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工学校作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酒店行业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找寻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以此来更好地为酒店行业服务。本文试从酒店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出发,以职业素质养成的角度思考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1243”培养模式。同时,分析了实践“124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技工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酒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与我国酒店业发展不协调的是我国酒店专业人才整体匮乏,酒店从业队伍整体管理素质与服务素质有待提高。
一、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学生能力无法满足酒店企业的需求
技工学校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上应满足酒店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而现有技工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只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却存在工作协作能力上的缺陷,语言能力达不到要求,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存在严重不足。这与酒店行业国际化、服务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严重不符[1]。
(二)企业实习岗位无法满足专业学生的需求
经过在校两年系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功底并具有相关技能,学生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也希望酒店能提供给自己在酒店各个部门学习的机会。而酒店為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员工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很少有酒店给学生提供轮岗的机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全方位的实践锻炼,也无法能在自己职业选择时找到正确的岗位定位,因而心里存在失衡。所以,每年顶岗实习结束后仍然坚持选择企业工作的学生人数较低[2]。
二、“124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24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素养、服务意识、可持续发展,从事星级酒店前厅、餐饮、客房、营销、宴会等一线服务及管理的技能型人才为主线,整合校内资源与合作企业资源,通过准员工职业道德与能力培养、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的课间岗位轮训、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阶段,实现学生职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技术技能过硬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1243”人才培养模式[3]。
三、实践“124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分析
(1)创新办学模式。作为我国技工学校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如果想适应酒店国际化、服务个性化的趋势,应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多元办学思想。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职教集团等渠道,形成“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领域、共享型的办学模式,与多家酒店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企业在职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实现服务地方经济与专业发展双轮驱动[4]。(2)实施“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将企业化管理流程与教学过程融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执行经理委员会”,开展互动体验式教学。完成专业教师即企业管理者、岗位需求即授课内容、实习实训即企业经营管理现场、学生骨干即执行经理、专业学生即企业班组成员角色转换,让学生深刻体会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实现准职业人的培养目标。完善实景实训场地建设,建立包括专业英语实训、礼仪实训、形体训练等为主体的“职业素养”一体化实训功能区;以餐饮服务实训、客房服务实训、前厅服务实训等为主体的“3D技能”一体化实训功能区;以茶艺实训、调酒技术实训、插花技术实训等为主体的“能力拓展”一体化实训功能区[5]。(3)构建完善的“四位一体,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建立以市场调研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建立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和创新能力模块“四位一体,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的核心能力,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推进精品课程、任务引领型教材及配套课件建设工作。(4)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技术能力过硬、职业素养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选派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进行两个月的顶岗实践。省级专业带头人出国进修提高,校级名师、骨干教师参加高端培训,聘请客座教授、专业顾问各1名,形成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团队。建立多元化教师储备,与企业互派教师,实现企业专家进校指导,专业教师为企业培训员工,实现校企共赢。(5)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由于“1243”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面,要真正有效推行该模式,就必须深入研究校企之间的合作互动关系,以实现学校内部以教学管理为主的各种制度完善与外部以行业企业、政府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协调发展。以提升教学能力为核心,建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制定教学工作量化评价考核制度,形成教学内容动态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过程与培养结果双重实效,实现教师成长与专业建设同步发展。(6)完善评价体系。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编制教学考评制度;共同制定以操行标准、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学生成绩评价考核制度;以教学能力与师德规范为核心的教师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以市场调研、实习就业反馈调查为核心的专业发展评价考核制度。(7)完善保障措施。成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建设工作小组,以完善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相关制度和机制,保证建设项目实现。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做到项目建设有目标、有规范、有措施、有检查、有考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以实现制度保障;建设项目实施将严格执行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的有关政策,在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框架下进行。严格按照学校资金管理办法,合理使用经费,确保建设质量。
(作者单位:1.哈尔滨技师学院(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2.黑龙江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高歌,1974年生,男,现代服务系旅游教研室主任。
陈心宇,1983年生,女,黑龙江职业学院旅游管理教学团队专业教师。
参考文献
[1]邓建兵.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2,(5):49-51.
[2]李志强,李玲.浅谈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3):51-52.
