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乐王,快看!这旗子上有个错别字,太平天国的‘国’里面写成了‘王’,而不是‘玉’。
这些人太马虎了......”乔乔木正在看电视,突然气愤地大叫起来。可乐王笑了:“这不是错别字,反而是忠于历史,才故意这么写的。”“什么?我记得我刚学国字时,因为里面少写了一点,还被老师罚抄写了呢。你怎么还说这不是错别字?”“哈哈,看来有必要给你科普一下了。”
王的“囯”还是玉的“国”
“囯”字并不是太平天国自己创造的,它在西汉时期就出现过,意思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很欣赏这个字,认为就应该是王在国中,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用这个字。
后来一直用这个字吗?
不是的。还有一个“囻”,是民字放在方框里,也叫国,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到了民国,因为符合当时的需求,也用过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比较生僻,没有被广泛采用。现在你明白了吧?国字有不少写法呢!
原来这样啊......你要是早點告诉我,我说不定就不会被罚抄国字了。
现在告诉你也不晚。这个国字呀,是汉字中变化最多的一个,据说有41种写法,每一次演变都有独特的寓意。你想知道吗?
当然了,快点告诉我吧。
别急,咱们还是从它最早的形式说起。
“国”曾是“或”
这个字你认识吧?(可乐王在纸上写了一个“或”。)
太简单了。这是或者的“或”呀。
那我告诉你,“国”最早就是写成“或”,这在甲骨文中可以得到验证。
你在逗我吧?这两个字风马牛不相及,“或”怎么能代表国家呢?
你别急啊,听我慢慢说。几千年前,先民还没有国家的概念,主要讲的是地域范围,所以用地域来代表国家。而地域的“域”呢,在古代和或者的“或”相通。所以这个国字,就写成了“或”。西周后期,人们觉得光用一个或字不够表达意思,又给它扣上了一个框,变成了“國”,表示疆域的范围。这个写法就是繁体中“国”最常见的版本。
哦,明白了,你还真没骗我。我认识这个字,临摹字帖的时候写过,有点复杂,不如现在的“国”好写。
是啊。一般来说,汉字之所以变化,就是为了方便实用,自然会减少笔画、简化结构。但有时候,为了达到特殊目的,字会变得更复杂。
什么?还有比“國”更复杂的“国”?当然有了,我给你说个武则天的故事吧!
武则天造“国”
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她执政以后,喜欢造字。有大臣告诉她,國中间的或字,通迷惑的“惑”,是迷乱的意思。国家迷乱,那还了得,一定要改!于是,武则天将或字改成武则天的武字,来显示她至高无上的地位。
框中放武,怎么像是她把自己困在里面呢?
乔乔木,你真说到点子上了。果然不久,就有大臣提出这样的看法。武则天也觉得有道理,就创造了一个新字——“圀”,就是在方框里放上八方两个字,意思是她的天下囊括八方。
八和方放在方框里,看着有点像囧字呀。如果你不说,估计没几个人认识。
是啊,武则天在位15年,创造的字有20个。说实话,没一个经得住考验,后来就都废弃不用了。这说明,造字要符合字的规律,不能主观臆造。
郭沫若定“国”
还真有意思。可乐王,你告诉我,咱们现在写的国字是什么时候定下来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要规范汉字,其中当然包括国字了。历史上“国”的写法有很多,用哪个当规范字合适呢?其实,当时还数太平天国的王字囯使用最普遍,但是我们人民当家做主了,这个字显然不适用了。
还真是。那怎么办呢?
