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了十余年之久,对如何讲解物理的习题,自己有点心得,可能只是自己的一点点想法,总是想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经常说的一句话: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是讲解,优秀的老师是示范,伟大的老师是启发。我现在就针对这句话来说说物理习题的讲解。
第一种(平庸的)老师表现如下:
老师说:“同学们都看完这道题了吧,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这样的。”接着老师就开始在黑板上写板书:由什么什么定理,可得,加速度等于多少,再有什么什么公式,可以得出速度等于多少,这样再由运动学公式知三求二就可以得出要求的时间了。
这道题讲完了,大部分同学们听明白了,但是回家做题还是不会。为什么?因为这样讲题不好的地方就在于你没有给学生讲是如何想到用什么定理或者公式的,所以学生只是听明白了这道题,但是还是不会方法。就是读完题,学生怎么才能想到用什么定理,用什么公式。这才是最关键的,而这个最关键的地方老师却什么也没讲。你让学生如何来入手一道题呀?
第二种(好的)老师表现如下:
老师说:“看完这道题了吧,是不是在看题的过程中已经把已知量和特殊词语画上重点符号了。那么,我们现在看一下这道题问的是什么问题(比如问的是位移X),那么请同学们回忆ー下关于位移的公式我们学过哪些?”接着,老师把同学们回忆起来的位移公式与在黑板上:①②③(三个关于位移公式)。然后老师让同学们对比一下已知量和公式,就能够从中选出一个我们要用的公式了,比如用的是②的公式吧,但是这个公式里面除了要求的x之外,还有个未知量A,怎么办?同学们开始思考关于A的公式一共有几个,题中还有哪些未知量没有用,再结合A的公式把A求出来,进而求出最后的结论。
这道题讲完了,所有的同学绝对能够听明白,而且也知道公式是怎么想出来的,也知道回家自己做题时,应该怎么做,最起码回家能做下去题。但是这样的讲解的弊端所在是就题讲题,学生不会举一反三,每做一道题都要重复的去这样思考,只有经过大量的做题,才能知道,原来这么多的题都是一个思路,这个思路是什么什么。然后自己总结出来。
第三种(优秀的)老师表现如下:
老师说:“先请同学们看一遍题,看物理题的技巧是什么?(慢读题,细品味)好了,请问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同学们回答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类型题)这种类型的题有什么样的解题思路呢”(同学们开始思考并且讨论用什么样的解题思路)。接着老师把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思路写到黑板上,让同学们去思考如何解题,先求哪个,后求哪个。让后老师把解决这类题必须要遵守什么样的秩序,(物理一定要按照秩序去解题,不然非常容易遗漏知识点。)告诉学生。让学生按照既定的秩序去解题。. 最后老师按照这种思路和秩序把这道题讲完。再把这道题进一步扩展,可能有哪些其他模式,又可以和哪些模型结合到一起,这样当老师把这道题讲完后,可能练习册上的一半的题都不用讲了。这因为这一道题把这节的知识点几乎全涵盖了。
这种讲题的优点是:教学生的是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依靠大量的做题,也不需要老师大量的讲题,同种类型题做好几十遍。老师讲好几十遍,让学生硬生生的记住这类题的思路。
当然,这样的讲解也得有相应的好的学生配合才可以。不然只是知道方法不去练习,这样的方法依然不是你的。
第四种(伟大的)老师是启发式教学,我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理解的還不是十分的透彻,所以只是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种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去把要学习的东西给弄出来,自己要总结的东西弄出来,这种教学的关键在于老师设置问题情境。恰到好处的问题情景能让学生能很快就进入状态,快速进入教学的重点所在,不恰当的问题情景可能会让学生整节课都在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外徘徊。
这种教学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很多优点,但它不适合所有的班级,因为现在有很多的学生都很懒,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然而高中还没有时间来锻炼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因为要面对高考,所以高中的教学任务量非常大,就没有时间去让那些没有好习惯的同学去浪费时间,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只是适合于优秀的班级。遗憾的是,本人还没有能做到启发式教学的那种层次,我一定会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对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最快的方式是:大量的做竞赛题。因为竞赛题几乎都是最基本知识的灵话运用!
