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慕:中国人的春节更积极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人西里尔·卡慕最大的一个发现是中国人都是积极地向前看,而法国人总喜欢停留在过去,“就拿过年来说吧,中国人都祝贺来年会更好,法国人则会感叹过去一年做的不好,所以在中国过春节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而对于法国人则又是一年的结束。”
  
  作为卡慕干邑家族的第5代继承人,西里尔·卡慕已经把自己的生意重心转移到了中国。其实,西里尔·卡慕最早与中国结缘是16年前的一次交换教学,学生时代的他获得了在北京经济贸易大学学习中文的机会。自此,西里尔·卡慕就喜欢上了中国,并频繁地往返中法之间。
  目前,这位年轻的家族继承人在中国与昆剧演员马春惠结婚之后,更是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第二个故乡。“现在是每个月都来,除了生意需要,还因为我的家庭的原因。”西里尔·卡慕对《中国新时代》说。
  在西里尔·卡慕看来,自己更喜欢中国的春节,“因为在中国过年,节日气氛很浓,我非常喜欢,所有的节日主题都是围绕家庭。”相比之下,西里尔·卡慕印象中的西方节日则显得比较正式,时间上太短暂,不像中国的传统春节,有时候甚至延续一个月之久。
  “今年是金猪年,我是猪年1月1日出生的。”谈起中国的春节,36岁的西里尔·卡慕风趣地表示,这是他的本命年,的确是要注意,但也是充满机会的一年,这位年轻而乐观的总裁强调:“就是继续向前看,不要往后看。”
  
  用中国的方式庆祝
  
  1994年,中国正在成为法国葡萄酒的新兴市场,二十出头的卡慕被派到中国任公司贸易关系总监。因为这个时候,轩尼诗、人头马、马爹利等品牌大举进入,作为干邑顶级品牌的卡慕自然也不甘落后。
  当时,西里尔·卡慕到中国的最大收获,是认识了昆剧演员马春惠,并和她结为连理。回忆起当年的经历,西里尔·卡慕说:“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爱情故事。”中国女孩被领回法国,一家人都对这个如花灿烂、细声细语的东方女孩子十分欣喜。
  据说,在法国干邑小镇的家里,两人的婚礼办得很隆重,并且是办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法国干邑惟一的中国餐馆,卡慕家族为新人举行了一次聚会;第二次是一个月后,他们又筹备举行了隆重的正式婚礼,全球几百位商业伙伴应邀参加,因为这也是卡慕家族新继承人象征性的成年仪式;第三次则是回到中国,在北京颐和园,他们邀请了中国的亲朋好友。
  自从有了中国妻子之后,每逢中国传统的春节,西里尔·卡慕的想法就是要特意营造中国特色的春节。
  2006年的春节,西里尔·卡慕是在法国的家里度过的。这位慷慨的家族继承人邀请了所有当地的中国朋友聚会,“一起吃中国的饭、喝中国的酒,还燃放焰火。”
  在中国多年的西里尔·卡慕似乎懂得了中国的中庸之道,他说:“因为1月1日也是法国的新年,我们用法国的方式庆祝,到了中国的春节要用中国的方式庆祝。”显然,这样即尊重自己家乡的习惯,也表示对自己夫人的尊重,“当然,春节的时候卡慕也邀请法国朋友,所以夫人的负担就重了,因为她要包很多饺子。”
  2007年春节,西里尔·卡慕说他们依然要在法国家里度过,并打算延续一直以来的“中国传统”,他表示:“今年的朋友会比去年更多,这是肯定的。”
  