当时,郭沫若是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他在40多种“国”的异体字中,最后挑中了带王的“囯”,怎么改呢?这个字使用广泛,大改不方便,但又要改动它的意思,所以干脆加一点,寓意祖国美好如玉,就成了我们现在的“国”。从前的“囯”“國”“囻”等等都被取消了。
汉字真是太有趣了,一个国字居然有这么多故事。
对啊,不过你不能光看热闹,我给你一个任务:你去查查,“国”还有哪些异体字,它们都有哪些寓意。
这些人太马虎了......”乔乔木正在看电视,突然气愤地大叫起来。可乐王笑了:“这不是错别字,反而是忠于历史,才故意这么写的。”“什么?我记得我刚学国字时,因为里面少写了一点,还被老师罚抄写了呢。你怎么还说这不是错别字?”“哈哈,看来有必要给你科普一下了。”
王的“囯”还是玉的“国”
“囯”字并不是太平天国自己创造的,它在西汉时期就出现过,意思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很欣赏这个字,认为就应该是王在国中,所以大部分时间都用这个字。
后来一直用这个字吗?
不是的。还有一个“囻”,是民字放在方框里,也叫国,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到了民国,因为符合当时的需求,也用过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比较生僻,没有被广泛采用。现在你明白了吧?国字有不少写法呢!
原来这样啊......你要是早點告诉我,我说不定就不会被罚抄国字了。
现在告诉你也不晚。这个国字呀,是汉字中变化最多的一个,据说有41种写法,每一次演变都有独特的寓意。你想知道吗?
当然了,快点告诉我吧。
别急,咱们还是从它最早的形式说起。
“国”曾是“或”
这个字你认识吧?(可乐王在纸上写了一个“或”。)
太简单了。这是或者的“或”呀。
那我告诉你,“国”最早就是写成“或”,这在甲骨文中可以得到验证。
你在逗我吧?这两个字风马牛不相及,“或”怎么能代表国家呢?
你别急啊,听我慢慢说。几千年前,先民还没有国家的概念,主要讲的是地域范围,所以用地域来代表国家。而地域的“域”呢,在古代和或者的“或”相通。所以这个国字,就写成了“或”。西周后期,人们觉得光用一个或字不够表达意思,又给它扣上了一个框,变成了“國”,表示疆域的范围。这个写法就是繁体中“国”最常见的版本。
哦,明白了,你还真没骗我。我认识这个字,临摹字帖的时候写过,有点复杂,不如现在的“国”好写。
是啊。一般来说,汉字之所以变化,就是为了方便实用,自然会减少笔画、简化结构。但有时候,为了达到特殊目的,字会变得更复杂。
什么?还有比“國”更复杂的“国”?当然有了,我给你说个武则天的故事吧!
武则天造“国”
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她执政以后,喜欢造字。有大臣告诉她,國中间的或字,通迷惑的“惑”,是迷乱的意思。国家迷乱,那还了得,一定要改!于是,武则天将或字改成武则天的武字,来显示她至高无上的地位。
框中放武,怎么像是她把自己困在里面呢?
乔乔木,你真说到点子上了。果然不久,就有大臣提出这样的看法。武则天也觉得有道理,就创造了一个新字——“圀”,就是在方框里放上八方两个字,意思是她的天下囊括八方。
八和方放在方框里,看着有点像囧字呀。如果你不说,估计没几个人认识。
是啊,武则天在位15年,创造的字有20个。说实话,没一个经得住考验,后来就都废弃不用了。这说明,造字要符合字的规律,不能主观臆造。
郭沫若定“国”
还真有意思。可乐王,你告诉我,咱们现在写的国字是什么时候定下来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要规范汉字,其中当然包括国字了。历史上“国”的写法有很多,用哪个当规范字合适呢?其实,当时还数太平天国的王字囯使用最普遍,但是我们人民当家做主了,这个字显然不适用了。
还真是。那怎么办呢?
当时,郭沫若是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他在40多种“国”的异体字中,最后挑中了带王的“囯”,怎么改呢?这个字使用广泛,大改不方便,但又要改动它的意思,所以干脆加一点,寓意祖国美好如玉,就成了我们现在的“国”。从前的“囯”“國”“囻”等等都被取消了。
汉字真是太有趣了,一个国字居然有这么多故事。
对啊,不过你不能光看热闹,我给你一个任务:你去查查,“国”还有哪些异体字,它们都有哪些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