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创新发展已进入自立自强新阶段,亟需构建具有新体制的新型院所.本文基于新型院所的“四性”(公益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创新性),构建出体制放权赋能与市场化机制支撑并行的双层治理理论框架;并通过江苏产研院的成功实践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双层治理模式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双层治理本质上达成了治理机制的内外协同、上下联动、多种并用,能够有效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有推广的适用性.
【机 构】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创新发展已进入自立自强新阶段,亟需构建具有新体制的新型院所.本文基于新型院所的“四性”(公益性、经济性、社会性和创新性),构建出体制放权赋能与市场化机制支撑并行的双层治理理论框架;并通过江苏产研院的成功实践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双层治理模式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双层治理本质上达成了治理机制的内外协同、上下联动、多种并用,能够有效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在全国范围内有推广的适用性.
其他文献
众筹科学项目发起人和背书人具有各种社会角色,采用文本挖掘把背书人和发起人分别划分为4类社会角色:大学教授、工业界研究者、研究生、民间研究者.从角色加强和角色互补视角,把背书类型划分为4类:加强型背书、单互补型背书、多互补型背书、混合型背书.采用来自Experiment上的850个众筹科学项目及其1,243条背书文本为语料,分析结果表明约53%的背书人为大学教授,其次为工业界研究者和民间研究者.混合型背书比加强型背书、互补型背书的比例更大.发起人社会角色对背书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大学教授和工业界研究者偏好
经典图书是精品性、人民性、精神性的集中体现,是经历史锤炼与时间考验的文明成果.出版机构开发经典图书选题是立足时代发展、调整出版结构、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纵观当前我国经典图书出版市场,普遍存在选题种类单一、质量良莠不齐、传播效果欠佳等问题.出版机构可从强化精品出版意识、建立选题评价标准、丰富产品形态、开展全媒体营销四个方面调整经典图书的出版方向,促进经典图书出版的健康发展.
文章介绍学术期刊众包同行评审模式的概念和运行模式,分析其主要优势和局限性,总结众包同行评审的执行难点,并给出解决建议.文章提出,众包同行评审可以有效缩短审稿周期、减少学术不端行为、促进审稿意见更加全面均衡,同时还可以提高审稿人水平.众包同行评审模式可作为传统同行评审模式的替代和补充,对我国科技期刊审稿周期过长的瓶颈问题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作为我国科技期刊审稿制度优化改革的参考模式.
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我国图书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供需双方的关系以及销售方式、销售渠道的改变,对图书营销的升级提出了新要求.文章聚焦图书营销实践,分析当前我国图书市场的新特征,提出图书营销新方案,以期为出版发行机构做好图书营销提供参考.
文章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站调研法,以观察数据论文总体出版现状为原则,获悉出版机构分布及数据论文出版数量.由利益相关主体视角切入,深度归纳和分析数据论文撰写指导、数据存储引导、投稿增值服务、数据论文评审、版权保护、引用指引及相关指标统计服务、论文推广等具体作者服务情境.文章认为,数据论文出版商应构建层次清晰的作者服务体系,并以作者利益为导向设计优化策略,提升作者投稿意愿及数据论文质量.
科学共同体成员内部举报是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线索的重要信息来源.研究根据2017年对北京市科技工作者抽样社会调查所得数据的分析,统计了科技工作者中举报学术不端行为者所占比例,并从个体、组织和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影响举报行为的因素.结果 显示有9.4%的科技工作者在知晓学术不端行为后选择举报,个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感知、自我效能和信仰、担任行政职务、所在单位类型及单位的学术氛围与管理水平、受西方科研文化影响程度等均对个人举报行为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最后对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
针对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和中美贸易战引发社会各界对中国“科技水平低下”和“科技成果无用”的批判与争论,运用OECD国家数据对比分析后提炼出科学研究的规模经济悖论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问题,基于创新价值链和科学研究的典型特征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然后,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上全面梳理科技人才与创新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国际绩效的多维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命题.鉴于现有研究存在对人才异质性和结构性挖掘不深、隐性绩效关注不够、成果和主体差异性考虑不全面、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不清晰四个方面的不足,未来要强化微观
论文基于一项全国性抽样问卷调查,从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两个层面,探究信任是否以及如何塑造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感知.结果 显示:对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的信任,均显著降低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感知;信任政府官员的影响力,不仅高于信任科学家,也高于人工智能知识;对科学家能力信任的影响力高于对科学家的道德信任.除了主效应,信任与知识之间还存在相互强化的交互效应,即信任对技术风险感知的影响力随着人工智能知识水平的上升而增强,随着知识水平的下降而减弱.论文进一步讨论了上述研究结果对风险管理与风险传播的政策意义与未来研究方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了制造业再兴战略.中国也出台了旨在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受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现阶段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上面临较严峻的形势:低端产业的优势在快速削弱,高端产业的优势却尚未建立.中国依靠其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加工组装环节,获得较低的利润份额,但伴随着中国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中国高技术产业可能面临着“被挤出”全球价值链的风险.随着国际分工深化、国别利益分配格局的改变以及逆全球化在部分发达国家的蔓延,全球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科技创新都要求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作为中国情境下特殊而重要的制度因素,市场分割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还有待探索.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认为市场分割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分别是地方与中央制度逻辑的体现,并指出两种逻辑的差异是解释市场分割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内在理论机制.基于2005-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区域市场分割不利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和创业发展,并且滞后期的市场分割指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空间异质性检验显示这种负向联系在中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