  过年喝酒让卡慕干邑受益匪浅
  
  法国小镇干邑是一个盛产美酒的地方,因此只有干邑出产的葡萄酒,才能叫干邑酒,轩尼诗、人头马、马爹利等名酒都产于此地。自1863年以来,卡慕家族生产和销售的顶级干邑,已经让“卡慕干邑”成了一个世界高档品牌,甚至被称为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西里尔·卡慕说,中国的春节是通过吃饭等方式来庆祝,“吃饭就免不了喝酒。”目前,因为华人的春节传统,卡慕干邑也得以受惠——春节期间市场的销售收入占到了卡慕干邑的全年销售量(仅限于专柜销售渠道)的三成。
  对于中国的节日,一个约定成俗的习惯就是送礼,显然,这也是令西里尔·卡慕兴奋的大商机,因为卡慕干邑无疑是很好的礼品。
  由于在中国市场上,酒的主要销量就是在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所以对于卡慕干邑而言,这是一个很特殊的销售季节,而卡慕则抓住时机推出特殊的礼盒产品。
  “西方就不一样,送礼一般直接送酒就可以了,但是在中国,需要特殊环境和气氛,只有酒还不够,还要赠送其他的东西。”西里尔·卡慕深有感触地说。
  此外,还有一点让西里尔·卡慕感觉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西方市场,各公司的品牌都要力求保持自己的风格,但是面对中国春节,无论什么产品,几乎所有的包装都要凸现出节日的喜庆气氛,譬如红色、金色或者以锦缎作礼盒等。
  “中国的春节市场如此重要,以致吸引了很多全球的企业纷纷顺应这一需求,所有的商家都投入很大精力来开发。”西里尔·卡慕一语中的。
  一般而言,卡慕干邑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就要开始策划下一年春节的市场策略了。卡慕干邑的做法首先是要有设计理念,然后去和客户、商家商谈,询问他们的意见以及是否订货等,在这期间,礼盒的设计是绝对保密的,因为礼盒将根据每年春节的气氛和需求来设计,如果过早泄密将会严重影响销售。
  卡慕干邑每年春节期间都要控制产品销售的速度,既不能卖得太快、也不能供量太足,这是最为关键和微妙的。
  西里尔·卡慕解释,这是和品牌知名度有关系的,如果到3月份产品还停留在柜台上,消费者就会质疑你的品牌,有损品牌形象,相反,如果供应量不足,春节还没到,产品就卖光了,马上就会给消费者留下公司管理不善的印象。
  “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考验,因此春节市场是一把双刃剑,每年都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西里尔·卡慕感慨。
  
  饭桌上认识新朋友
  
  或许是因为中国妻子的缘故,西里尔·卡慕坦言自己已经慢慢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酒文化。
  从2006年8月开始,国内酒业巨头茅台与古越龙山特制的产品,出现在全球免税店的“中华国酒”专区,并通过卡慕干邑遍布全世界的免税店销售系统,进入了全球消费者视野。
  西里尔·卡慕表示,如果没有在中国的过年经历,不懂得欣赏中国的文化,像中华国酒这样的合作是做不成的,“正因为我了解这种文化,才能把它带给世界市场。”
  在西里尔·卡慕看来,中国的春节有时也是和工作结合在一起的,因为所有的企业、商业伙伴都会利用这段时间相互聚会、联络感情,因为中国的春节,往往要前后持续一段时间。“在中国,是在饭桌上认识新朋友的,而在西方,通常是认识之后才一起吃饭。”西里尔·卡慕表示,中国的春节也让自己认识了很多的中国朋友。
  西里尔·卡慕一直保持着对于中国以及中国人的欣赏,与15年前他对中国的印象相比,至今没有太大的改变。
  西里尔·卡慕回忆自己早年来中国时说,“对我来说,有一个很大的发现,价值观上我们和中国人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对人的看法,对美食美酒的欣赏方面。”
  西里尔·卡慕最大的一个发现是——中国人都是积极的向前看,而法国人总喜欢停留在过去,“就拿过年来说吧,中国人都祝贺来年会更好,法国人则会感叹过去一年做的不好,所以在中国过春节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而对于法国人则又是一年的结束。”西里尔·卡慕幽默地说。
  
