的蔚蓝完全不同,带着一点儿……”
“老师!我想回学校了!”这名学生语气明显急了,“我不关心湖水什么颜色,什么气味,我只关心期末考试后还会不会再挨打!”
说完,他走了。
在他走后,陆陆续续一些学生也跟着走了。老师脸上的表情是有些无奈的,甚至是哀伤的,他看着剩下的学生,寥寥几人,不到十个的样子。
剩下的学生看着老师,老师也看着我们,风呼啸着从我们之间吹过,我们都有些摇晃。
“老师……”
我们都有些遗憾,却不知在遗憾什么,老师看看我们,又望了望背影逐渐模糊的学生们:“回去吧,我们也回去吧。”
他带头走了。
从那以后,我们班再也没有出去上过作文课,老师也开始在教室里给我们读作文,弹吉他,可是不知为什么,大家笑着唱着,却没了从前的和谐感。这时,大家也渐渐发现,在教室里讲课,老师没了激情,甚至有些讪讪的,没有了大自然的背景与新鲜的空气,他如同缺氧的植物,逐渐开始枯萎。
不知由谁发起了签名上书的倡议,主要内容是反映语文老师讲课不达标,上面有家长的签字,也有部分学生的签名。
这封倡议书引起了教导主任的注意,他们派过来几名负责人,在课堂上问学生,老师平日里的表现,大部分想要提高成绩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可能他是一名好的作文老师吧,却不是一名好老师。”一名学生如是说。
一小部分学生,包括我在内,在大家的举报面前沉默了,我们时不时会有目光交流,却没人站起来替老师说一句话。
我痛恨那时候自己的懦弱。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向我们辞行,他走得很突然,一如他来的时候那样,只不过没穿蓑衣,而是穿着西装,打了一条草绿色的领带。
这抹清亮的颜色使我想起他到来的那个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