总之,习题的讲解方法有好有坏,但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我们不可能把一个物理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同学用启发式教学因为他跟不上。也不能把优秀的学生用讲解式教学,因为他吃不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
第一种(平庸的)老师表现如下:
老师说:“同学们都看完这道题了吧,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这样的。”接着老师就开始在黑板上写板书:由什么什么定理,可得,加速度等于多少,再有什么什么公式,可以得出速度等于多少,这样再由运动学公式知三求二就可以得出要求的时间了。
这道题讲完了,大部分同学们听明白了,但是回家做题还是不会。为什么?因为这样讲题不好的地方就在于你没有给学生讲是如何想到用什么定理或者公式的,所以学生只是听明白了这道题,但是还是不会方法。就是读完题,学生怎么才能想到用什么定理,用什么公式。这才是最关键的,而这个最关键的地方老师却什么也没讲。你让学生如何来入手一道题呀?
第二种(好的)老师表现如下:
老师说:“看完这道题了吧,是不是在看题的过程中已经把已知量和特殊词语画上重点符号了。那么,我们现在看一下这道题问的是什么问题(比如问的是位移X),那么请同学们回忆ー下关于位移的公式我们学过哪些?”接着,老师把同学们回忆起来的位移公式与在黑板上:①②③(三个关于位移公式)。然后老师让同学们对比一下已知量和公式,就能够从中选出一个我们要用的公式了,比如用的是②的公式吧,但是这个公式里面除了要求的x之外,还有个未知量A,怎么办?同学们开始思考关于A的公式一共有几个,题中还有哪些未知量没有用,再结合A的公式把A求出来,进而求出最后的结论。
这道题讲完了,所有的同学绝对能够听明白,而且也知道公式是怎么想出来的,也知道回家自己做题时,应该怎么做,最起码回家能做下去题。但是这样的讲解的弊端所在是就题讲题,学生不会举一反三,每做一道题都要重复的去这样思考,只有经过大量的做题,才能知道,原来这么多的题都是一个思路,这个思路是什么什么。然后自己总结出来。
第三种(优秀的)老师表现如下:
老师说:“先请同学们看一遍题,看物理题的技巧是什么?(慢读题,细品味)好了,请问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同学们回答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类型题)这种类型的题有什么样的解题思路呢”(同学们开始思考并且讨论用什么样的解题思路)。接着老师把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思路写到黑板上,让同学们去思考如何解题,先求哪个,后求哪个。让后老师把解决这类题必须要遵守什么样的秩序,(物理一定要按照秩序去解题,不然非常容易遗漏知识点。)告诉学生。让学生按照既定的秩序去解题。. 最后老师按照这种思路和秩序把这道题讲完。再把这道题进一步扩展,可能有哪些其他模式,又可以和哪些模型结合到一起,这样当老师把这道题讲完后,可能练习册上的一半的题都不用讲了。这因为这一道题把这节的知识点几乎全涵盖了。
这种讲题的优点是:教学生的是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依靠大量的做题,也不需要老师大量的讲题,同种类型题做好几十遍。老师讲好几十遍,让学生硬生生的记住这类题的思路。
当然,这样的讲解也得有相应的好的学生配合才可以。不然只是知道方法不去练习,这样的方法依然不是你的。
第四种(伟大的)老师是启发式教学,我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理解的還不是十分的透彻,所以只是简单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种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去把要学习的东西给弄出来,自己要总结的东西弄出来,这种教学的关键在于老师设置问题情境。恰到好处的问题情景能让学生能很快就进入状态,快速进入教学的重点所在,不恰当的问题情景可能会让学生整节课都在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外徘徊。
这种教学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很多优点,但它不适合所有的班级,因为现在有很多的学生都很懒,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然而高中还没有时间来锻炼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因为要面对高考,所以高中的教学任务量非常大,就没有时间去让那些没有好习惯的同学去浪费时间,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只是适合于优秀的班级。遗憾的是,本人还没有能做到启发式教学的那种层次,我一定会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对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最快的方式是:大量的做竞赛题。因为竞赛题几乎都是最基本知识的灵话运用!
总之,习题的讲解方法有好有坏,但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我们不可能把一个物理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同学用启发式教学因为他跟不上。也不能把优秀的学生用讲解式教学,因为他吃不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