[3]李娉婷.创新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J].广东教育,2011,(8):71-72.
关键词:技工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酒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与我国酒店业发展不协调的是我国酒店专业人才整体匮乏,酒店从业队伍整体管理素质与服务素质有待提高。
一、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学生能力无法满足酒店企业的需求
技工学校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上应满足酒店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而现有技工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只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却存在工作协作能力上的缺陷,语言能力达不到要求,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存在严重不足。这与酒店行业国际化、服务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严重不符[1]。
(二)企业实习岗位无法满足专业学生的需求
经过在校两年系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功底并具有相关技能,学生希望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也希望酒店能提供给自己在酒店各个部门学习的机会。而酒店為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员工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很少有酒店给学生提供轮岗的机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全方位的实践锻炼,也无法能在自己职业选择时找到正确的岗位定位,因而心里存在失衡。所以,每年顶岗实习结束后仍然坚持选择企业工作的学生人数较低[2]。
二、“124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24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素养、服务意识、可持续发展,从事星级酒店前厅、餐饮、客房、营销、宴会等一线服务及管理的技能型人才为主线,整合校内资源与合作企业资源,通过准员工职业道德与能力培养、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的课间岗位轮训、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阶段,实现学生职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技术技能过硬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1243”人才培养模式[3]。
三、实践“124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分析
(1)创新办学模式。作为我国技工学校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如果想适应酒店国际化、服务个性化的趋势,应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多元办学思想。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职教集团等渠道,形成“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领域、共享型的办学模式,与多家酒店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企业在职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实现服务地方经济与专业发展双轮驱动[4]。(2)实施“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将企业化管理流程与教学过程融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执行经理委员会”,开展互动体验式教学。完成专业教师即企业管理者、岗位需求即授课内容、实习实训即企业经营管理现场、学生骨干即执行经理、专业学生即企业班组成员角色转换,让学生深刻体会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实现准职业人的培养目标。完善实景实训场地建设,建立包括专业英语实训、礼仪实训、形体训练等为主体的“职业素养”一体化实训功能区;以餐饮服务实训、客房服务实训、前厅服务实训等为主体的“3D技能”一体化实训功能区;以茶艺实训、调酒技术实训、插花技术实训等为主体的“能力拓展”一体化实训功能区[5]。(3)构建完善的“四位一体,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建立以市场调研为依据,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建立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和创新能力模块“四位一体,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的核心能力,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推进精品课程、任务引领型教材及配套课件建设工作。(4)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技术能力过硬、职业素养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选派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进行两个月的顶岗实践。省级专业带头人出国进修提高,校级名师、骨干教师参加高端培训,聘请客座教授、专业顾问各1名,形成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团队。建立多元化教师储备,与企业互派教师,实现企业专家进校指导,专业教师为企业培训员工,实现校企共赢。(5)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由于“1243”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面,要真正有效推行该模式,就必须深入研究校企之间的合作互动关系,以实现学校内部以教学管理为主的各种制度完善与外部以行业企业、政府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协调发展。以提升教学能力为核心,建立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制定教学工作量化评价考核制度,形成教学内容动态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过程与培养结果双重实效,实现教师成长与专业建设同步发展。(6)完善评价体系。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编制教学考评制度;共同制定以操行标准、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学生成绩评价考核制度;以教学能力与师德规范为核心的教师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以市场调研、实习就业反馈调查为核心的专业发展评价考核制度。(7)完善保障措施。成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建设工作小组,以完善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相关制度和机制,保证建设项目实现。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做到项目建设有目标、有规范、有措施、有检查、有考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以实现制度保障;建设项目实施将严格执行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的有关政策,在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框架下进行。严格按照学校资金管理办法,合理使用经费,确保建设质量。
(作者单位:1.哈尔滨技师学院(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2.黑龙江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高歌,1974年生,男,现代服务系旅游教研室主任。
陈心宇,1983年生,女,黑龙江职业学院旅游管理教学团队专业教师。
参考文献
[1]邓建兵.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2,(5):49-51.
[2]李志强,李玲.浅谈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3):51-52.
[3]李娉婷.创新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J].广东教育,2011,(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