  最奢侈的一次旅行
  
  说起法国的贵族,作为卡慕家族第五代继承人的西里尔·卡慕认为有一种是大家族,有很多财富,但是很难传承下去,因为在财富后面,很难保持传统。“还有一种家族,是和产品联系在一起的,像我们,我们每一代都有一个强烈的使命感,即维护这个品牌并将之发扬光大。”
  继承家族企业也是卡慕干邑的传统,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个家族企业的继承人一代比一代年轻。
  “我是30岁当总裁的,我的父亲是33岁,我的爷爷则是36岁起掌管企业。”西里尔·卡慕表示,尽管经历了五代人,但每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基本都是一样的,“都会尊重产品风格,又不断地创新,既有现代理念又有传统理念,而且年轻可以让我们有更多时间深入这个品牌的建设。”
  由于每一代人对于“把品牌发扬光大”的目标认识都是一样的,因此,卡慕干邑整个家族对于品牌的这种热情精神就可以更好的传承下去,“就像艺术世家,如果父亲是艺术家,他的孩子通常都会喜欢艺术。”西里尔·卡慕表示。
  目前,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西里尔·卡慕觉得家族企业最重要的概念不是用继承下来的家族财富去消费,而是利用财富,把企业做得更好。
  “所以我们和普通家庭一样,不会为了消费而买私人飞机、游艇来享受,而是要创造更大的财富。我们觉得把品牌传递给后代,比把财富传递给后代会更好。”西里尔·卡慕颇为自豪地说。
  不买私人飞机、游艇的西里尔·卡慕最喜欢的是旅行,但每到一个地方,他不但要看当地的历史古迹,更感兴趣的是会见当地的人,“一般商务旅行的人晚上都会呆在酒店里,我则是频繁的和当地人吃饭。”西里尔·卡慕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当地文化。
  至今,西里尔·卡慕最奢侈的一次旅行是一次乘坐去意大利的豪华邮轮。“带上最好的干邑酒,邀请一些朋友,目的地也是有奢侈文化的国家——意大利。”他说,那一次旅行,首先让大家从世界各地赶过来聚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奢侈,而那一段休闲的时间,对于繁忙的生意人来说更显奢侈。
其他文献
由于过去曾经长期在香港工作过,因此,对于香港和内地两地的差异,毛凯琳有很深的体会。今年过年她也入乡随俗,查了一下自己猪年的运程,“他们说我猪年不是很好,要离开现在的地方。但是我可以选择信或者不信。”毛凯琳若无其事地说    毛凯琳曾经从事过导游、记者、公关,甚至自己开过公司,作过老板,现在她的最新身份是美国国际棉花协会的中国总监。  这位北欧的女性与中国的缘分似乎是早已注定的,自从1980年第一次
期刊
英国人商强说,今年的春节计划,还是打算在北京呆着,和家人去逛庙会    在中外运-敦豪(DHL)中国总部那栋不起眼的四层小矮楼里,立着两尊兵马俑的雕像,这也是商强三年前对北京公司的第一印象。  很多欧洲人会使用兵马俑描述古代中国的印象,在中外运-敦豪董事副总经理商强看来,现代的中国,一般让人联想起上海,但他觉得,“兵马俑仍然是中国最好的象征。而DHL作为跨国公司,兵马俑也是DHL中国最好的象征。”
期刊
老板过年    春节是中国的大节,对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外国职业经理人来说,“过年”的意义,除了放大假之外,更是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融入中国文化的最好机会和最直接、最鲜活的体验。  本土化,是跨国公司的必经阶段,而只有真正融入了本土文化的企业文化,才是跨国企业的成功文化。因此,“过年”,对跨国公司老板们的意义,不仅仅是入乡随俗,更是一个文化的沟通与交融的过程。  2006年春节,我们遴选了12位中国
期刊
第一次在中国过年,第一次听到那么响的鞭炮,“当时感觉整个上海就像是要爆炸了。除夕之夜,夏建安会一直到凌晨才上床,十几年来,他已养成了每年要守夜的习惯    身材高大、外表和善,这是上海德国中心总经理夏建安给人的第一印象。  其实,这位德国人还会说地道的上海话,并且有一个漂亮的中国妻子、习惯吃中国饭菜、习惯中国所有的传统风俗。夏建安说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就是中国的新春佳节。  “我在中国已经生活了10年
期刊
猪年春节,魏恺要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南半球的新西兰老家。除了看望家人之外,这一家人打算在新西兰享受一下夏季,“爬山、划船,有很多好玩的。”魏恺满脸的期待    来自南半球的新西兰人魏恺在中国已经生活了整整17年。  凯旋先驱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北京办事处的这位总经理,已在中国娶妻生子。在这个中西合璧的家庭里,每一年的春节、圣诞节都是非常重要家庭节日。    春节更像一个狂欢节    魏恺毕业于新西兰维
期刊
在那个从没有来过外国人的偏远小山村,村民们给了英国人麦柏林明星一般的关注。“村民们看见我都笑,小姑娘们还掩着嘴窃窃私语。我不知道她们为什么笑, 一开始很不好意思,后来我就想开了,村民们是善意的笑。”    很难想象,英国人麦柏林在中国的第一个春节,竟然是在陕西韩城,一个距西安几百里外的小山村里度过的。  四年前,灵锐媒体大中华区总裁麦柏林和中国妻子一起回陕西老家过年。两人是自驾车回家,妻子负责指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